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元逻辑的认识论困境

 立体哲学 2014-01-17

                          三元逻辑的认识论困境

                                    快乐的小偷

三元论逻辑是什么?它与“三生万物”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这我不知道,因为还没有看到黎先生的有关帖子,不能妄作评论。但是,根据他在博客中的零散的阐述,我们还是可以对他的思想观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的。黎先生在他博客中的一篇文章中把人生的最高智慧确定为逻辑也即一、二、三,在哲学上它们分别代表一元论、二元论、三元论。对哲学上的一元论、二元论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一个形而上学的古老命题已经使人们争论了几千年了,人们习惯于从本体上为这个世界找到一个存在的逻辑起点,也为自己的心灵找到一个稳定的寄托,这是人类本能的一种体现,因此,只要这个问题存在,哲学也就存在,人类哲学的思考就不会走到尽头而趋近于死亡,那么,黎先生说西方哲学死了,而且是死在他们的二元论上,这是什么意思?他是如何理解一元、二元概念的呢? 先看一段引文: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自古以来,人类中有谁说过“三生万物”呢?没有,惟一只有老子。道生一,一就是真理,因为真理是惟一的。一生二,二就是近代西方哲学的逻辑,二元论的逻辑。西方哲学死了,它的“死”,就是“死”在它从“二”向“三”前进的路上,因“难产”而“死”。康德的伟大,即在他的先验逻辑向“三”迈开了一大步,可惜,他的这一步,没有获得他的后继者们的理解和承认,这使人有点犯糊涂,黎先生究竟是在本体论上还是在逻辑范畴上来阐述他的三元论哲学思想的呢?若是在本体论上,那么,我们还真的难以想象在心灵和物质这两个根本的存在之外还有另外一元与它们相对立的存在着,还真的不明白有另外一个世界的本原与物质与心灵本质地联系着并构成我们对于世界的新的理解方式;若是在逻辑范畴上,那么,我们又如何能说西方哲学死于康德呢?费希德的“自我、非我、自我与非我的统一”难道不是对康德哲学的发展?黑格尔的逻辑三一式难道不是在思维的巅峰达到了对于世界的更为本质的认识吗?并且我们会发现在康德之后的许多哲学思想的逻辑范畴都与神秘的“三”有着关联,这正如我们在自然界也同样发现了与“三”这个数有着神奇联系的自然现象一样。 


显而易见,黎先生的理解或者说表述存在矛盾之处,当他把黑格尔、马克思的思想看作是一元论时,他实际上是在本体论上来理解他们,而当他把康德的思想看作是二元论时,他又是在逻辑范畴上来理解他,那么,对于他的三元论哲学及其逻辑学我们就实在不好理解了,他的积极的建构在多大的程度上精确地诠释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的原始意义?又在多大的程度上为我们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哲学思维方法?还是等待看他的文章吧。不过,在我看来,黎先生试图用哲学的方法破解顶级的数学难道,从而证明老子的智慧,证明三元论哲学逻辑的真理性,这多少有些令人生疑。我倾向于赞同方舟子的观点。 


决斗不太好,失于鲁莽;但以此炒作,想引起大家的关注却也显得可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