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之心:体质与锻炼

 大白兔奶奶 2014-01-20
        有些人常觉得有一些小毛病困扰着自己,比如说容易感冒、睡眠质量不好、膝关节痛等等,这些都属于体质的问题。有一项研究数据表明,人成年以后,体质会以每十年5%到10%的速度下降,当体质下降到一定程度,身体就会出现很多问题,那么应该怎么解决呢?日前,国家级社会运动指导员赵之心老师作客珠海健康大讲堂,指出应当通过合理的锻炼,调节自己的身体素质,从而达到防病的效果。

   A  什么是体质

   人的体质其实是身体的“运动素质”

   赵之心说,现在很多人,从来不把自己的体质当回事,很多人说“我怎么这么倒霉,老感冒”、有些人说“我怎么到哪儿都犯困,没有精神”、还有些人说“我怎么早早地膝关节就开始疼了”。甚至有些人发现自己年纪不大就已经心力交瘁。这些可能并不是疾病,但表明一个人进入到疾病的边缘。其实体质下降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一些亚健康的状态。

   一说起体质这个概念,大家可能更多的是理解成中医的“虚”、“实”,但赵之心认为应该是理解为身体的“运动素质”。并不是只有运动员才有运动素质,运动员是把人的素质达到了顶点,比如一百米跑九秒八、撑杆跳高将近六米,这些都是将能力发挥到极限状态。而我们普通人在运动训练的过程当中,可以把跑得不快变成跑得快、把瘦的人练壮,也就是说,运动训练可以调节我们的体质。

   B  怎么测试体质

   一看速度能力 二看力量 三看耐力

   体质这个词,在体育词典当中能查到的,是指身体机能的表现,包括对外界的反应速度、执行身体的灵敏和柔韧的这种状态,以及心理的承受能力。过去中医讲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形”,过去的“形养”,实际就是现在我们谈到的体质。古人所讲肌肉的质量、骨骼的状态、筋的好与坏,恰恰和我们讲的这个运动当中的体质是一样的。

   到底怎么测试体质?从以下几条来看:第一是速度能力;第二是力量;第三是耐力;第四是柔韧和灵敏度。

   赵之心解释,速度并不是指跑步速度,而是指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比如一个人举起右手,做出枪的姿势,再举起左手,比出“4”,然后两只手的动作不停快速变换,如果一直能够自如变换,就说明神经系统的转换能力比较好。

   一般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握力如何,有的女性胳膊没劲、从来不锻炼上肢,乳腺性疾病可能高发;而男士胳膊没劲,则可能影响眼底血管、脑血管、颈动脉的健康。

   很多老年人的眼球很小,也就是萎缩了,原因在于从来没把眼睛认真地睁大、睁开,再认真地闭上。也就是说,锻炼甚至包括了眼球的肌肉锻炼。所谓力量的概念就是生活的每一点都要有力量。还需要关注自己的耐力,一次可以跑多久的步,就是判断耐力的一种方法。

   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身体的柔韧性也必须每天锻炼。

   C  怎么锻炼体质

   每周5至7次 年轻人慢跑老年人快走

   赵之心认为,如果前面所述的测试,发现自己反应速度有问题,那就一定要训练,打打兵乓球、羽毛球,老年人可以打地掷球。有效的体育运动,是遏制神经系统功能退化、防止老年痴呆症最简单的方法。

   其次是练力量,首先站好,把两腿并上,身体站直,然后踮脚,把自己的体重“举起来”,连续地踮起、放下。这个动作对于防止小腿抽筋、糖尿病足,锻炼心脏都有不错的效果。

   还要注意的是耐力的重要性。赵之心指出,现在心源性猝死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并且恰恰是那种从来感觉自己没毛病,不爱锻炼的人,在突如其来的运动中,比如赶飞机跑步,就会出现心源性猝死。让自己心脏不出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接受耐力训练。而训练必须把握量和度,先去慢跑,可以两人结伴跑,跑的时候可以正常说话,聊聊闲事。如果在跑步的时候,感觉到不能说完整的话,就有点快了。而训练量,则可以在自己感觉舒适的前提下慢慢添加,如果当天运动完,第二天非常累,就说明头一天的运动量过大了。对于年轻人,赵之心提倡慢跑,每周至少5次;对于中老年人,赵之心提倡快走,每周至少7次。

   教你一招    怎样保护膝关节? 每天扎马步半小时

   所有的行走、奔跑,上山、下山,爬楼,甚至骑车对腿都有磨损。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膝关节呢?赵之心表示,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动作,就是扎马步。脚尖必须朝前,不允许八字脚,两脚中间留10厘米,身体挺直,往下矮10厘米。凡是上楼疼、下楼疼,髌骨软化、髌骨劳损,蹲下站起来没劲,膝关节、半月板出现各种问题,都可以用扎马步来锻炼,必须坚持。市民可以每天晚上用这个姿势看电视,酸到坚持不住的时候站起来,休息三十秒,再蹲下来,再坚持不了,再起来,就这样持续半个小时。

   赵之心表示,不是说一个人体质弱,就不去锻炼了,不能说腿疼,就不去跑步了。身体不好,却在家里躺着,这并不是保护自己。反而是,如果一个人的体质弱,或者是身体比如膝关节、腿出现问题,更要去给它一个适度的锻炼、运动刺激,人体会因为这运动刺激,调节提高自己的状态。只要是处在一种提高的状态时,就是健康最好的一种状态。

   □采写:本报记者 胡洁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