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文化形成的原因 妈祖文化流行于汉文化圈内上千年,是一种源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 有关学者认为,妈祖信仰的产生和远播是北宋以来中国海事活动频繁及朝廷加以利用宣传的必然结果。北宋时期,中国航海业已日益发达,福建沿海已开始成为航海转运的一个要地,由于海上航行常常遇到狂风巨浪的袭击,航海人普遍产生了祈求神灵的迫切心理,妈祖信仰便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受阴阳学说的影响,古代中国人认为水神应属女性,而妈祖恰巧又是女性中的人杰和航海者最敬仰的一位海神,因此,在当地士宦的提议和倡导下,朝廷也频频给予妈祖赐封,妈祖的地位越来越高。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妈祖被赐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圣母”,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又被赐封为“护国庇民妙应昭应普济天后”,“天上圣母”和“天后”从此便成了妈祖的圣称。 随着妈祖从一个民间女子逐渐演变为“天后”、“天上圣母”,妈祖信仰也逐渐从湄洲岛走向全世界,建于北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的湄洲祖庙也很快成为妈祖文化的圣地和海内外妈祖信众崇仰的中心。此后千年,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纷纷创建妈祖庙。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妈祖庙近5000座,信奉者近2亿人。 台湾地区是妈祖信徒集中的地方,目前岛上有大小妈祖庙800多座,信众逾千万,每年专程到湄洲妈祖祖庙祭拜的台湾信徒均在10万人以上。 有关学者认为,不同人群对妈祖这位历史人物的一致认同,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及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赞美。妈祖文化的内涵如热爱祖国、热爱和平、除暴安良、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等,凝聚了中华传统美德,值得大力弘扬。 澳门妈祖文化 澳门,是一座宗教色彩颇为浓厚的城市,有“庙堂遍地,神佛满天”之说。在众多的庙堂神佛中,源自中国本土的民间俗神阵容庞杂,其信仰者遍布澳门,香火鼎盛。这其中,又以妈祖崇拜为最。 妈祖信仰是最早传入澳门的华人宗教信仰,也是澳门华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信仰。据相关资料统计,澳门现有妈祖庙近20座,且都是百年以上。凼仔天后宫建于干隆年间;路环天后古庙建于康熙年间;莲峰庙的历史更加悠久,已超400年;妈祖阁建于明朝,已500多年……这一座座沉淀历史底蕴的宫庙,不仅记录了妈祖传播的历史,也叙述着妈祖文化与澳门的历史关系。 除了香火鼎盛的妈祖宫庙外,澳门的许多地方也都深深浅浅的留下了妈祖的痕迹,如以妈祖阁为素材的邮票、纸印就多达数十种;妈祖与澳门有关的诗句、楹联、传说更是数不胜数。而据记载,中国的第一张照片,摄于1844年,照片中的图案就是澳门的妈祖阁。 随着澳门对外经贸往来日益频繁,澳门与各地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而妈祖,成了澳门沟通外界、促进交流的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 2013年8月,澳门神州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成立大会隆重举行。这意味着数百妈祖信众与会共同见证了妈祖信仰在澳门源远流长的历史,也将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好地传播妈祖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