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市已成为中国经济的癌(二)

 amlcaroline 2014-01-16

  中小企业上市,虽然也有实现发展、做大做强的一面,但更主要的是有实现快速套现的一面,而这个才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千方百计挤上市的主要动机。因为,在产能过剩条件下,中小企业的风险远比大企业要大得多。像上面的奥赛康,虽然被发行券商忽悠得十分漂亮,但是作为企业家才会明白它的真正风险在那里。它主要利润来源于抗癌药,摊薄发行市盈率67倍,也就是说,既使二级市场股市打新购入的该股,也需要67年才能收回投资。而所谓抗癌药虽然目前有高利润,其实并不能真正治疗癌症,如果一旦真正的抗癌药搞出来了,或者有新的治疗方法,奥赛康的抗癌药立马成为毫无用处的药,因此此公司67倍市盈率其实风险是无比的高。任何一个做企业的人对能在67倍市盈率上套现都会因此而拜证监会、发行商为亲娘。何况67倍?即使仅有10倍市盈率都会立马套现,风投与原投资人都会欣喜若狂。因为我国当前正处于产能过剩期,中小企业可能随时就会被过剩产能湮灭掉。即使是风险小,套现出来再办数家风投企业,再在中国股市股市循环发行套现多好! 实现数万倍的利润也有可能,在这样的股市利益机制下,谁还会认真去做企业?目前就已有很多从股市中套现出来的老板正就是如此在做此种循环的。这就是说,这种股市制度所激励的根本不是投资人好好地办企业、搞科研、公司做大做强,而是激励办创投、股市套现与扩张投资遍地开花。至于如太阳能电池企业因为产能过剩而发生的企业倒闭、价值湮灭,私人大股东早已套现跑路了,留下的一地鸡毛是给二级市场上中小股东做自认倒楣用的。所以说,我国这种股市机制,只是好处了上市发行人,而牺牲的不仅仅是二级市场上的小股民,整个国家经济都在为此而陪葬,而且为了满足这极少数的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套现利益,却需要赔损出数十倍的国民财富。

  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在说,股市能发出如此的高价,原因是发行数量还太少,股票供不应求,应加大发行,市场化发行、不仅要群发,还要增加老股票上市。过去数次改革,正是听从这些利益人的意见,结果发行价越发越高。事实证明这些人所说的都是骗人的鬼话。但是,中国股市属于私人性质的中小企业股票,为何能实现如此高的发行价?包括这次IPO重启前,已发了众多的改革文件,包括上市公司仅募资8亿元,套现31亿元的闻所未闻的创新,为何仍然是询出天价?

  这些年来,我一直以来多次撰文揭发中国私人股票发行价高的原因在于发行券商利用中国公募基金的制度设置在做局 (可参见蔡定创《公募基金是实现高价发行的工具》)。任何不触及公募基金制度与券商关系的改革都是不得要领的改革。

  我们来再看看被暂停IPO的奥赛康,如果发行实现了发行价为72.99元/股的高价发行,中金公司将获得2.6亿承销费。而做此项目的投行几个年轻人,事成之后每人可分得2000多万,自然这些人会不遗余力地动用一切手段。旗下的公募基金经理并不为基金是否赚钱负责,因为收入是按基金规模提成的,股市一旦发新股,大盘几乎100%的下跌,持有老股市值必然下降,而买入任何高价的新股,只要采用“抱团取暖”的方法,反而可规避大盘的下跌而保持持股市值的稳定。但是,做为基金经理来说,却有着巨大的来自做高发行价的做局提成利益。做局报出高价是简单的事,在发行时,各路公募基金今天你帮我顶出高价,明天我帮你顶出高价,既使跌破发行价,巨大亏损也与公募基金经理与券商关系不大。因为大家都不需要对基金是否赚钱负责。而且,基金由于采用“抱团取暖”的方式,大盘因大量发行而下跌时,基金持值反而不下跌或下跌少而使基金规模被保持。这就是为什么即使银行股跌到净值以下,大盘既使崩盘,而新股仍然可任意发行,而且仍能发出高价的原因。

  中金公司为奥赛康老股东套现31亿元,奥赛康既给中金公司2亿元的承销费,这是一种典型的合伙分赃机制。原来天价148元发行的海普瑞,也是采用高达2亿元的承销保荐费以超募提成的方式给中投证券。中国股市,出现了前所未有、世界股市闻所未闻的怪事,从来就没有发不出的股票,那怕是大盘崩盘。放着5倍市盈率的银行股没有人要,给国际金融资本极低价收购中国的银行创造条件,却去购70倍、甚至高达100倍的中小企业股票(在世界股市中小企业股票风险远高于垄断企业股票)。

  中国股市的这种券商、创投、公募基金、上市公司为IPO发行做局的机制,完全扭曲了股市的一切公理、公平、信用机制,使得一切对股市发行制度的改革都失效,这难道还不是股市的恶性肿瘤么?为券商、公募基金与上市发行人做局的做局谋利,严重损害我国经济健 康发展的行为,我曾多次撰文揭发(《公募基金是实现高价发行的工具》),在这种合谋做局的情况下,鼓吹市场化发行,无疑就是对股市二级市场上的股民的公开掠夺。

  制度设置虽然外形相似却可以产生出完全相反的运行机制,有时细节决定成败。例如砒霜,少量的运用是一种药,当超过一定的量,就是剧毒。同样与美国股市相似的创业板,美国产生的是微软,中国的创业板全是跳蚤,上创板上市至今谁看见那一家产生了高科技?同样是市场询价,与美国外形相似,但是细节不同,一个询出的是地板价,而另一个询出的是天价。分明是合伙掠夺股民的分赃机制,却有些人却编造着各种美丽动人的谎言来为其论证,每一个理由都是冠冕堂皇。受损的政府的信用与证监会的信誉。

  当然,政府对此犯病的股市也难逃责任。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考虑的不是股市信用价值生产的宏观效率,却总是用微观思维去考虑股市如何圈钱。在当代“双轮经济”构架条件下,资本已经大量的过剩,任何真正有市场需求的地方,立即就会引起大量的资金涌入,根本就用不着股市这种社会成本极高的圈钱工具。所谓支持科技创新,却根本不懂得在过剩经济条件下的我国,恰恰是股市的这种发行机制,使得我国企业家只有强烈的、急功近利的股市一夜暴富动机,完全失去科技研发的动力。遍地开花的所谓创新科技投资,一旦有一个什么与科技沾边的项目,立即就会产生遍地开花的仿造投资,本来不过剩的产业也立即成为过剩产业。股市实际上是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制造者,而且客观上阻止了我国产业完成兼并、集中与转型,国民经济总效益越来越低。

  而更为重要的是,股市是一个价值生产的放大器、通过信用价值生产,对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实现重新分配。只要有股市存在,就会毫无疑问题地改变通过一次分配、二次分配形成的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原有比率。如果股市机制是发生将投资货币转化为消费货币的能力,则股市会产生正向的信用价值生产能力;如果股市机制是发生将消费货币转化为投资货币的能力,则股市会发生负向的价值湮灭能力。如果是就样的话,一切经济的问题也都会由此而产生:产能过剩、国民收入下降、增长困难、甚至经济危机(详见蔡定创《双轮经济》)。我国当前经济的一切困难,其实都是由于不当股市造成的。在这发展瓶颈、经济转型的重要关口,任一个希望中国经济好的人,都应该起来与制造股市癌症的人进行斗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