分享

清代画家周复非周培公辨

 闯王兄弟 2014-01-16

清代画家周复非周培公辨

发布: 2008-07-26 18:53:13   作者: admin   来源: 世界艺术品网   
    2007年2月7日《中国文物报》【收藏鉴赏周刊】栏目刊登了婺源丁战先生《清代画家周复》一文。丁战先生在文中言:他是以在江西省婺源县发现的一幅周复落款的山水人物设色图轴为实据,查对《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并结合婺源当地的一些传说,和对当地周氏宗谱查实,以及对当地古今界址区划等思考,发现有关周复的原始文字记录,字里行间,充满玄机。完全是以暗示喻义的玄学格式,记录反映了周复的真实身份。因此,作者认为:“周复是化名后的称谓,其真实身份就是康熙朝早期的朝廷重臣,被誉为一代济世奇才,功高震主,最终确立中国历史走向的一带风云人物——周培公。”对于丁战先生的考证结论,笔者不敢苟同。事实上,历史上周复和周培公都确有其人。
 
    关于周复,清朝画史论著多有记述:
 
    近人于安澜编有《画史丛书》,其中收有《图绘宝鉴续纂》一书。《图绘宝鉴续纂》为清人“钱塘蓝瑛天叔、武林谢彬文侯”纂辑,多列明末清初画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后人著述多引此书。该书卷二“周复字吉生,即度之弟也。善画山水人物,运笔设色,秀丽而雅,其春宫不落窠臼,另立新意,妙甚。”

    清人冯金伯辑《国朝画识》,书前分别有乾隆甲寅王昶、嘉庆二年钱大昕、乾隆四年慎郡王的作序。该书卷八引《无锡县志》:“周复字文生,善画竹石,笔墨森秀。”

   清人秦祖永撰《续桐阴论画》,“周复,字文生,无锡人,山水小品秀逸,巨幅便近浓俗。”

  清人秦炳文撰《曝画纪余》,书中有对周复作品《大山楼阁图》的评述:“设色重青绿,布景绸密绝少隙地,题为‘大山楼阁仿赵大年意丙午秋日七十有一樵叟东溪周复写于来青阁中’。案画史东溪字文生,周度弟,善画竹石,笔墨森秀,山水人物,设色秀丽,史称为仁和人,又载在无锡县志,不知究是何处人也?”

  《历代画史汇传》卷三十七:“周复,字文生,度弟,善竹石,笔墨森秀;山水人物,设色秀丽。”
《清画家史诗》载:“周复,字文生,一作吉生,度弟,山水竹石,笔墨森秀;人物设色秀丽,在能妙之间。”
 
  《清朝书画家笔录》卷二:“周复,字文生,山水竹石,笔墨森秀,颇有思致,人物设色秀丽。”需要说明的是,该书把周复列在乾隆朝书画家中。

 
    上述关于周复记载的古籍,是现今我们查阅到的最基本的几种著作,也是民国以后的书画家辞典经常征引的著作。笔者不知丁战先生文中所言 “发现有关周复的原始文字记录,字里行间,布满玄机”源出何处?

    丁战先生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是《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以下简称《辞典》),现摘录《辞典》中有关周复的记述:

    “周复,字吉生,仁和(今杭州)人。度弟。善画山水、人物,运笔设色,秀丽而雅。图绘宝鉴续纂载周复字文生,善画竹石,笔墨森秀,有思致,山水人物设色秀丽在能妙之间。李告辰本西厢记陈洪绶(一五九九至一六五二)所画莺莺像后有复所画木石图。桐阴论画谓其笔意淡远,丘壑灵秀,极得元人思致。古今画史载周复字文生,江南毘陵人,寄居无锡,因号东溪,得征台功,拜左都督。画宗唐宋。曝画纪余谓卒年七十外。则似为二人,一字吉生,仁和人,度弟。  一字文生,常州人,移居无锡,官左都督。惟历代画史汇传谓图绘宝鉴续纂误以周复字吉生,并云‘其画中印章,多作文生’认为一人。而清画家诗史谓字文生,一作吉生,度弟,又以为一人。附识备考。”
 
    《辞典》对于周复的记述也多转引笔者所列上述著作,对比发现,《辞典》在某些方面的转引似与原书有误,如《图绘宝鉴续纂》载周复字吉生,《辞典》作“文生”;《桐阴论画》、《曝画纪余》、《历代画史汇传》中有关周复记述,均与《辞典》记述有差别,不知为何?《辞典》转引的《古今画史》一书,笔者遍搜各大图书馆并没有查阅到。丁战先生文中多次引用《古今画史》一书,出自何处不得而知。《古今画史》提到周复参加过征台,并被授予左都督一事,因不是第一手材料,笔者觉得这有待考证。丁战先生根据有待考证的“得征台功,拜左都督”话语,据此认为周复是康熙朝重臣,而《清史稿》却不载此重臣,进而推断出周复是化名。这种推论逻辑显然过于主观。
 
    在南京博物院所藏众多明清山水画中,有一幅周复作品(见图),上有东溪周复款,结合古籍记载,可以断定历史上确有周复其人,而非丁战先生认为的周复仅是化名。除字(吉生或文生)、籍贯(仁和或无锡)待考外,历史上的周复是一个画家,善画山水人物,是周度的弟弟。据《图绘宝鉴续纂》载“周度,字思玉,仁和人,善画花卉翎毛,或点或钩,悉俱纯熟老幹,但乏逸趣。”而丁战先生则把“度弟”理解为出家。
 
    关于周培公,丁战先生显然是受了电视剧《康熙王朝》的影响,把其想像为朝廷重臣和影响历史走向的风云人物。历史上的周培公是怎样一个人呢?《清史稿》二百五十一卷、《国朝耆献类征初编》二百零九卷都有记载;国家图书馆善本阅览室也藏有其著作《从征纪事》和《长征草》。笔者现根据这几处资料来记述历史上的周培公:

    周培公原名周昌,培公是其字,号遹声,生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湖北荆门人。十三岁时,父亲死于战乱。为避战乱,奉母之命,隐匿山中读经世之书。李自成农民军攻入荆门,其母义不苟活,触棺而死。在为父母守孝三年后,继续隐匿山中读书,涉及河洛、壬奇、太乙、皇极、河漕、边隘、武备等。后遨游京师,结交权贵,被蒙恩录用纂修盛典。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叛乱,投效军中。因辅佐振武将军吴丹有功,被授予七品官。图海统领大军进至潼关时,上《平凉策》,被招为幕僚,因屡献奇策,被待为上宾。在劝降陕西提督王辅臣的过程中,立有大功,被超授布政使参政,并赐秩赐俸旌表其母贞洁。三藩之乱平定后,被实授为山东登莱道,摄布政使事,后因与总兵互訏被罢官。罢官后,仍然喜欢谈论兵事,适值噶尔丹扰边,仍多次上书陈事。后死于家中。
   
    周培公虽然被当时的士大夫称之为“忠孝克全人间血性之奇男子”,但在康熙朝风起云涌的历史烟云中仍旧不过是一个小角色,官职最高也仅做到四品,充其量只是地方的一个中层官员,并非像丁战先生文中所言的“文武双全,功高震主的一代济世奇才,为满清统治者奠定稳固统治地位立下了不世之功,从而确立了中国历史走向”。《康熙王朝》的作者二月河先生自己也说小说中的周培公形象来源,就是根据《清史稿》中周昌资料来“塑”的。至于丁战先生“经查《清史稿图海传》载周培公的零星记事中,确有周培公‘后卒出家’文字记录”的说法更是无中生有,《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一的真实记述是“后卒于家”。
   
    综上,笔者以为清代画家周复与周培公绝非一人。历史考证是严肃、严谨的事情,当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九分证据不说十分话。周复其人,某些方面还是有待考证的,如字号、籍贯、生卒等,但把其考证为康熙朝的周昌(培公),显然是主观臆断多于客观论证,这既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读者的误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