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浪微博是如何做死的?

 木立 2014-01-20
前几天在微博上偶然间看到了一组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16 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微博相比 2012 年底用户规模下降 2783 万人,使用率巨幅降低。一年活跃用户折半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有关部门的打压是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的,看百度有内容审查还是照样坚挺。微信的蚕食也是一个原因,但新浪微博的媒体性并没有任何可以替代。独一无二的产品居然能做到现在的模样,新浪微博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大洋彼岸的同类产品Twitter的同期市值能达到330亿美元。

我的印象里微博的活跃用户一直在6000万左右,虽然多个第三方数据调研公司提出过异议,每次新浪微博官方一直都能出来澄清,给了新浪投资者和媒体人满意的答复,到现在官方并没有澄清该数据的真伪。互联网从业者都知道注册用户从来都是最没用的数据之一,活跃用户(日货,月活)才是最有价值的数据,微博号称5亿用户,但按上述说法实际用户极有可能不到2500万。

微博最鼎盛时期曾一度把新浪网的市值顶过了百亿美元大关,而现在市值也被腰斩,始终徘徊在50亿美元左右。还记得去年4月份阿里以 5.86 亿美元高调收购新浪微博大约 18% 的股份,当时微博的估值已只有30亿美元左右,经过了8个月的酝酿,终于还是把用户做到了一半,现在的估值真说不清是多少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照此下去估值还会继续下跌。

如果说这些都不是新浪微博的错的话真的是睁眼说瞎话,政府也好,微信也罢,都只是外因,最主要的还是微博本身.如果仔细分析,Twitter在美国的强敌更多,Facebook,Instagram和WhatsApp已经拥有了大批用户,再加上后起之秀Snapchat,Pinterest,Linkedin等,生存环境相比微博在国内要更加恶劣。但人家就是活得很好,管理层动荡,服务器不稳定,产品更新不给力丝毫没能影响Twitter的成长。

分析人士一直忽略的一点是国内的社交网络的根基在哪里,答案就是QQ。中国网民的所有强社交关系和弱社交关系始终围绕的是QQ,高度集中的社交关系意味着独立社交平台获取新用户的成本与维护老用户的成本要高出国外数倍,再加上国内经常使用的一刀切式KPI,导致了粗放式,任务式,砸钱式的管理风格。这种思维下做产品的结果是自己做了连自己都不会用的一堆功能与二级产品,最终是自己把自己做的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

这号不够,产品做的整个向传统门户靠拢,平面广告+强制推送+放任大号转发广告,这都有效地赶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初期用户,要知道初期用户对于任何一款产品而言都是最宝贵的资源,因为正是这一批用户带来了后期的长尾用户。这批用户走掉之后,UGC就做不上去了,没有UGC的社交产品还能前缀社交吗?整个产品越来越像传统门户,大批媒体号,企业号,名人入驻之后越来越缺乏跟用户的互动,久而久之用户也就没什么理由呆在这个平台上了。社交网络用户对社交产品一个最致命的特点是单向迁移性,一旦迁移到了另一个产品之后几乎就不可能再次返回。

新浪网为加速微博变现搞过很多名堂,用户增值(会员),增加广告位,粉丝通功能等等,可这些无一不是建立在伤害用户体验的基础之上的,充了会员又能如何?多粉几个名人,换几个模板就能换来会员的“特权”般的感觉吗?用户基数不足加上可提供的增值服务缺乏的情况推会员,这又让微博产品臃肿了。腾讯QQ会员是因为其提供的多项特权确实有用,比如能增加QQ群成员上限,不定期腾讯旗下产品会员特权产品推送,游戏特权等,甚至还能取消订阅各种强制推送的服务。新浪微博呢?连旁边不断闪烁的淘宝广告都无法去掉,更不用说取消强推服务了,那为什么还要买会员呢?买会员难道不是为了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吗?

2014年将成为微博能否活下去的关键性一年,如果照此下去微博产品必死无疑,但并不是没有办法挽回颓势,只要新浪网有壮士断腕般的决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