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门八卦练法和打法...

 昵称蓝色振宇 2014-01-17
走  圈
行步是趟泥步的基础,练习行步之后再走圈,则事半功倍。其法:一、身体保持中正,放松,沉肩坠肘、含胸拔背等;二、双掌下按至丹田处,意如按水中浮木;三、屈膝下蹲至适宜高度;四、重心放于左胯,右脚蹬地,向前趟出;五、左右胯重心相互转换,向前直行;六、摩膝趟胫,脚掌平起平落。意在丹田,久则有鼓荡感觉。
传统八卦的八步是两步走一卦位共十六步。里脚直出,外脚里扣,外脚里扣随时能扣步转身,里脚直迈可随时外转对付圈外之敌。头正身松,沉肩坠肘,实腹畅胸,两腿裹裆,足心含空,五指抓地,双脚前虚后实,行似流水,步若趟泥,精神专注,气入丹田,支撑八面,身如拧绳。身如坐轿不偏不倚,不得上下起伏,前倒后仰,左右歪斜,重心在一个平面上,不能忽高忽低,有只见物漂不见水流的感觉。一要身下蹲,脚平起平放,不可翻蹄亮掌。二要如撑船篙,前脚如船后脚如篙交替前行。三要剪子股趟泥步,双腿交叉形如剪刀,大腿、两膝、两踝内侧均需相磨,磨膝磨胫是为了打通下肢的经脉和守中用中,防止对方把腿插到我两腿间,且在进攻时可以自然而然的直接踏进对方中门。抬走之脚不可高于站立脚之踝部。两脚要擦地走,把脚上摩擦劲练出来,摩擦着地走会立刻感觉到身上有力,打拳觉得象浑身灌铅,这是劲从脚起的正确练法。四要慢,慢起慢放,缓缓前行,周身松沉不可有丝毫叫劲。转掌每次至少一个半小时才能出功夫,行走时抽住胯,就什么都有了。慢慢体验用胯走转,要胯换胯,不要腿换腿,放胯时,利用身体的惯性往前一送,把胯扔出去,而不是迈出去的,靠腰腿劲把它送出去。
头顶塌腰、肩与胯之气力缩劲、脚之踏劲、脚后跟之扭劲、谷道之上提、意念稍注于足底涌泉穴。腰向下沉坐于胯,两腋裆胯周身处处呈现一圆球状,既圆活又有撑力。两膝相抱,两肩两胯向内扣。四坠即肩要往腰上沉坠,腰要往胯上沉坠,胯要往膝上沉坠,膝要往足上沉坠。天地人三合(头要融天,脚要融地,胸要融空)。
脑子精神安静舒适,在如痴如醉的轻缓步态中体会天人合一、无人无我的境界,走转起来即要有随天而运,随地而行之悠悠,又要有神充天地,意满环宇之气势,呼吸绵绵,自自然然,走到日月星晨亦与我同旋转。改臂走螺旋为全身走螺旋,久之气自然回旋、上升,达到混圆一体,攻击者未接触其身体,先触动保护身体的浑圆之气,引发我因敌而变。能产生一种旋涡让习者能将其放大、混合、控制,自然能量透过自身与天地往来,高者此旋涡可同时飞腾于天及沉降于地,并产生威力惊人的杀伤破坏效果。旋转是发挥力量最佳方法,不论坚如钢铁或柔弱如水,一经旋转,即产生无穷威力,钢铁旋转固然令人不敢逼近,空气旋转造成的旋风也威力无比,水旋转产生的漩涡则更加恐怖。身体就象流动似地旋圆圈,在挡避的同时反击,球状或弧状能承受更强的压力,也可通过螺旋积极的转换或偏转能量,但要用意而不是用力。自己已经不动了,甚至转得很快的时侯也感觉自己几乎是完全静止的,但周围的一切,包括房屋、树木,都在以我为中心围着我转,甚至包括星星,月亮,有那么几个瞬间,恍惚觉得自己就是整个宇宙的中心,朝一个方向不管转多久,要停就能立刻停下,停下来丝毫都不会有头晕的感觉。
矮裆步内圈手经长时间练习,气自然回旋、上升,即达到混圆一气。攻击者未接触其身体,先触动保护身体的浑圆之气,经传导产生的反应。呼吸自然,全身放松,意微注小腹。达到外动内静意气相随的境地,气沉而不浮,归于丹田,功久精神与肢体都可获得最高的呼应,临敌格斗,一触即发,其产生的强大内劲猛不可挡,有如电力,顷刻之间,可置敌于寻丈之外。因虚浮之气己被练下去歇尽了心中火性,眼光即可渐渐明亮,心胸开朗,目透金光,眼可不瞬,此后只一动手,目即圆起,炯炯有神。
转圈是架式使然,功久会发觉不得不转,架势出来后,会带出一个行动力来,形成了前进的势和拧转的势,最初是身体产生势,后来是整个势在带动身体,身体要随势而走。转掌不是走的,而是身形逼出来的,所有的招式都兼带反弹力,身法步法全都是在别劲中进行,进退是借身形架构轻微改变而改变架式的势,如塌腰向前,坐臀向后,加上拧转就是回旋,用整个身形催动腿走出。只要将姿式摆对,拧劲拧紧了,自然就走转起来,象永动机一样,自动的走转,拧不紧是自己在走,而不是自动在走,究其原因是为了松而不敢拧紧,拧紧了却又拧死了。神意专注,气自然游动于手指与丹田之间,走至极处,慢慢不觉自己在走,反而像身体随气的流动而转圈。双足平起平落,直管直行即可,以重心丹田旋扭而化出随意圈,双足会出现不由自主的扣、摆现象,直行变成了绕圈转行,此即是走圈的形成机制,重心丹田的旋、折、荡、推等位移变化产生了身法的变化。转掌不是我要走,把动作摆对了,是不走不行。之所以能转,是因为肩胯相拧造成的,用肩胯拧着走,就是不自觉的转,心里不想转,但肩胯拧着转,步子不得不转。当你明白了这个,练三个月就足可以出去打散打了。八卦的转圈是靠腰胯扭转自然带动的,在转圈的时候一定要用颈来控制方向,观察一下蛇的变幻方向靠的是什么。有了这个变化东西,你就有了灵性,就会在实战中真正打出游龙的感觉。
八卦是求变的,要产生变,就要把自己的中心缩小,极端的拧转,要把中心缩的越小越好,中心越小,变动就越快,可变的范围就越大,气势一摆开,就好象一张网。走圈假想周围有无数虎狼蛇蝎和敌人对你虎视耽耽,然后把敌视的目光化成八道寒气敛入骨髓,如此训练两周,效果奇好,精力充沛,体力充沛。
初练圈要不大不小以找劲,入门后圈要小以长劲,再练又要大,圈越大就越近似直线,同时这全身拧成一股绳的感觉似乎也越难找,功深入骨后,即便在日常生活中随便怎么走都有拧的感觉。快转锻炼身法步法眼法,久转使脚底有活儿,身法非常灵活。慢练功力增长快,着重练内气,逐步体会胯的虚实转换,应越慢越不嫌慢,配合呼吸比打太极还慢,呼吸任其自然,气自然往下沉,意念上有松沉的意境,日久气沉涌泉,乃至地心。要用丹田领着走,待丹田气足,催动全身,则走转日快一日,时快一时。换式也是一手接一手其势连绵不断,一气练下去,不可中断,断则散。每次保证一百圈的运动量或者确保半小时,就会有气沉丹田的充实感,而且全身的劲、气流动也会让人感到舒畅,双手会感到充满劲力,似乎手掌都变得厚实有力,以前至少要走三个月的圈,才能练出下盘力量和平衡力及将手上的筋拉开。迈步转身先不要快,必须手、足、肩、腰、胯、肘,与内外务要合成一气,不可有一点散乱,身中如有散乱,应于腰、胯、肩、肘及四梢求之。
八卦就是教人送,就像推磨。推磨要想将谷物磨得细腻,直愣愣地推肯定不行,手上的那股劲得把磨杆送出去,送得平、圆、悠、远,还要送出一股向下的碾劲,叫留。有送有留,这不是靠站桩就能站出来的,所以八卦门不站桩,都是在运动中求送留,一迈步要有两股劲,随时转化,明白了这两股劲的道理,就能理解其招数为何千变万化。八卦用步印在地上,借地心的吸力及反作用力,有别于外家拳以地面的磨擦力借力。
转掌眼神闪烁不定会让意念跑掉,意念要守在内,神光注于掌指,锁心猿拴意马。要将目光集中于一点上,不让目光漫散而失神,神意专注,气自然游动于手指与丹田之间。走至极处,慢慢不觉自己在走,只觉自身气流动引领你转圈。
趟泥步要领和静功是一样的,就是神要内敛,关闭六根,这样练趟泥步也能做到制心一处,制力一处。培养元气,元气充足,就可以开关节,关节所在的筋因为元气充足而撑开。束肋就是气入肋骨,气帖于脊就是气入脊椎骨,掰膝磨径就是气入膝盖骨和胫骨,靠的是一种拧劲,就象拧草绳一样,螺旋式的力,都是为了敛气入骨。腿的拧和脚板的磨是根劲的基础,是落地生根的关键。不能让脚跟吃力是八卦拳的一个大原则。走时要凝气敛神,心无旁骛,就是天遢下来,也不分散注意力,内家拳的一切奥妙,都在“凝气敛神”这四个字里,走时如履薄冰,亦如一个人在漆黑的山林里走,时时刻刻小心翼翼,神不外散,气不外泄,这样练自然就有气感。
趟泥步要领要求守气,提劲,要如履薄冰一样,时刻提防冰破人掉下去,大气不敢出那种,要求提劲,平起平落,一是人体重心变化尽量小,二是尽量不要提脚跟,但可以提脚尖,如果没有冰,那可以在高台上走,时刻小心掉下去,如果走时,下面的冰块喀嚓一声,你全身紧张到急点,非常小心的走,脚下不敢用丝毫的力,走时不敢抬脚,擦着冰面走。趟泥步一是培养元气,找比较安静空气又好的地方直着走,这样可以忘记自己在练功,遵守要领,身体重心变化尽可能小。走时,两手呈握球状,自由挥动,风在手心形成旋涡,体会手心的吸力。这样走,一般走两个小时,会感觉气感很足。二就是锻炼提劲,提劲是轻功的基础,当气感充足时,两脚就会如踩棉花一样,身体轻飘飘的,并且涌泉有暖流往上流,身体自然就会感觉一种向上的浮力,人童年时,也会感觉浮力,而人成年后,沉迷于各种欲望,气血亏欠,也就体会不到那种感觉了。空气如粥,要把空气走到自己觉得粘稠了,松稳慢均,每走一步,都如从泥中出入。
八卦拳是由八卦回溯太极的锻炼系统,转掌时劲上来后,会有一种豪迈的心情,只觉得自己和天地、大自然融为一体,此时,胳膊,腿,身子都没了,轻得没有重量,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它们已融入了天地间,呼吸越来越轻,和平时不一样,腰自动向圈心转,是“腰”自己自动转的,不是人为的扭腰,圈子越转越小,最后就是一支胳膊的半径,这时转圈的速度是飞快的,自己的感觉就是已经飘起来了,在飞,这时的感觉就是豪情万丈的,什么也挡不住,那股气势即使前边有面墙,也能撞过去。这就是混元一气走天涯!练八卦掌要练的豪情万丈!从体会八卦掌对身体的要求,变为体悟万物皆圆,无处不圆。
八卦掌是以人体中线为轴的自转,旋转身体时,通过旋转中线带动身体躯干,再以身体躯干带动手和脚,而且走转时,又分上旋和下旋,上旋是从中线螺旋式上旋,就象龙卷风一样,下旋就是从中线螺旋式下旋,就象钻头一样,钻到木头里去。走圈时,要仔细体会气透脊椎,然后拧转脊椎,气从脊椎螺旋式上升。通过拧绳使得血液更容易进入骨头,从而增加了骨密度,也增加了骨的营养和硬度。拧劲是往下拧,是练沉劲,还有一种通过往上拧气的方式来练提劲,就象龙转风一样。还有脊椎的拧才是最主要的,练沉劲主要还是靠脊椎的拧带动腿的拧,脚下一扣,腰胯一拧,手上要有感觉,肘肩腕膝踝相互的磨蹭、开合、拧裹,浑身一体,上下通气,非常畅快!松是为了能紧,将肌肉松开,方能拧转入内。
练大刀时,大刀一旋转,强大的惯性,牵引着身体旋转,先是持平,从左往右旋转,然后刀朝下,转到右下,再从右下往左上扫,再沿路返回,周而复始,然后可以用刀去扫障碍物等,练刀扫到后面,往往会有几种感觉,一种是身体极为沉重,象铁塔一样,一种是身体非常轻盈,气往上冲,似乎能飞起来一样,一种是头脑非常清凉,似吃了人参果一样,无一处不舒坦,
  扫棍是外功里锻炼内劲的最显著的方法,培养元气,与静功有异曲同功之效。从左往右扫,扫到右边,然后棍尖朝下,扫到右下,再往左上斜扫,扫到左上,然后沿路返回,这样反复练习,一米七左右的棍子,单手持棍,连续扫一个小时,先空扫,然后扫草丛,也可以扫水面,培养的内劲非常强劲。先空扫,然后可以练习惯性扫草丛,再练习用抖腕来扫。扫草丛一般是扫芦苇丛,芦苇丛有相当韧性,千万根芦苇丛,一棍扫过去,一排草丛齐齐扫断,只是凭惯性的话,后劲不足,只有抖腕才能补充力度,特别是四周都是草丛的地方练习,四周都是草,扫时处处受制,无法用惯性扫,只能靠抖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