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开学第一课《幸福》随想 文/杨华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自尊、自立、自强、自爱。 一个八岁的盲童,因天生酷爱音乐,在母亲背井离乡寻访几十个音 我不是盲人,无从真实感观因盲而带来的世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不知慈爱的父母长什么样亦不知相伴的伙伴那天真的面孔。只能体验,没有经历过的“体验”,想象在虚幻的空间里独自描绘彩色的梦……这个美丽的梦却在刘浩单纯的世界里变成了现实——乐观、开朗、善良,不因自己的盲而自卑,不因自己的盲而懦弱,不因生活贫困而埋怨母亲,每次与母亲在一起,小刘浩都会用他那嫩嫩的小手抚摸着母亲的慈爱的脸颊——这是一个懂事的、善良的、追求自爱与向上的真小男子汉。 约翰.库提斯,一个从生下来就没有双腿的残疾人,从小立志要成为最出色的演说家——他成功了!在一次有数万观众的演讲中,他坐着滑板,绕场三周,尔后甩掉滑板,爬着上了讲台——这是一场尊严与卑微的较量,这是一场伟大与渺小的较量,约翰.库提斯终于赢得了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幸福的事呢?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快乐、轻松、好玩。 很少有人问自己——我快乐吗?我轻松吗?我好玩吗?即使偶尔能问到自己这个问题,或许自己也不是很干脆就能回答。在犹疑与思索中,你的快乐与轻松,你的单纯与好玩就已经打了折扣。李希贵校长对幸福的学校是这样解释的—— 他说,在泼水节的时候,自己也被学生们泼得浑身是水,在所出具的相片里,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开心快乐的娃娃脸与校长那轻松自豪的表情——校长也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了,还用解释什么是幸福的学校吗?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成长、懂事、感恩。 孟佩杰,一个双肩羸弱的女孩,很小便成了孤儿,由母亲托付给刘母扶养。佩杰8岁时养母瘫痪卧床,养父离开,从此,这两个不幸的人相依为命。佩杰除了上课就是每天坚持用小手给养母活络筋骨,拉伸双腿,一直坚持了12年。刘妈妈说;“如果没有佩杰,自己早就活不下去了。”在4000多个日日夜夜里,佩杰逐渐长大,懂事,变得坚强,感恩的心一直陪伴着她。在一次电视采访后,摄制组给佩杰买了份完整的肯德基,佩杰说自己不习惯在街上吃东西,便将之带回了家。给妈妈说,她在街上什么都吃过了,实在是吃不下了,把肯德基留给了妈妈——直到现在,佩杰也不知道肯德基是什么味道! 佩杰考上师范院校了,带着妈妈一起上学,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别的同学想妈妈了,只能打个电话,看看视频,很久才能回家和妈妈团聚,而佩杰却能天天和妈妈在一起,开门能看见妈妈翘首以盼的目光,吃饭能欣赏妈妈津津有味的表情,每晚能和妈妈同枕共眠,她们的那种坦然,那种温馨,那种体贴,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幸福的呢? 有人说,有钱了就幸福了。看了上面的故事你还这样认为吗?其实,有时幸福很简单,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轻轻的拥抱,一个快乐的眼神,一句祝福的话语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幸福。幸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拥有一颗年轻的心,抱着一种年轻的心态,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当我们年老的时候还能和年轻人一起爬山、郊游、做简单的游戏,你还能说不幸福吗? 后记: 我不知道我现在的学生看了这一课没有。我多么希望他们能像我一样写出自己的一点感受,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感受也好。想想以前曾有学生,因婆婆烧的菜咸了一点便发小姐少爷脾气,要么不吃要么要钱吃馆子。更有甚者,还有孩子在家里和大人吵架赌气,大打出手,不知这些孩子这些大人是否感觉到了幸福?在一个班级里,同学之间稍有矛盾便互不相让,冲突直至老师赶到方可安歇。在各自反省的空间里,不知还有谁会为此负责任呢?——学生?家长?老师?学校?还是我们的社会?我只希望我的学生认认真真地看完这开学第一课,为了我们的幸福,孩子的,家长的,老师的,学校的,直至我们这个社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