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急管理的发展阶段

 神禾塬 2014-01-20
我国应急管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真正意义上的应急管理是进入21世纪后围绕“一案三制”建设展开的。所谓“一案”就是指应急预案,所谓“三制”,就是指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法制。从2003年应对“非典”事件开始,我国的应急管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总体来看,我国应急管理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个别应急行动阶段,“一案三制”建设阶段,应急能力建设阶段。  1、应急管理的萌芽期——灾害应对行动。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在与自然作斗争的长期实践中,公众积累了较丰富的抗击灾害的经验。1949年建国以前,抗灾基本上由人民群众自发组织,政府主要是兴修大型水利设施,提供灾后救助。1949年以后,政府逐步建立了经济体系和保障体系,政府、企业、公众都加入到了应对紧急事件的行列,但也仅限于事后应对。仅仅是一些高危行业和企业制定了应急方案,少数特定部门具备了应急救援力量。但是各种力量和资源都是在各自具体的岗位上发挥特定的作用,职能比较分散,并没有形成体系,人们也没有足够重视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建设,因而在这个时期该体系几乎没有发挥作用。  这一时期横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其特点是“头病医头、脚病医脚”,停留在一般的灾害应对行动上,应对灾害的主体也是社会公众。  2、应急管理的形成期——“一案三制”建设。21世纪初,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世界范围内相继发生禽流感和人禽流感流行事件,应急管理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  2003年我国发生“非典”事件以后,应急管理得到了政府和公众的高度重视。在抗击“非典”表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明确提出,政府管理除了常态以外,要高度重视非常态管理。随后,国务院成立应急预案工作小组,重点推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和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召开“部分省(市)及大城市制订完善应急预案工作座谈会”,确定围绕“一案三制”开展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体制、机制和法制,提高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召开第一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明确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要遵循的原则,包括健全体制、明确责任,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强化法制、依靠科技,协同应对、快速反应,加强基层、全民参与。要求各地成立应急管理机构。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应急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务院成立应急管理机构,即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务院总值班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的职能。  这一时期跨度不长,但应急管理发展快速,其特点是自上而下推动应急管理建设,应急预案建设和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建设框架基本形成。  3、应急管理的强化期——整合力量建设能力  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加强“一案三制”工作的具体措施。召开第二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建成覆盖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建设突发事件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和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2007年,国务院在浙江诸暨召开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建设“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体制;深入开展科普宣教和应急演练活动;建立专兼结合的基层综合应急队伍;尽快制定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在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大步伐,召开全国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电视电话会议。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整合各类应急资源,加强应急管理的综合能力建设和规范化、法制化建设。这将是一个涵盖现在延伸到将来的长期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