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上任总裁作为最高领导者对人力的考量

 shenlan88 2014-01-18
 大多数新任总裁都会“调整”高管团队,而且他们回过头来后悔自己没有尽早行动。如果你现在问新任总裁最后悔的是什么,他们几乎都会说“我打心眼里知道没法和那个人(他想要炒掉的人)共事,我后悔没有相信自己的直觉,尽早地做决定。”由于工作交接的延迟,自己白白浪费了六个月。总裁“新手”和“老手”总裁之间的区别还是相当大的,尤其是总裁“新手”来自公司外部的话。坦率地说,总裁们对自己不怎么自信,也缺乏对任职组织的了解,所以往往比“老手”总裁多疑,因为根本搞不清楚这里的状况,所以总裁新手们倾向于等等再说。但“老手”总裁们的想法则是,“宁可错杀一百,也要启用我信任的人”。

  作为“老手”总裁,重新执掌大权是巨大的飞跃,特别是在公司举步维艰的时候。他有当总裁的经验,心里基本有一个套路,能快速做出决定。“老手”总裁更容易挑选出合适的高管人选,因为总裁们在C级高管中有更广的人脉和更多可以信任的人。而某些人确实很想跟随这样的领袖——自信、果断,尽管缺点也很明显。

  一个公司为什么要外聘总裁呢?要么公司内部没人能担此总裁重任,要么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不得不引进“局外人”,真正驱动转型变革。无论是哪个原因,外聘总裁接手的都是一个烂摊子。对于没有套路的“新手”总裁而言,总裁能组建真正强大的团队携手并进。跟随这样的总裁,你可以帮助他寻找“套路”。所以那些想喊出自己的声音,想塑造未来,想一起摸索“套路”人就会死心塌地跟随。

  需要指出的是,通常CFO和CHRO很容易被新任总裁炒掉,因为他们的技能是可替代的。如果是外聘总裁,CFO和CHRO作为左膀右臂,很显然必须找可靠人眩特别是CFO,新总裁在启用时会格外谨慎,他们更依赖猎头公司。

  这两种类型的新任总裁都有可能成功,只是在不同的时期,公司需要的是不同类型的领导人,而被他们炒鱿鱼的也是不同类型的高管。

  我们登陆Facebook会看到许多东西,不管是“like”按钮还是timelines,都是在“黑客马拉松”中创建的。所谓“黑客马拉松”,是Facebook提供给员工的平台,让员工有更多的时间和更自由的空间想出新的产品概念,并开发出程序原型。出色的程序原型将会被公司采用并最终生产出商业产品。对于这种混乱的工作状态,工程师必须快速行动,并且不惧怕犯错误。这就是为什么“快速行动、敢于突破”是Facebook的公司信条。

  Facebook创世人扎克伯格在一次媒体采访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觉得,如果你从未有过突破,那很可能是因为你速度还不够快。你知道的,在大学里,我只是创建了一大堆不同的东西。那时候只是我一个人的激情,但现在这是Facebook的企业哲学。我们大大优化了工作环境,这样员工就可以来快速创造产品了。我们购置合适的工具以便于员工能快速产出东西,日日夜夜地推进代码工程,雇佣最优秀的人(有速度的创业偏执狂)。整个文化的基调就是这样。我认为有一点别的企业家可以学习:犯错误是可以的。一天的工作,目的是建造出一些东西,而不是‘不犯错’。”

  数年之后,当Facebook的用户增加到近十亿,而扎克伯格正准备上市之时,这位创始人对潜在投资者写下了如下的话:“快速行动使我们能够建立更多的东西并且学得更快。大多数的公司,比起行动迟缓失去良机,更害怕快速行动而犯些错误。而我们坚持:‘快速行动、敢于突破’。”他还透露了另外两个类似的格言:“行动比完美更重要”和“代码胜于雄辩”。

  道德问题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游戏中,为了生意,为了盈利,我们经常不得不艰难地进行抉择,这时候道德变得更加难以界定。研究显示,多数人认为商业和竞争、贪欲密不可分,因此往往会让人们在抉择时一不小心就出错。而事实上,道德的抉择也只不过是商业游戏的一部分。在商界,如何定义道德遵循着实用主义,从两条不成文的商业规则便可见一斑:可以打法律的“擦边球”,但不要逾越法律;道德是个灰色地带,所以很难承担责任。

  宽容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那么对总裁而言,宽容是否成就更佳的领导力呢?

  太多情况下,身居总裁的人如果觉得委屈,下意识的反应便是义愤填膺,然后强烈要求报复雪耻。然而,有一点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变革型领导人真正区别于能力平平者的一大因素就是“宽容”——驱散心中的怒气、愤恨和责备,进而将原本负面的情绪转化成某种有建设性作用的管理工具。

  杰出总裁深谙和解的艺术。如果问一下稍有世界历史知识的人:如今依然健在的政治领袖中,你最尊敬哪一位?95%的人会回答:纳尔逊曼德拉。如果再问:为什么呢?回答通常是:宽容。

  真正能称之为变革型领导的总裁们都能清醒地认识到敌意的成本。他们明白如果采用一种不会宽恕的姿态,就容易酝酿大灾难;放任积怨加深就是在阻碍发展,它会使人停滞不前、甚至退步。圣雄甘地就曾说过,“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循环往复,最终只会令每一个人都失去理智。”

  事实上,有一个真相不容置疑,更应被总裁们牢牢记住:不犯错的人不成事,人们若是一直忙于防范攻击和推卸责任,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去尝试新事物呢——充满畏惧情绪的文化氛围会扼杀生产力。今时今日,很多组织机构都像是劳动惩戒营,员工们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很多人还变成了偏执狂。在这些组织机构中,往往一旦犯错就会被解雇,试问谁还愿意去创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