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苏州

 苏迷 2014-01-19

苏州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能写的东西很多,苏州的山水有文化,花草有文化,小桥、小巷、老房子、老街道处处都是文化。梦里江南,旧时月色,无不蕴含诗情画意。

我喜欢苏州这座古城,虽然算不上地地道道的苏州人,但随着吴江撤市设区,总算可以勉强做半个苏州人了。三生花草梦苏州,恐怕没有什么更合适的诗句能够表达我的心情了。

别的就不说了,就说说老苏州吧。这里的老苏州,是指老资格的苏州人,应该是有一定的概念的,我想不必多做解释,读者自然是最清楚的。苏州著名作家陆文夫,写过一本《老苏州:水乡寻梦》的书,以图文并茂、图文互动的形式反映了苏州的历史,着重反映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50年许许多关于苏州的故事。他写的小说,也都与苏州有关。但他不能算老苏州,称他苏州通是可以的。

宋代的苏东坡、苏舜钦,虽然都姓苏,与苏州也有缘,可惜的是,两个人都不能算老苏州。苏东坡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话,广为流传,可以算是很优秀的苏州旅游广告词。苏舜钦所筑的沧浪亭,更是苏州园林的杰出代表,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之一。苏舜钦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这两位宋代名人,可以说,对苏州的城市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苏舜钦。更早一点的唐代,有两位诗人,白居易、韦应物,都当过苏州市市长,后世将他们两人称作“白苏州”和“韦苏州”。韦应物的诗集名字就叫《韦苏州集》,诗集中有一首《登重玄寺阁》的诗,把苏州的繁华景象中全都描写进去了:
                    
始见吴郡大,十里郁苍苍。
                   
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
                   
俗繁节又喧,雨顺物亦康。
                   
禽鱼各翔泳,草木遍芬芳。

重玄寺,即苏州有名的重元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时期,与寒山寺、灵岩寺、保圣寺同时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多次被毁又重建,2003年重建于阳澄湖畔,是如今苏州最大的寺庙场所。

还有一位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在苏州做过官,他与白居易、韦应物并称为苏州“三贤”。

宋代还有两位名人,范仲淹、范成大,无疑是我们苏州人的骄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千古流传的名言。范成大所著《吴郡志》、《梅谱》、《菊谱》、以及大量的诗词,均于苏州有关。

范成大住在石湖玉雪坡,种有梅树数百棵。后来,又将住宅南面王氏的七十家房屋买了下来,并全部拆除,重新统一规划,改建为“范村”,在其三分之一的空地上都种上了梅树。“吴下栽梅特盛,其品不一,今识得之,随所得为梅之谱,以遗好事者。”这便是他创作《梅谱》的由来。


范成大的《梅谱》全文不长,记载了江梅、早梅、官城梅、消梅、古梅、重叶梅、绿萼梅、百叶缃梅、红梅、鸳鸯梅、杏梅、蜡梅等十余种梅树形状、特征,试将红梅一节抄录于下:

红梅。粉红色。标格犹是梅,而繁密则如杏,香亦类杏。诗人有“北人全未识,浑作杏花看”之句。与江梅同开,红白相映,园林初春绝景也。梅圣俞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当时以为著题。东坡诗云:“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盖谓其不韵,为红梅解嘲云。承平时,此花独盛于姑苏,晏元献公始移植西冈圃中。一日,贵游赂园吏,得一枝分接,由是都下有二本。尝与客饮花下,赋诗云:“若更开迟三二月,北人应作杏花看。”客曰:“公诗固佳,待北俗何浅耶!”晏笑曰:“伧父安得不然.”王琪君玉,时守吴郡,

闻盗花种事,以诗遗公,曰:“馆娃宫北发精神,粉瘦琼寒露蕊新。园吏无端偷折去,凤城从此有双身。”当时罕得如此。比年展转移接,殆不可胜数矣。世传吴下红梅诗甚多,惟方子通一篇绝唱,有“紫府与丹来换骨,春风吹酒上凝脂”之句。

到了元明清时期,苏州一带的文人雅士更是层出不穷,吴门画派、吴门医派在当时就影响很大,如唐祝文周,如冯梦龙、尤侗、沈德潜、褚人获、顾禄、金圣叹、李玉等等,数不胜数。

元陆友仁的《吴中旧事》,专记宋代平江(今苏州)的轶闻旧迹、遗风余俗,计一百余条,对了解宋代苏州的情况很有帮助。

《吴中旧事》中提到的第一个人物是李有,文中写道:

李有,字仲蒙,吴人,冯当世榜第四人登第。能为诗,性高简,故官不甚显,亦少知之者。与大父晁公善尤爱其诗。先君尝得其亲书《飞骑桥》一篇于晁公,字画亦清丽,以为珍玩。诗云“魏人野战如鹰场,吴人水战如龙骧。气吞魏王惟吴王,建旗敢到新城傍。霸王心当万夫敌,麾下仓皇无羽翼。途穷事变接短兵,生死之间不容息。马奔津桥桥半撤,汹汹有声如地裂。蛟怒横飞秋水空,鹗惊径度秋云缺,奋迅金羁汗沾臆,济主艰难大借力,艰难始是扶主时,平日主君须爱惜。

李有没有做过什么大官,所以当时就没有什么名气,现在知道的人就更少了。但他的诗确实写得很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