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斯托夫人自然教子书》有感 斯托夫人1881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毕业于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后任匹兹堡大学语言学教授。大学期间就开始接触并研究《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她的“伟大始于家庭”的观念已深入美国的千家万户,并使越来越多的美国家庭从中获益。 斯托夫人对女儿维尼芙雷特的成功教育,构成了一个现代教育史上极具师范意义的价值模型。维尼芙雷特3岁就开始写诗歌和散文,4岁能用世界语创作剧本,到了5岁,她的诗歌和散文开始发表在各种报刊中,事实上,她在5岁时已能够熟练地运用8个国家的语言。不仅如此,维尼芙雷特在其他的方面,如数学、物理、体育、人品等都优于别的孩子。《斯托夫人自然教子书》详细记述了维尼芙雷特的成长经历,并极力阐明斯托夫人的教育理念。里根时期的美国前教育部部长、著名教育家威廉·贝内特就对这本书大加赞赏,给予了“影响过亿万美国母亲的伟大读物”的高度评价。在这本书中,我有以下几点感受比较深: 1.母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览全书,处处可见的是斯托夫人作为母亲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斯托夫人说:“我最担心的就是自己不能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因此,她为自己确定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目标,那就是“做一个聪明而有独创性的母亲。”从怀孕开始,斯托夫人就特别注意阅读那些有益的好书,遐想一些美好的事情,聆听美妙的音乐,并且和老公一同外出旅游,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和高雅的艺术作品,以便让将来出世的孩子能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够欣赏美丽、崇尚正义、热爱真理、天性善良的精神和品质。孩子出生之后,斯托夫人付出了远比“胎教”更加辛苦的努力,那就是用自身良好的品质带动女儿,她从不说教,也不做作,更不搞玄虚,她鼓励女儿学会“等一等”,鼓励女儿“勇于接受生活中的失望和失败”……“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永远也不会有够的时候,因为新的问题总是不断产生,需要有新的解决办法。一个好的母亲应该在不断探索和完善自我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而这一过程要持续到孩子长大成人,离开家门为止。” 2.用正确的方法实施教育 斯托夫人认为:“用愚蠢的教育方法来管教孩子,不但不能让他很快地改正错误,甚至还会影响他在其他方面的健康成长。”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不好好吃饭,一顿饭要吃很长的时间,还经常要有人端着饭碗追来赶去,使出浑身解数,这是由于家长通过吃饭对孩子进行奖惩的结果。斯托夫人的观点是:进食既不是一种奖赏,也不是一种义务;家长教育孩子应采用科学的方法,不能用食物去贿赂孩子,更不能用不准吃来惩罚他。从小的时候,就要培养孩子专心的习惯,这样才能有好的记忆力和自控能力。斯托夫人专门发明了一种叫做“注意看”的游戏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观察力。“语言是智力的垫脚石”,斯托夫人采用了老卡尔·威特的办法,就是从小给孩子将完整的句子和标准的语言,并总结出语法并不是最重要的,通过听和说来教孩子语言最重要。最近几年上海在外地招收了很多中学生,很多外地学生到来之后总是在外语方面跟不上,跟上海从小注重学生英语的听和说有很大的关系。孩子音乐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一开始就练习技巧,很容易让孩子感到厌烦,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曲目中逐渐感受音乐的魅力最重要,这是斯托夫人的实践经验。 3.培养孩子好的心态 有些父母总想让孩子适应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时间安排,经常催促孩子:快点,时间来不及了;客人马上就要来了,抓紧点……斯托夫人认为这样的做法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成人们都知道,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必须要有一个平静的心态,如果总是处于焦急的状态之中,往往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本来很快就能做好的事情,由于着急反而要花费大量的和时间精力。”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也常后悔遇事情不该如此着急,但大都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习惯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以至于当孩子养成了粗枝大叶的不良习惯和遇事焦急不堪的心态时,还是继续批评还埋怨孩子,从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让孩子懂得等待,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做某件事,懂得与他人协调”,“明白这个世界不是以他为中心的,这一点也十分重要”。我们一直将家中的宝贝尊称为“小皇帝”,还有不少的成年男士“戏称”在家中“孩子老大,妻子老二,自己老三,地位最低下”……这样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特别是良好心态的培养都是有问题的,特别是当孩子长大走上社会的时候,他就会有很多的不适应的心态。目前我们出现很多“2030”待岗青年,其中的一部分可能与心态的不健康有关系吧。 4.理想孩子应具备的要素 “如果只注重女儿的身体,那么她就会变成一个无知、粗野的人;只注重她的才能,她有可能变成一个弱不禁风的人,或者没有是非观念的混人;如果只注重她的品德,那么她就可能变成一个只有想法而没有实际能力的废人。”“我理想中的女儿应该具有优良的品德、健康的身体和出色的才能,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斯托夫人还认为,孩子这三个方面的成长,关键在于家长、特别是母亲的作用,因为母亲是陪伴孩子时间最早,也是陪伴时间最长的人,她会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母亲的言行举止将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斯托夫人在她的“教子活动”中从不要求女儿“必须做什么”,而是启发女儿“应该怎样做”,最难得的是,她并不刻意要求女儿出人头地,而是希望女儿将来能够有益于社会。难能可贵的是,这样的教育是出自斯托夫人内心的,没有空洞的说教,始终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之中。 如果泛泛地读《斯托夫人自然教子书》,会觉得斯托夫人的“教子方法”也没有什么玄妙的东西,很多道理都是别人讲过的,但若仔细体会,还是会从中发现很多教育中的细节,这些细节涵盖广远,学养渊深,特色鲜明,是国内的许多“教育家”所写不出来的。“成败在于细节”,“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用在此处,应是比较恰当的。 《斯托夫人自然教子书》[美] 斯托夫人/著 亚北/译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4年5月第1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