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育教研】

 萋草园 2014-01-16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发表人:沈卫东  发布时间:2013-12-28 点击26次
 
   《课外语文》   201212 第10期 CN21-1479/G

  【摘要】阅读对于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静下心来细细阅读、感受和欣赏语言的无限魅力,积累各
类素材,通过阅读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写作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到做人的道理,积极思考探索人生的意义,
提高学生的素养。
  【关键词】阅读;素养;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它不像其他学科侧重理性分析作为主导的思维方式,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过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新课标要求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积极地思考和探索。比较有效果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对课本的文章有深刻的认知,高中课本中的课文都是传世经典之作,如果我们用心品读的话,会品出不一样的世界。这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
  作为四大古国中唯一存在,并依旧美丽富饶的中国来说,丰富的精神财富是可想而知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却在不停地丢弃流传千古的精神财富。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高科技产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早已忘了浅尝一杯清茶,细品一本书,是怎样一种惬意。我们不热爱读书,热衷于文化快餐。对于学生来说,家长和老师的殷殷期盼,升学的压力,早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就算对读书有兴趣,也早就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被扼杀了。贫瘠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对前途一片迷茫,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它可以教会人们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能因为时间紧迫,升学的压力而减少学生阅读的时间,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大量积累素材,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
视野,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老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而不是一味将所有的知识点都如同喂小宝宝一样,嚼烂了再喂到学生嘴里,这样被动式的学习,会磨平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些阅读方面的策略。
  一、从课本阅读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心理学家说:“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时,他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如果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话,他们就会自己主动地进行阅读。所以老师应该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不断地努力。在教授一篇文章时,不要为了让学生了解文章的重点就把文章分析的支离破碎,破坏文章整体的美感,让人失去阅读的兴趣。
  1. 老师可以声情并茂地把文章诵读一遍,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文章中陶醉,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感受着那一字一词一句的精雕细琢,那发自内心的美。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让学生在诵读中领略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银装素裹、动人心魄的美丽图景,让人充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信心。学生就会对这首诗歌很有兴趣,那么老师在这时要求学生去了解毛泽东生平和其他作品的话,学生会很乐意接受。
  2. 阅读时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学生不断地思考,比如在教《我的四季》一文时,问学生自己曾经为了什么而努力奋斗过吗?觉得自己虚度人生了吗?你最喜欢这篇文章中的哪一段话,有什么感悟吗?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可以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体味语言的魅力,感受作者的心灵悸动,让自己和作者有心灵交流。老师还可以推荐几篇与文章相关或类似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比较,长久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随之提高。
  二、注重学生阅读时的思想和感受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往往只注重循规蹈矩地讲解,而忽略学生的思想和感受。慢慢的,学生也就渐渐对自己思考失去了兴趣,习惯了一味听从老师的讲解,没有思想,没有感受,对阅读也失去了兴趣。在新课程下,这样的模式被打破了,老师调整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慢慢学着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充分地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感受,鼓励学生不断地思考,肯定学生的想法。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在生活和学习各方面的感受、认知和经历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他们观察品读事件的角度也就不相同了,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并且尊重学生的感受。这样,日积月累,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投身于书海之中,在阅读中提高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明确目标,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就是要以口和笔两种方式熟练、准确、高雅地进行描述与表达,在说和写两方面都要做到“信、雅、达”,而不仅仅是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能够轻易地辨析出词与词的差异……如果老师和学生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这些练习上面,那么我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如何提高呢?我们的语文素质怎么培养呢?
教师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忽略学生素质的培养,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选择性的阅读。老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真正值得一读,对人生的价值观,有一定意义的书籍,而不是让学生如同无头苍蝇一样,在浩瀚的书海中迷失方向,不知道读什么,而时间也浪费了。
  文学经典作品,可以让学生穿梭时空,自由地和作者交流,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叹生活的不易,感受物是人非的凄凉……古今世界就如同一幅幅画,清新地展示在我们的眼前,从中我们能够学到许多,比如当时的历史背景、经济状况、主流文化和各种让人欣喜不已的民风民俗。文学作品种类繁多,且各有千秋。诗歌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更加丰富;散文可以让学生更细致地感受作者的思想,阅读散文可以让学生学会抒发感情;戏剧文学同小说一样,反映着社会的各个侧面……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了知识,拓展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感悟了生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也不断提高。这样,学生就会自主地阅读,在书海中自由遨游。
作为语文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阅读,推荐文学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给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在不断的阅读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其成为一个真正有素质、有修养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