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寄宿制学校换新颜 住得好才能教得好学得好

 常心舟 2014-01-17

农村寄宿制学校换新颜 住得好才能教得好学得好

2014-01-17 08:06:25 来源: 华龙网-重庆日报 转发至

孩子们在宿舍的床上进入梦乡。记者 梅垠 摄

1月8日,土地乡中心校,放学后老师在教室里辅导孩子们做作业。记者 梅垠 摄

  1月8日下午,武隆县土地乡中心校放学的铃声响起,五年级学生窦小琴却没有离开。她留在座位上,很自然地在作业本上勾勾画画。

  “她是住校生。”校长李树成在教室的窗外,指着窦小琴对记者说。

  “住校生”这三个字,在土地乡中心校,意味着安定的学习生活。

  以12岁的窦小琴为例,她家住在土地乡最偏远的天生村,即使是周末回家,她只能坐一段路程的公交车,然后再步行3个小时左右才能到家。

  4年前,由于撤点并校,天生村的村小被撤销,要不是由于土地乡中心校有学生宿舍,窦小琴的父母差点让她辍学。“住校好。我们在镇上又没有亲戚朋友可以寄宿,孩子经不起折腾。”窦小琴的父亲说。

  宿舍情况让家长大吃一惊

  窦小琴就读的土地乡中心校位于土地乡沿河村三社,现有学生499人,学校距离武隆县城63公里,海拔近1000米。

  对于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周边很多学生,家里都距离学校有好几个小时的路程。“周末回家,我们都是好多人一起走回去,我家算比较近的,只走两个小时就到了。”三年级一班的小姑娘窦敏说。

  据校长李树成介绍,该校499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就有157人,在没有修建宿舍之前,学生的上学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那时学生要么睡木板床,要么就只能寄住在亲戚家。”李树成回忆道。

  直到2008年秋季,一座可容纳200多人的学生宿舍正式投入使用,困扰老师和家长们的问题终于得以解决。而近些年来,学校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住宿条件加以改善——一家公司常年免费为住校生提供生活用品、学校不时请来武警战士对高年级学生进行军训特别是内务整理的培训,每层楼都修建了淋浴室,学生在冬天也可以洗热水澡……

  “上个月我们开家长会,特意安排住校生的家长们去参观学生宿舍。结果他们进去一看,被子都叠得像豆腐块一样,连桌子上的牙刷都摆成一个方向,差不多都惊呆了。”李树成骄傲地说,“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自理能力,住读生都远远好于走读生,这就是寄宿制带给他们的变化。”

  不过,土地乡中心校的学生宿舍实际上还不能满足学生的寄宿要求。“每年开学,我们接到的住校申请,都远远超过我们的床位能力。”李树成说。

  周转房让教师安居乐业

  有了学生宿舍,大部分离校较远的农村孩子的读书问题得以解决,而对土地乡中心校的教师们来说,2011年落成的教师周转房,让他们在教书育人之余再无后顾之忧。

  “我们学校原来有一栋教师宿舍,但面积较小,并且由于2008年的地震,它也变成了危房,所有的老师只好在外租房。”李树成说。

  来自綦江的老师朱洪莉当时就深感在外租房的不便,“当时我们要在下课之后步行很久才能回到住所,每次走在漆黑的山路上,我的心都是悬吊吊的。”

  因为住宿不便,在那几年,土地乡中心校新招来的老师,总是会很快就打退堂鼓,辞职或者调走的为数不少。

  2010年,土地乡中心校的教师宿舍开始动工,并于2011年8月竣工并交付使用。在漂亮的四层宿舍中,中心校37名教职工差不多每人都有一个单间。

  “安居,才能乐业。现在,我们就住在学校里,感觉什么都很方便,工作起来自然也就安心了。”站在教师宿舍楼前,朱洪莉感慨道。

  学校宿舍建设还会提速

  在武隆,像土地乡中心校一样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还有很多,伴随着农村寄宿制学校和教师周转房的工程建设的进展顺利,武隆县大部分农村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仅在2013年,武隆就开工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6所,总投资667万元,建设面积4230平方米。此外,在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的建设上,武隆在去年已开工建设项目17个,面积10710平方米,完成投资1248万元,其中已竣工项目学校9所(面积4795平方米),完成投资713万元。

  “虽然现在不少农村寄宿制学校还存在宿舍不足的问题,但我们会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和教师周转房工程的建设速度,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和老师能早日住进崭新的宿舍。”武隆县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