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点”,与生命有关

 红豆居士 2014-01-17

“六点”,与生命有关

2014年1月17日   20:20-视觉     作者:诸葛漪/李谧欧

1:在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展出的李秀勤作品。其中的这些人像都是李秀勤通过触觉塑造出来的。

2:观众们在用触觉感受盲人的世界。

3:在互动中,一位盲人正在触摸李秀勤的轮廓。

4:接下来,李秀勤也闭着眼睛,感受这位盲人的面容。

5:在雕塑过程中,李秀勤一直闭着眼睛。她想做的,就是像盲人那样去塑造生命。

雕塑家李秀勤


  诸葛漪 李谧欧 摄影报道

    每天起床,李秀勤做的第一件事是用手蒙住一只眼睛,检查视力是否正常。这个习惯动作,她持续了三十年。1982年,李秀勤从浙江美院雕塑系毕业,留校任教。在黑龙江鹤岗冲刺毕业作品时,突如其来的感冒演变为风湿热,正常血沉指标不能超过20mm/1小时,而她是135mm/1小时,“眼前笼罩着一层厚厚的雾,什么也看不见。”病情反复一年告退,对失明的恐惧始终萦绕着李秀勤。10年后,她从英国留学归来,着手创作“触觉凹凸”系列作品,用盲文纸、青铜、石头、钢筋呈现出来的“凹凸”代表放大的盲文,“雕塑是触觉的艺术,特征就是凹凸,一幅画摸不出来,但是雕塑可以摸出形状。”

    “触觉凹凸”作品形状、材质各异,唯一的共同点都遍布六点盲文,大如碗口,小的形同指甲盖,“在盲人的世界里,每一个方块点字由六点组成。‘六点’和我生命有关,我用力量把木头、石头压出形状,犹如在上面写盲文。”盲人能领会李秀勤作品中的密码,正常人也能从中感受黑暗世界的悸动、生命的绽放。

    20年前,许马正15岁,作为浙江盲童学校学生,他与9位同学受邀参加“触觉凹凸”系列作品。20年后,他出现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参与“连接艺术与社会的‘盲文’——李秀勤雕塑二十年”展览。许马正先天失明,小时候他无法理解“触觉凹凸”,不就是一串串放大的盲文吗?直到他触摸到“花上的六点”,“我对自然界的植物没有经验,只能想象它们的模样:花很小、叶片薄、有香味。李老师告诉我,一件‘触觉凹凸’像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许马正半信半疑地摸了,手像他的眼睛,帮他记住了温暖而微润的感觉,“‘花’很嫩,像姑娘的脸,我看见那朵花在微笑。”

    当年10位盲童学生,有9人出现在“李秀勤雕塑二十年”展览上。李秀勤为每个人雕塑了一座头像,“正常人通过镜子看到自己,盲人只能通过触摸感知。”李秀勤给他们泥巴,让他们自由创作。有人说,“我要做我自己,我不知道自己长什么样。”有人做了女儿的脚、家里的钥匙,这是她终其一生只能在脑海里浮现的形象。从事按摩营生的小业主,做了“有病的腰”,李秀勤赞不绝口,“科班学生做雕塑,先讲空间感、点、线、面均衡。按照推拿按摩的感觉做雕塑,只有盲人能想到。”触摸了诸多作品后,许马正想摸一摸李秀勤的脸,为她做一尊雕塑,李秀勤爽快地答应了,“我也用触摸的方式为你做一座像,我们互动。”

    走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被开启的记忆”由森林原木和粗大铁钉组成,宛如钉入自然的文字;“云”高高立于脚手架,可望而不可即;布满“六点”的灰色圆桌与轮椅遥相呼应……每件作品前都铺着橙色盲道。李秀勤说,“这场展览不是对某一个群体的同情怜悯,而是通过解释感知‘六点’,给平等一个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