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子:孩子爱说谎 爸妈该咋办

 baileej 2014-01-19
        8点多,4岁的天天(化名)被妈妈送到了奶奶家。见妈妈出门上班去了,天天突然对奶奶说:“刚才妈妈带我上公园去了,我还坐小火车了呢!”
  
  天天的话让奶奶一脸愕然,离天天家最近的公园也要坐上近一个小时的车。时间又这么早,公园的游艺场怎么会开门?显然,天天跟奶奶说谎了。
  
  天天妈对记者说:“半年多前,我就发现孩子偶尔说谎,但也没当回事。可孩子的谎话越来越多,越来越离谱,还一套一套的。真不知道咋整。”
  
  孩子,你为什么说谎?
  
  孩子说谎一般分为两种:2—3岁的孩子,他们在说谎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是在说谎,而是一种主观意识的表现,这种谎言是无意的。很多2—3岁的孩子,在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时,通常是看家长脸上的表情,为了不让爸爸妈妈生气,他们本能的反应就是不承认自己所做过的错事。而像4—6岁的孩子,他们在说谎的时候,本身已经是有意识的,是用谎言来推脱责任。
  
  一般有五类孩子爱说谎:自尊心强的孩子、自信心不足的孩子、缺乏关爱的孩子、虚荣心强的孩子、家庭教育方式不得当的孩子。
  
  当然,说谎只是一种表象,我们还是要认清孩子说谎背后的真正原因,如果孩子到了能够分辨是非的年龄,仍然说谎,家长就应该找出原因了。对此,专家帮助家长找出了孩子说谎的六个原因。
  
  首先,很多孩子希望得到家长的关注,就会用说谎的方式来表达,或者孩子想得到同学们的友情和支持,这时就会撒谎来实现;一些孩子发现,通过说谎可以达到某种既得利益,比如身体不舒服可以不用去上学,这也会让一些孩子“爱上”说谎;而有的孩子是在模仿成人的行为,孩子认为“大家都是那样说谎的,我也可以”;叛逆心强的孩子在与成人进行对抗时也会说谎,比如孩子想去参加课外活动,但是知道父母会反对,就说谎自己是去课外补习了;此外,有些孩子想表现自我的时候,通常也会撒点小谎;另外一些孩子说谎则是逃避现实、害怕承担后果的表现,比如不如实告诉家长自己的考试分数,害怕家长知道后会对其打骂。
  
  在了解到孩子说谎的真正原因后,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导,才是家庭解决孩子说谎问题的根本之道。

        注意,家长的这些做法不对!
  
  小孩子说谎并不可怕,但是如果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则会给孩子带来更不好的影响。
  
  误区一:
  
  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
  
  一些家长认为“棒棍下面出人才”,孩子撒谎要是不打的话,以后就会变本加厉。“不打孩子,孩子就以为这么做是对的,以后严重了还有可能偷东西、诈骗就糟了。”一位5岁孩子的妈妈刘女士说。
  
  家长总是认为打骂就可以制止孩子说谎,但这只是最原始,也是最无能的做法。相反的,孩子为了避免家长的打骂,反而会加重说谎的频率,发展为习惯性说谎。
  
  误区二:
  
  家长在孩子面前说谎
  
  孩子年龄小,对是非分辨不清晰,可是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爸爸妈妈是孩子最早的老师,爸爸妈妈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所以家长首先要做到不论对人对事都真心真意,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没有问题,一切都是孩子的问题。尽管人人都承认自己说过谎,但是爸爸妈妈应该意识到直接或间接的说谎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很多研究表明,经常说谎的孩子往往出自爸爸妈妈经常说谎的家庭。即使家长说的是“善意的谎言”,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无法细致分辨谎言的性质。因此,提醒家长,即使是善意的谎言,也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说。
  
  误区三:
  
  用说谎与否评价孩子好坏
  
  说谎固然不好,但是一定要弄清孩子说谎和其所作所为的动机,知道孩子为什么会说谎。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检讨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是不是出了问题。
  
  尤其不要以孩子说谎与否来评价一个孩子的好坏,小小的谎言不要轻视,要认真加以分析,无法真正认识到孩子说谎背后的原因,也就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家长,请你跟我这样做!
  
  让孩子告别谎言,家长要有针对性。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专家分别提出了多个有针对性的建议。
  
  对于0—6岁的孩子,主客观世界还没有完全区分开,很多孩子并不明白自己是在说谎,这种说谎大都还是处在一种想象阶段,这个阶段是孩子的游戏期,也是魔法期,他们接触的很多是童话故事,有时想象转化成谎言,仅一步之遥。
  
  这个阶段家长只要注意孩子说谎的频率和内容即可,切不可打骂孩子,要耐心与孩子分享他所说的世界。同时也可以采取不予理睬的方式,自然过渡。
  
  举例说明:孩子说:“我家里有五个大电视呢!”这时候A妈妈应该回应说:“哦,宝贝,家里有五个大电视吗?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对于6—12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主客观世界已经开始分离,孩子们已经能明白自己是在说谎,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开始实施一些处罚措施。
  
  当明确孩子是因为学习方面说谎时,就要进行惩罚了。当然,惩罚的内容不应是打骂,最好是类似“星期天不能出去玩”之类的惩罚。当孩子是因为没有经过同学的同意就拿同学的物品,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将物品归还同学,这样孩子以后就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
  
  12岁以上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的自主性很高,自我闭锁性也很强。孩子们多将自己的秘密与同学沟通,而对家长则采取欺瞒的方式。很多家长为此很苦恼和头疼。
  
  家长在这个阶段,打骂是不可行的,更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与之谈心是很有必要的。家长要找出孩子为什么说谎,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从而避免孩子出现习惯性说谎,必要时要请教心理咨询师帮助解决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