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的真正要义其实就一条:在移动互联的时代,任何环节的信息交流均会被加速,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输的效能。 一、“互联网思维”一词的起源:2011年李彦宏的演讲和2012年雷军的思路,《关于互联网的两次长考》和《 用互联网思想武装自己》。 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 1. 互联网的核心本质是将信息电子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完成存储和传输。 2.互联网企业在对信息进行结构性整理这个基础上提供服务: A. 信息交流:如通讯工具、邮箱、电子商务平台、社区等; B. 信息娱乐:如互动游戏、音视频网站等; C. 信息安全:如网盘、云盘或者杀毒工具等; D. 信息计算:云计算,数据挖掘等等…… 3.人类活动本质上是由两种交流构成的,一种是信息流,一种是物流。当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传输效率和安全性不断提高,单位成本不断降低,同时也就影响了物质的流通。 4.它必然会走向物联网,也就是物体与物体间的无缝对接,以及人与物的整合。 三、“互联网思维”要不要有?互联网技术既然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如果对发展趋势没有一定的了解,企业的战略决策上就有可能会存在非常大的风险。所以在各个行业的业态都在发生变化。 媒体,娱乐,通信,金融,零售,家电家居,交通工具,工业生产,城市营运 四、“互联网思维”究竟该是什么,互联网并没有改变人性,所以那些罗列什么便捷、参与、免费、体验等等……的文章,嗯,说的都对,但只是重复描述了企业在推广策略或者营销管理上需要关注的重点。 企业的经营策略究竟该做怎样更具体的考量,大体上可以从战略、营运、定位、渠道、定价五个方面来总结: ——从外至内的资源组织,以及效率为中心的管理体系:面对宽广的外部环境,需要整合多大范围的资源?如何更有效率的进行整合?企业最核心的能力集中在怎样的范围内? ——通过众包进行创新管理,以及从用户端建立纠错机制:用户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渠道非常通畅,企业完全可以将用户反馈囊括在纠错机制之中,形成内部创新的标准化体系,加快产品的更新周期。 ——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可以延展的竞争能力,以及创新型品牌人格: ——信息推广渠道的多样化,以及物流向集约化转移:可以选择在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研发等任何环节来表现,但只有做到形式感的绝对迥异,才具备口碑传播的价值。随着图文音像信息传播效率的提高,依靠信息便可以让消费者对体验产生期待,所以物流完全可以滞后于信息,进行更加系统的分发和管理。 ——多层次的定价策略,将交易从基础服务转向溢价能力更高的增值服务:免费的背后实质上是互联网时代供应的充盈。基础服务难以产生很高的溢价,那么定价策略就必须要向增值服务转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