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自清故居陈展提升工程昨竣工并对外开放——朱自清珍贵资料首次亮相

 红豆居士 2014-01-18
朱自清故居陈展提升工程昨竣工并对外开放——
朱自清珍贵资料首次亮相
■经典美文制成木刻展板呈现 ■“朱自清家世简表”首展示
 

扬州晚报   2014118

 

    古色古香的木刻展板。

    展厅里的朱自清像。

    核心提示

    深受关注的朱自清故居陈展提升工程,是2013年文博城建设完善提升项目之一,经过相关人员几个月的忙碌,朱自清故居陈展提升工程昨天竣工并对外开放。朱自清先生嫡孙、市文化研究所所长朱小涛受聘为朱自清纪念馆名誉馆长,市文化博览城领导小组副组长洪军参加相关活动。

    展厅整修

    展厅地面铺砖被换成仿古砖

    位于老城区安乐巷27号的朱自清故居,建于清代,是扬州典型的民居“三合院”建筑,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朱自清故居,只见门窗已被重新粉刷,展厅的地面铺砖已被换成仿古地砖,以体现故居质朴无华的内涵,整个建筑风格更加协调。

    据悉,这次朱自清故居陈展提升工程,重点对朱自清故居古建筑本体进行修缮保养,同时进行陈列展览提升。

    陈展提升

    经典美文制成木刻展板展示

    站在朱自清故居门口,抬起头就能看到悬挂在门洞上方的“朱自清故居”牌匾,朱自清故居韩峰主任告诉记者,这块牌匾是特意请人重新制作的。

    走进大门不远处,就可看见过道两侧的墙面上挂着两块红木的展板,非常引人注目。韩峰称,在老宅子里设计古色古香的展板,更能彰显人文内涵,因此,经过一番探讨,他们决定将“朱自清笔下的扬州”,以及“朱自清经典名篇节录”,例如朱自清的名篇《背影》和《荷塘月色》中的经典段落,请人用木刻的形式加以呈现,使参观者漫步在故居里,处处都能找到“看点”,感受到朱自清先生的扬州情结。

    “家世简表”勾勒大师轨迹

    再往里走,在当年朱家客厅的位置,记者发现“朱自清家世简表”、“朱自清生平编年简表”,也采用木刻形式,挂在墙壁上,这些信息也是首次公开展示。

    朱小涛坦言,很多游客参观时,都会好奇打探“朱自清先生上一代和下一代都有哪些人,他们是干什么的”,所以,针对游客们感兴趣的话题,朱小涛专门编写了“朱自清家世简表”、“朱自清生平编年简表”,将朱自清的父辈、朱自清这一代以及子女情况进行简要介绍,用最为简练的文字勾勒朱自清先生的基本生活轨迹,使参观者一目了然。

    此外,他这次还专门将朱自清先生的文学作品及学术论著的目录罗列了出来,“我们将找个适合的地方展出,让游客清晰了解朱自清先生一生之中创作的文学作品及学术论著的情况。”

    朱自清给温州友人信件展出

    朱自清故居负责人汤仪东表示,为做好纪念馆的陈展提升工作,他们广泛征集相关史料、资料,先后派人赴北京、温州、绍兴、南京、连云港等地走访专家学者,朱小涛也为陈列大纲的编写、定稿付出辛勤劳动,还提供了很多珍贵的资料和史料。布展期间,他们还探访了散文《绿》、《荷塘月色》、《背影》等提及的地点进行拍照并展示,丰富了陈展内容。

    昨天下午,一位前来参观的中学生说,这样图文并茂的展示,更形象直观,让人仿佛看到了朱自清先生笔下当时的情景。

    记者发现,工作人员将征集到的资料充实了陈展,其中不乏首次公开亮相的珍贵资料。例如,在温州,朱自清先生曾驻足写就《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他当时和当地两位书画家马孟容、马公愚的交往,也在当地传为佳话。

    指着展柜里两份高仿的信件,韩峰告诉记者:“这是我们从温州将朱自清先生分别于1924年10月2日、1925年5月21日写给马公愚的两封亲笔信的电子版拿到,正在请人按照1:1的比例高仿这两份珍贵的信件,并将它们在展厅里展出,使参观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先生的亲和、谦逊,以及他的一颗感恩的心。例如在第一封信中,朱自清对马公愚表示感恩,因为当时时局不稳,朱自清及家人向宁波迁徙。当时朱自清已在宁波,而家眷却在温州,途中得到马氏帮助,朱自清对马家照顾深表感谢。”据悉,这两份信件的内容也是首次公开展示。

    朱小涛告诉记者,今后他们还将继续挖掘并利用朱自清这一文化资源,从而进一步提升扬州的文化品质和形象,“今后我们还想开设朱自清学术研究会、文学沙龙等,如果有条件,还想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的意境。”

    ■记者 陶敏 文/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