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军用机型号的命名之变革

 昵称7536781 2014-01-19
正如其他国家走过的道路一样,日本早期的军用机也没有统一的型号命名标准。更何况,日本早期使用的飞机基本从国外购入,型号名称比较混乱。到20年代中期,这样的情况才开始有所改观,逐步形成了日本军用机的命名和编号方法。

一、20年代至40年代中期日本陆军飞机的命名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日本陆军航空兵(日本空军的前身)开始为自己所装备的飞机命名,如进口的莫利斯·法曼式飞机被称作“莫式”;纽保式战斗机被称作“甲式”;萨尔姆逊飞机被称作“乙式”;而斯帕德式飞机被称作‘丙式”等等。

从昭和元年(公元1926年)起,开始用日本的纪元(皇纪)年号为军用飞机命名。1926年正好是皇纪2587年,那年川崎飞机厂仿制的德国道尼尔Do.N型重型轰炸机被日本陆军称为“87式”。

到皇纪 2600年(昭和15年)即公元1940年,是一个很重要的界线。在此之前,不论是陆军,还是海军,只要是军方认可投入研制的飞机均用皇纪年号最后两位数字命名(如“87式”);而在皇纪2600年这年开始研制的飞机,陆军称“100式”(百式),海军称“0式”(零式);从皇纪2601年开始,日本陆军飞机则统一用年号的最后一位数字命名,如“一式”“一式”……(可用阿拉伯数字,也可汉字数字表示)。

这样,同一年、同一型号可能有多种不同的飞机,如“97式”,在日本海军就有舰载攻击机、侦察机和水上飞机等四种;在陆军也有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等。因而易造成混淆,为了区别只好在型号前后加注生产厂名和用途称谓。关于用途称谓,日本陆军通常写成战斗机(战斗机)、爆击机(轰炸机)、袭击机(攻击机)、输运机(运输机)、练习机(教练机)和滑空机(滑翔机)等。

从1933年起,日本陆军又采用了一种更为简洁的方法命名,即由一个日文假名字母キ加一个设计序号组成。キ的译义为飞机的“机”。这种方法可避免重复。第一种用抒编号的飞机是キ一l,原称为“三菱93式重爆”,后写成“三菱キ一193式重爆”(重型轰炸机)。用キ编号,对于飞机的改进改型还可用不同数字、“改”字或“甲乙丙丁”来表示。

日本陆军从1942年的キ一43型飞机起,开始为飞机取绰号,如キ一43“隼”(一式)、キ-44“钟尴”(二式)、キ-61“飞燕”(三式)和キ一84“疾风”(四式)等,均为战斗机。当时日本陆军的轰炸机多用与龙有关的词汇来取绰号。


二、 20年代至40年代中期日本海军飞机的命名
日本海军在初创期,同样对飞机的命名缺乏统一标准。直到大正10年(公元1921年)才有了用年号加用途的飞机命名标准(基本同陆军),如“10年式舰战”为大正10年命名的舰载战斗机,“2式复座水侦”即昭和2年命名的双座水土侦察机。

从昭和4年(公元 1929年)即皇纪2589年起,日本海军飞机也开始改用皇纪年号中的两位尾数命名,如“92式舰攻”为皇纪2592年(公元1932年)命名的舰载攻击机,“一式陆攻”即指皇纪2601年命名的岸基攻击机。另外、在皇纪2600年命名的海军飞机一律称为“0式”,共有5种,其中包括一种战斗机、一种运输机和三种水上侦察机。从皇纪2601年开始,日本海军的飞机型号只取年号的末尾一位数字。改型用1号、2号……表示,小改(亚改型)用1型、2型…表示。不过也有例外,有可能出现同年、同用途,而不同型号的飞机。例如,著名的“96式舰战2号2型’即为皇纪2596年命名的舰载战斗机的第二种改型的第二种小改型(见图1);而“97式1号、2号和3号舰攻”则是指三种不同的舰载攻击机。

日本海军用皇纪年号命名只持续到1942年为止。从1942年7月27日起,全面采用由绰号命名的方法,而不再套用什么年号。不过绰号的选择范围有一定要求:制空战斗机(甲战类),一般用与风有关的词汇,如“烈风”和“阵风”;防空战斗机(乙战类),用与雷电有关的词汇,如“雷电”和“天雷”;夜间战斗机(丙战类),用与光有关的词汇,如“月光”和“极光”;轰炸机用与山有关的词汇,如“泰山”和“天山”;中、轻型轰炸机用星座之类的词汇,如“彗星”和“银河”;侦察机用与云彩有关的词汇,如“彩云”和“景云”;海上巡逻机用与海洋有关的词汇,如“东海”和“大洋”;运输机用与天空有关的词汇,如“苍空”和“晴空”;教练机和滑翔机均用与花草有关的词汇,如“红叶”和“秋草”等。日本陆军用キ字母命名后不久,从1935年起海军也采用了一种记号命名法。所谓记号命名是由三个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构成的,例如著名的“一式陆攻24型(轰炸机)”被命名为G4M2d,其中前面三个字符(包括字母和数字)分别表示该机的用途、机种序号和厂名,后两个字符分别表示改型的次数和小改(亚改型)次数。

关于记号命名中第一个表示用途的字母:A为舰载战斗机,B为舰载攻击机,C为侦察机,D为舰载轰炸机,E为小型水上侦察机,F为小型水上观察机,G为中大型轰炸机,H为中大型船体式水上飞机,J为岸基型战斗机,K为教练机,L为运输机,M为特种飞机,N为带浮筒的水上战斗机,P为岸基型轻型轰炸机, Q为反潜巡逻机, S为夜间战斗机,MX也为特种飞机。记号命名中的第二个字符为阿拉伯数字,表示机种序号,即同用途飞机的第几种设计型号。第三个字符为英文字母,表示厂名。具体规定:A一爱知,G-日立,H一广工厂(后为第11航空厂),I-石川岛,J一日本小型飞机厂,K-川西,M一三菱,N一中岛,P一日本飞机厂,S一佐世堡(后为第21航空厂),Si一昭和飞机厂,W一渡边(后为九州飞机厂),Y一横须贺(后为海军航空技术工厂),Z一美津浓。对于进口的飞机,日本海军也采用记号命名。当然也有不按上述记号命名的例外情况。


三、二战中盟军给日本军用机起的绰号
二战中,盟军为了识别上方便,特别是对某种新出现的敌机,在尚未弄清它的型号名称之前,往往先取一个绰号。这些英文绰号往往没有具体词义,常出现在一些公文和出版物中。例如,曾在中国大陆使用过的“ 96式舰战”( A5M)被称为Claude,“96式陆攻”(G3M)被称为Nell,“0式(零式)舰战”(A6M)被称为Hamp,“一式陆攻”(G4M)称为Betty,“100式司侦”(キ一46)称为Dinah等。1942年底,这种方法为美国海军和陆军接受,在使用过程中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大致规则:战斗机(海军、陆军)用男性名;女性名用于侦察机、轰炸机(包括攻击机和俯冲轰炸机)、侦察机(陆基和舰基)、飞艇和运输机(运输机名字以“T”开始);树名用于教练机;鸟名用于滑翔机。


四、战后至今日本军用机的命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引进或仿制过一些外国飞机,其型号命名原则上是照搬国外的,如 T-33A教练机、F-86D战斗机等。有的还取了一个别名,如 F10利称“荣光”。
1956年,日本航空工业恢复自行设计生产军用机,第一个型号是T—l喷气教练机。从那时开始,日本对本国生产的军用机采用了与美国类似的命名方法,即代表用途的英文字母加设计序号组成,如T—1、T一2.T—3和T—4教练机,F-l战斗机,C—l运输机,PS-l反潜巡逻机和US-l海上救生飞机等。不过,有的民用机改作军用后仍用原来的命名,如 YS— 11。

绰号沿用不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