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雾霾里到底有多少“坏家伙”?

 龙卷风1998 2014-01-16
雾霾里到底有多少“坏家伙”?

    今年国庆前后,严重的雾霾天重现。9月30日,北京每立方米空气中的PM2.5颗粒物含量超过了200微克,雾霾俨然又成了焦点话题。近日,微博上一句“中国人习惯的烹饪对 PM2.5 的贡献也不小”,引爆了网民的调侃和讨论。一些网民发表观点,“难道要我们每天吃凉拌黄瓜、凉拌西红柿吗?”燃煤、燃油、挥发性气体排放——排向大气中的有毒有害的颗粒物和气体,真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在排查大气中各种污染成分给健康造成的危害程度时,PM2.5再次进入了我们的视野。PM2.5里究竟有哪些物质?它们会对人体造成怎样的危害?

    “健康杀手”又来了

    复旦大学环境学院庄国顺教授的团队通过研究证明,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存在的PM2.5,即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庄教授说,传统意义上的雾,相对湿度要达到400%才能形成,但如果大气中存在PM2.5颗粒,相对湿度一旦饱和,就会产生霾,而且霾往往在地面1公里以上也存在。PM2.5颗粒一遇到水汽,体积就会迅速膨胀,甚至膨胀8倍以上,形成灰蒙蒙一片。

    PM2.5的来源非常复杂,从形成过程上可以分为一次源和二次源。一次源又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自然源在全球范围分布广泛,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飓风、海啸、土壤和岩石的风化及生物腐烂等现象所形成的污染源。人为污染源是指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根据对大气污染物的分类统计分析,人为大气污染源主要是燃料燃烧、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二次源是指各种污染源排出的气态污染物,经过冷凝或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二次细颗粒物。

    PM2.5主要由水溶性离子组分、含碳组分,以及其他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这三大类物质组成。水溶性离子组分主要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一般是二次颗粒物,都可溶于水,在PM2.5中主要以硫酸铵、硝酸铵的形式存在。含碳组分主要包括有机碳、元素碳和无机碳。有机碳含有数千种有机化合物,既有一次源直接排放的一次颗粒物,又有经VOCs转化形成的二次颗粒物。有机碳按分子结构可分为多环芳烃类、有机酸及其盐类、醛类、酮类、杂环化合物。元素碳通常被称为黑碳,也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来自燃烧源的直接排放,它既含有纯碳、石墨碳,也含有高分子量的有机物质,如焦油、焦炭等。无机碳主要指碳酸盐,它在PM2.5中的含量通常很低。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主要包括地壳元素和微量元素。地壳元素如硅、钛、铁、钙、镁等及其化合物,主要来自土壤扬尘、道路扬尘等;微量元素如铬、铜、镍、铅、锌、锰、砷、汞等,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及工业过程。

    尽管世界范围内组成PM2.5的化学组分类似,但不同地区PM2.5中各化学组分所占百分比相差很大,特别是有机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差别很大。造成这一差别的最主要原因是各地区排放源的差异,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北方冬季采暖、石油化工集聚区的VOCs排放以及钢铁工业集聚区的颗粒物排放都是影响这种区域PM2.5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例如,与北京相比,上海的PM2.5中水溶性离子(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比例更高,二次源的比例也更大。

    中国城市PM2.5浓度远超国外

    即使没有人为污染,空气中也有一定浓度的PM2.5,这个浓度被称为背景浓度。在欧美国家,这个背景浓度大约为3~5微克/立方米。中国的背景浓度有多高?目前尚无公开的数据,但应该不会和欧美国家相差太大。然而,在城市中由于空气污染的缘故,PM2.5的浓度远高于这个背景浓度。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17天中,在北京大学校园内测得的PM2.5最低值为28.2,最高值达147.4微克/立方米。

    比较国内外一些城市的PM2.5年均值,可以知道国内各大城市的浓度远高于国外:南京超过了70,苏州和重庆超过50。PM2.5浓度对人体健康有没有安全水平呢?遗憾的是,目前的研究还没有观察到不影响人体健康的、安全的大气PM2.5水平。为了尽可能降低PM2.5对健康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PM2.5年均浓度10微克/立方米、日均浓度限值25微克/立方米的指导值。然而即使实际浓度在这个指导值以下,仍能观察到PM2.5对人群死亡率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其中尤以短期影响更为明显。

    我国的PM2.5标准拟于2016年实施,设定的年均值为35微克/立方米,日均限值75微克/立方米。目前国内许多城市的浓度值都大大超过了这个标准。今年年初,受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重污染的雾霾天气,覆盖范围近270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约6亿。雾霾污染最严重时,北京PM2.5小时浓度最大值为680微克/立方米,连续46小时大于300微克/立方米;石家庄市PM2.5小时浓度最大值接近1000微克/立方米,严重影响居民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专家认为,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带来内陆地区的污染气团,同时本地排放源有所增加与不利的扩散条件共同作用,使得冬季的污染物浓度更高。

    PM2.5对健康危害有多大?

    PM2.5是产生雾霾的主因,其对于健康的损害已成定论。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经说过:“北京10年来肺癌患者增加了60%。雾霾天气对呼吸系统有重要影响,因为大气污染跟整个环境(外部环境、内部环境)都是相关的,PM2.5每立方米增加10微克,呼吸系统疾病的住院率会增加3.1%;要是灰霾从25微克增加到200微克,日均病死率可能增加11%。这比‘非典’可怕得多,‘非典’可以隔离,但是大气的污染是任何人都跑不掉的。”

    广州市在分析了该市1954~2006年间肺癌致死率与霾的关系后认为,在人群吸烟率多年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雾霾天气频发与肺癌发病率飙升的趋势是一致的。针对两者的因果关系,尚需呼吸病学、流行病学、毒理学、生物化学等多学科专家进一步研究。

    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现有的研究认为,PM2.5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以下影响:一是进入肺部,引起肺功能降低和呼吸系统症状;二是对人体组织器官产生不良影响;三是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四是对人体神经系统等产生直接的毒害作用;五是可导致细胞癌变。研究表明,婴幼儿、儿童、老年人、糖尿病人、心血管疾病患者、有慢性肺疾患的病人对PM2.5的危害比较敏感。PM2.5可削弱人体呼吸系统的防御能力,增加人体呼吸道对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易感性。最近的研究还显示,肥胖者对PM2.5的健康危害也比较敏感,这类人群在雾霾天最好减少外出活动。

    PM2.5浓度极高时,人还容易出现疲惫、情绪低落、烦躁不安、抑郁等情绪问题。德国慕尼黑大学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人的情绪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雾霾天气,天空灰暗、空气污浊,容易刺激大脑视觉中枢,让人产生抑郁、悲观情绪,莫名其妙出现头昏头痛者占61%,失眠多梦的占46%,疲乏无力的占42%,处于抑郁状态的占27%。

    专家建议,雾霾天要注意调节情绪,尽量打开室内电灯,增强光线;也可听听音乐,舒缓忧郁、烦闷的情绪;多与朋友聊天,宣泄不良情绪。而抑郁症患者则要加强随诊,调整药物。

    私家车是罪魁祸首之一

    PM2.5来源广泛,成因复杂,危害严重,治理困难。据研究分析,PM2.5的大约50%来自燃煤、机动车、扬尘、生物质燃烧等直接排放的一次细颗粒物;约50%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气态污染物,经过复杂化学反应在大气中形成的二次细颗粒物。以京津冀都市经济圈为例,PM2.5来源中燃煤占30%,工业源占25%,机动车占18%,扬尘占17%,生活源占10%。以上海为例,工业源占36%,机动车、船、飞机占25%,扬尘占10%,生活源占5%,秸秆燃烧、化肥使用和畜禽养殖占4%,此外还有20%是从周边地区输送而来的。

    从以上两组数据可以看出,PM2.5的污染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尤其是工业和机动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过去十年我国快步进入了私家车时代。纵观各国人均GDP增长与污染发展的趋势,可知雾霾问题大多在1000美元开始凸显,在3000美元左右集中爆发,并引起社会关注和治理。这种爆发和治理会持续到1万美元左右。等到3万美元左右阶段,传统的大气污染基本得到遏制,进入一个更新、更高层次的治理阶段。那么,我国能否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走他们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呢?

    治理PM2.5,人人有责。雾霾天气来临时,大家都会抱怨政府和企业没有搞好环保,污染治理不当,但很多人“打瓶酱油也开车”,节约用电更不谈,这些行为都会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每个人因此也成为环境的加害者。面对空气污染,抱怨、急躁是没有用的,我们每个人的点滴行为都关乎环境质量的好坏,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环保的生活理念。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度电。这些小小的努力汇聚起来,将节省多少资源,减排多少PM2.5?

    印第安人部落领袖西雅图酋长说过一句极富哲理的话:“我们并不是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地球,我们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地球。”能否节制欲望、控制污染,关乎我们子孙的存续或灭亡。只有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实践低排放的简约生活,我们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绿水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据《自然和科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