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藏书家藏书印

 苏迷 2014-01-16

苏州藏书家藏书印

费愉庆

[摘要]

藏书印在藏书和藏书史上有重要的价值,一方镌刻精致的藏书印可以将汉字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简直可以称的上是一件艺术品。在版本学方面,藏书印是鉴定版本的必要依据之一,在藏书史方面,借助藏书印,我们可以了解一部书的收藏流传过程.。本文浅述了苏州藏书家藏书印的种类及印文内饔容,从而有益于苏州藏书文化的研究和古籍爱好者对藏书的鉴赏。

    [关键词]  苏州  藏书家  藏书文化   藏书印  

 

    藏书印是指藏书家在自己购置或拥有的典籍图书上钤盖的,体现藏本所有主关系和表达藏书人个性爱好的印章.通常盖在卷首,卷尾或序目前空白处.

    印章的出现和使用大致始于春秋和战国时期.《说文解字》云:“印,执政所持信也”,见之于传世印文中,最早的有战国“上师之印”.印章在它产生和使用的一个很长的时间里,只是作为权利的象征和取信的实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印章的众多功能又逐渐增加了艺术品的一项功能。

藏书印在中国的出现,大抵是随着纸本书的出现,印章艺术的发展以及图书典藏活动的兴起,而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西汉时期,我国就出现了藏书印。不过,那时的藏书印与一般的收藏印并没有明显的区别。明清之际,藏书界使用藏书印的风气日益浓厚,藏书印也有了较为定型的格式,广受普通书香之家和文人学者的喜爱。现存的藏书印实物最早出现在南朝萧齐时期,至唐太宗使用“贞观”连珠印,唐玄宗“开元”连珠印,都用于御藏之书画上,被视为用藏书印之始。清末著名学者藏书家叶德辉在《藏书十得·印记》中这样论述藏书印的价值“藏书必有印记,宋本《孔子家语》以有东坡折角玉印,其书逐价值连城。晋家明文庄公箓竹堂藏书,每抄有书,钤以历官关防,至今收藏家资以考证”。

藏书印在藏书和藏书史上有重要的价值:在艺术欣赏方面,一方镌刻精致的藏书印可以将汉字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简直可以称的上是一件艺术品。在版本学方面,藏书印是鉴定版本的必要依据之一,在藏书史方面,借助藏书印,我们可以了解一部书的收藏流传过程.细细品味这些藏书印,明古人之思,探古人之幽,解古人之情,小中见大,颇有趣味。一部古书,透过嫌红的印记,给人一股返朴归真的历史气息。一部古籍,如有清代著名藏书家黄丕烈的印,即常说的“百宋一廛”本,书以印贵,可以价值连城。许多人把爱书的感情凝聚成篇语,使藏书印的印文内容丰富多彩,琳琅满目。.

苏州藏书家藏书用印,形制不一,风格各异,根据印文的容,可大致分为八个类型,即名号印、堂号印、鉴赏印、校读印、仕履印、里居印、箴言印、闲章。

 

名号印

名号印是藏主的凭信符号代表,可以是姓名、字号、别号印。名号印的印文是直刻藏书人的姓名字号。如“毛晋之印”、“乾学之印”、“黄丕烈印”。一种是姓名之前加郡望、籍贯等,后缀藏书、收藏之类。如明“吴郡唐寅藏书”。第二种是单姓单名章,其前冠“臣”字,如毛晋“臣晋”、毛表“臣表”。

名号印中有一种别具一格的连珠印,是把姓名拆开,每个字自成一方,几颗印连缀钤盖,姓名方才完整。如黄丕烈有“丕” ,“烈”朱小方,二小印一起用,称连珠印。黄丕烈还有一“丕”、“烈”朱白文连珠印,“丕”为白文,“烈”为朱文,元刻本《铁崖先生古乐府》卷一即钤有此印。黄丕烈有“黄印丕烈”朱方一枚、白方四枚,是把“印”字放在“黄”字下,居右排,“丕烈”二字在左,回环读之,又可念作“黄丕烈印”,故称“回文印”。

苏州藏书家,往往喜欢在正式名号之外,起一个别号,表述个人志趣情操或某一方面的特点,并用以入印,这种印叫别号印。如唐寅的“六如居士”,徐乾学的“健庵”。有的藏书家将字号、籍贯、姓名等连署,形成全名章,如毛晋“毛晋字子晋一名风苞字子久”、汪士钟“汪字钟字春霞号朗园书画印”、 陈察元“苏州常熟虞山精舍至乐楼主人河南道御史陈察元习之记”。

 

堂号印

    苏州藏书家还习惯把自己读书藏书的地方,根据其特点,起上一个堂号,并用以入印,这种印叫堂号印也有人把它叫做斋馆印,如文征明的印“停云馆”“辛夷馆”“悟言堂”“玉兰堂”“翠竹斋”“梅华屋”“梅溪精舍”;毛晋的印“汲古阁”“目耕楼”“弦歌草堂”;瞿镛的印“铁琴铜剑楼”;张金吾的印“爱日精庐”;黄丕烈的印“百宋一廛”“士礼居”“陶陶室”“读未见书斋”“学耕堂”等等。

有些堂号印在各种堂号上加各种前后缀,如徐乾学“玉峰徐氏传是楼藏书”,文嘉“十二研斋及东文献衡山世家印”、吴云“二百兰亭斋鉴藏”。这些堂号印虽然有些变化,但仍以藏书家堂号为主体。

 

鉴赏印

    鉴赏印也是传统的藏书印。据叶德辉《书林清话》记载:“毛氏于宋、元刊本之精者,以宋元椭圆式印别之,又以甲字钤于首。”毛晋的“宋本”、“元本”、“甲”三印就是典型的鉴赏章,直接记录了鉴赏结果。毛氏以后,历代都有模仿。清末名初以来的藏书家更是发展了这种印记风格。

这类鉴赏章,约略可细分为偏重于鉴和偏重于赏的两类。

偏重于鉴的如:校定、考订、审定、鉴定、珍玩、秘玩等,有的则直接记录鉴定结果,如“善本”“宋本”、“元本”、“孤本”、“钞本”等;偏重于赏的如:珍藏、鉴藏、鉴赏、藏书清赏、珍赏、心赏、阅过、曾阅、曾藏、读过、曾读、过目、过眼、经眼、眼福。如张蓉镜的“芙川鉴定”, “毛晋神箧审定真迹”,“吴郡袁观赏”,叶方“山虞怀峰山房叶氏鉴藏”,惠栋“惠定宇借观”,叶昌炽“吴郡叶氏访求先哲遗书记”,瞿启甲“良士眼福”,吴大“客斋珍藏”,瞿绍基“瞿氏鉴藏金石记”,黄廷鉴“古书误矣好”,“毛表鉴定”,“毕沅审定”,潘奕隽“三松过眼”等。

 

校读印

这是对于善本书上常见的校勘印与阅读印的统称。黄廷鉴“琴六手校”,“武愿顾千里校本”,顾沅“湘舟手校”,“南洋学子韩崇校读”,“琴川张蓉镜鉴定宋刻善本”,郑文焯“叔问校定”,江标“吴郡江氏曾经校订”石蕴玉“琢堂校藏”,邓邦述“群碧校读”,“正审定”金俊名明“春草闲房手定”,张绍仁“异读斋校正善本”,钱曾“钱氏校本”,惠栋“红豆山房校藏善本”,杨仪“礼部员外郎吴郡杨仪校”,顾广圻“顾宾涧手校”,黄丕烈“士礼居精校书籍印记”、“黄荛圃手校善本”、“士礼居黄氏审定”,钱谷的“白发抄书”,王闻远“王连经抄书记”,“惠定宇手抄本”,吴翌凤“爱读奇书手自抄”,沈宇文的“吴郡沈辨之野竹斋校雕记”等也可归入校读印一类。可见苏州的很多藏书家,同时也是抄校名家和刻书名家。

 

仕履印

在封建社会人以出仕为荣。这种印在印文当中记录个人官职和仕途经历,明代以前就有,明以后这种印大为增加。如王鏊有“大宗伯印”、“御题文学侍从”印,文震孟有“两月平章印”,唐寅有“南京解元印”,吴宽有“古太史氏”印,文彭有“两京国子博士”印,王鸣盛有“甲戌榜眼”、“已卯探花及第”印,汪士钟有“民部尚书郎”印,都穆有“吏礼兵三部尚书”印,顾仁效有“南京兵马指挥司副指挥关防”印,叶盛有“镇抚燕云关防”印。

 

里居印

这种印是在印文中记载籍贯或族氏里居。如文征明的“江左”印,印文更有以街巷分的,如吴县顾氏的“骑龙巷顾氏”,顾应昌的的“混堂巷顾氏”“碧凤坊顾氏”,唐寅的印“桃坞人家”,吴宽的“长洲吴氏”、“双井村人”、“延州来季子后”,史鉴的“西史村人”,查燕绪的“家在苏州望信桥”,张蓉镜的“琴川望族”,沈与文的“故余山人”,何焯的“家在桃花坞”印等等。

 

箴言印

这种印是以格言,成语,警句等入印,从不同的角度表达治学态度,或是对书籍的感情,如毛晋“开卷一乐”,席鉴的“学然后知不足”,徐乾学的“黄金满赢”,钱三元的“传家一卷帝王书”,沈岩的“好学为福”,潘奕隽的“闲来无事不从容”。同时更多的是谆嘱子孙后人要他们继承先人遗志,保存好藏书。如毛晋的“赵文敏公书卷末云,吾家业儒,辛勤置书,以遗子孙,其志何如,后人不读,将至于鬻,颓其家声,不如禽犊,若归他室,当念斯言,取非其有,毋宁舍旃”。钱谷的“百计寻书志亦迂,爱护不异随候珠,有假不返遭神诛,子孙不宝真其愚”,王闻远“购书良不易,子孙守不替”,张燮的“平生咸产为收书,三十年来万余卷,寄语儿孙勤雒诵,莫令弃置饱蟫鱼”,王闻远刻有六行竹简式藏书铭印“我性最喜读书,所藏数十万,皆从减衣缩食而来。每当披览,拭几焚香,松雪六勿之戒,毕生谨守弗替。子孙得我书者,岁必蹯阅,暑必曝晒,慎勿滥借亲朋,慎勿涂鸦损坏,慎勿善贾求沽,世世保之,守而勿坠,真我孝子顺孙也。时康熙丙戌(四十五年)七夕前三日莲泾居士识”。顾裼麒刻有百零七字朱文楷书大木方记云:“昔司马温公藏书甚富,所读之书终身如新。今人读书恒随手抛置,甚非古人遗意也。夫佳书难得易失,稍一残缺,修补甚难每见一书或有损坏,辄愤惋浩叹不已。数年以来搜罗略备,卷秩颇精。伏望观是书者倍宜珍护,即后之藏是书者亦当谅愚意之拳拳也。謏闻斋主人记”。

 

闲章

闲章不闲,即这种印章是抒发个人的心迹或情趣,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主要反映藏主的志趣、逸兴、祈望、癖好等心迹,也间及藏主的特别荣宠事迹。闲章较之名章更多,尤其是明清两代。闲章印文取材来源,一是前人诗词,文句,典故,箴言,警句等,如文征明的“惟庚寅吾以降”,其子文嘉“肇余锡以嘉名”,皆出自屈原《离骚》。王鏊“吴趋”,取《乐府·吴趋曲》。毛晋“汲古得修绠”,出于唐韩愈《秋怀诗》之五“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月明千里故人来”,出自唐寅《题草堂话旧图》诗中“新扣柴扉惊鹤梦,月明千里故人来”。二是自撰,更能反映藏书家的心迹。

光绪十二年正月初三,叶昌炽枕上作《藏书偈》“无水火兵灾,无蟫蚁鼠劫,永离一切苦,如我佛所说。治 居士和南说偈”。以此刻成二十八字大方印。又刻一印,中间刻一大“佛”字,周围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八字,成镜式。叶氏以此二印钤于每书之上,其意在“为书忏悔”,求佛护持,永无灾害。江标有一楷书朱文界格长方特殊印,中为佛像,周书“大清光绪十二年十二月朔三十日书窟弟子江标敬造长恩像一区,愿鼠不敢啮,蠹鱼不生,永充供养。”

王鏊印“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邓邦述印“四十学书 五十学诗 六十学词 七十学画”吴梅印“长歌当哭 未免有情”郑文焯印“大鹤天隐者”潘祖荫印“九涛十八润中人”钱陆灿“平生不作皱眉事 出入几重云水深”钱谦益印“观书有深意”张燮印“青山当户 深柳读书”

 

参考文献:

   1、《中国藏书通史》  傅璇琮

    2、《近代江苏藏书研究》  江柏庆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3、《中国藏书楼》  任继愈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1

4、《文献家通考》  郑伟章  北京中华书局  1999

    5、《苏州藏书史》  叶瑞宝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1

    6、《中国藏书家辞典》  李玉安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89

    7、《藏书与文化古代私家藏书文化研究》  周少川

    8、《藏书家传略》    魏因儒

    9、《中国私家藏书史》   范凤书  河南教育出版社   2000

    10、《藏书四记》    王余光   湖北辞书出版社   1998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图书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