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高中生物高频考点(新课标必修一)

 悠雅书斋 2014-01-21
1、病毒个体微小,可通过除菌滤器,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有核酸和蛋白质组成,不具细胞结构,无独立新陈代谢,只能过寄生生活,用普通培养基无法培养,只能用活细胞培养,如活鸡胚。侵染细菌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应用:①基因工程中作载体,②细胞工程中作诱融合剂,③在免疫学上灭活的病毒可作疫苗。RNA病毒有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毒、SARS病毒;DNA病毒有噬菌体、乙肝病毒。单链病毒不稳定易变异。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细胞器只有核糖体,遗传物质是环状DNA分子,无染色体,在生物的变异类型中只能进行基因突变,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分裂方式为二分裂,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3、细胞内能够直接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叶绿体、液泡、细胞核(完整部分),需要染色才能看到的有线粒体(健那绿染成蓝绿色)、染色体(龙胆紫染成深色)。

4、细胞器有关知识:(1)与分泌性蛋白的合成与加工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2)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高尔基体

(3)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4)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

(5)线粒体往往在细胞内新陈代谢旺盛的部位比较集中,一般来说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的数量比植物细胞多一些,同一种细胞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线粒体的数量不同。

(6)内质网与糖元和脂质的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合成有关,在分泌性蛋白中与蛋白质糖基化有关。

(7)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溶酶体还是细胞内的自杀性炸弹。当细胞被某种寄生性病原体(细胞或病毒等)感染后,细胞自身裂解死亡,以暴露抗原。若人体吞噬细胞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则易患硅肺病。

(8)低等植物细胞(如团藻、衣藻),既有中心体又有叶绿体,是含有细胞器比较全的细胞。

(9)核糖体分布最广泛,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甚至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

(10)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不同;线粒体增大膜面积是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增大膜面积是通过基粒片层结构(或类囊体)重叠。

5、蛋白质的有关知识(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蛋白质的有关计算:脱水的个数 = 肽键个数 = 氨基酸个数n – 链数m ;

蛋白质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 氨基酸个数 - 水的个数× 18;

每条肽链中至少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

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原子的总数;

O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的总数-脱水数

H原子数=各氨基酸中H原子的总数-2×脱水数 ;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DNA、mRNA、蛋白质三者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的数量比例关系为6:3:1

(3)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形成的多肽链的空间结构都有直接关系;蛋白质的多样性是决定生物性状多样性的直接原因,蛋白质的多样性是由DNA的多样性决定的。

(4)胰岛素的合成是由基因控制合成一条胰岛素原肽链,后经蛋白酶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加工后,形成A、B两条肽链结合而成为有活性的胰岛素。

(5)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而不是氨基中。

6、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组成的不同在于:①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而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为核糖,②脱氧核苷酸中所含碱基种类是A、T、C、G,而核糖核苷酸中所含碱基种类是A、U、C、G。DNA是双螺旋结构,而RNA一般是单链结构。DNA的分布: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原核细胞的拟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核糖体中RNA含量最高。检测DNA的化学试剂:甲基绿(蓝绿色)、二苯胺(沸水浴下显蓝色),检测RNA的试剂:吡罗红(红色)。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有DNA就有RNA,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7、蔗糖、麦芽糖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二糖,淀粉、纤维素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葡萄糖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重要储能物质,糖

原是动物细胞中的重要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组成核酸的成分。

8、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脂肪是生物体内的重要储能物质,磷脂和胆固醇是细胞膜的成分,性激素、维生素D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

9、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的无机盐作用为细胞的结构成分和对细胞生命活动的进行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10、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有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功能物质是蛋白质(有载体蛋白、受体通常是蛋白质包括糖蛋白和脂蛋白是细胞膜上的结构蛋白、膜通道蛋白等,蛋白质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细胞膜的外表面还有糖蛋白(糖被,具有识别作用等),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细胞融合、胞吞、胞吐、变形虫的变形可以说明),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物质的跨膜运输可以说明),制备细胞膜的最佳实验材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无DNA、进行无氧呼吸),原因是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所用方法是吸水涨破法和离心法。细胞膜的功能是: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为:①通过化学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传递信息,②通过接触(如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传递信息,③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高等植物)。

11、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那个的控制中心。核膜是双

层膜结构,核膜上有核孔,是蛋白质和信使RNA的通道,核孔也具有选择透过性;染色质(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含有一或两个DNA分子,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如分泌细胞和卵母细胞的核仁较大,

12、植物细胞与渗透吸水有关的主要细胞器是中央大液泡。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细胞壁),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细胞壁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所以将成熟的植物细胞置于浓度较高的外界溶液中时会发生质壁分离过程。观察质壁分离过程应选择活的、中央大液泡有颜色的植物细胞为观察对象,可始终在低倍镜下观察。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体积变小,颜色变深。若将植物细胞放在浓度较高的KNO3、尿素、乙二醇等溶液中时,可观察到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的现象。

13、H2O、O2、CO2、苯、乙醇、甘油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离子、氨基酸等大多数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大分子物质以胞吞胞吐方式进出细胞,不

需要载体,但需要消耗能量。性激素进入细胞是自由扩散。

14、酶是生物催化剂,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是细胞产生的,但也可以在细胞外起作用,酶的催化特点是高效性、专一性、需要温和的条件,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金属离子等因素影响,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8,所有酶的最适温度是37℃,

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易分解,所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底物不可以是过氧化氢。

酶的活性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少量(或生成物的产生量)表示。高温、过酸、过碱能破坏酶的分子结构而使酶失去活性,低温则降低酶的活性。

15、ATP 名称三磷酸腺苷,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表示高能磷酸键,去掉两个磷酸则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的类囊体膜。ATP在细胞内含量稳定(较少),供能高效,移动迅速。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16、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上,易溶于无水乙醇,所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胡萝卜素最高,往下依次是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溶解度高的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快,反之则慢,利用这一原理可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功能是吸收、传递并转化光能,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绿光吸收最少,所以大棚覆盖膜以白色透明薄膜最有利于光合作用。提取色素时,加SiO2的目的是使研磨更充分,加CaCO3的目的是保护叶绿素分子,防止叶绿素分子被破坏。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一旦没及,色素就溶于层析液而不能分离。取材以新鲜嫩绿叶为宜。

17、恩格尔曼的实验取材及处理:好养细菌和水绵;将载有水绵和好养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无空气的黑暗环境下,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巧妙之处:①选材好,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状,便于观察,用好养细菌可确定氧气的释放部位②无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氧和光的干扰③设计了对照实验并设计了验证;萨克斯实验的现象:绿叶饥饿处理(暗处放置几小时,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一段时间→酒精脱色→碘蒸气处理→结果(现象):曝光出深蓝色,遮光处没有变成深蓝色,结论:证明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鲁宾和卡门实验过程: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然后进行两组(长势相同的植物)实验(对照实验):第一组提供H2O和C18O2 ;第二组提供H218O和CO2。其他条件都相同,分析两组实验释放的氧气。结果是第一组都是O2;第二组都是18O2;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18、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光反应阶段,条件是需要光照,场所是类囊体膜,物质转变为①水分解为O2和[H],②ADP和Pi利用光能合成ATP,O2释放,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能量的转化为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阶段,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场所是叶绿体基质,物质转变为①C5与CO2在酶的作用下合成C3(CO2的固定),②C3在酶、ATP的作用下被[H]还原,生成C5和(CH2O)(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能量的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O2中的氧原子来自H2O中的氧原子,C原子的转移途径为CO2→C3→(CH2O)。总反应式如下: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新课标必修一)

19、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环境因素: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影响曲线中,与横坐标相交的点为补偿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达到饱和点之前影响因素主要是横坐标指示的因素,饱和点后为另外两种因素,若白天光照强度长期维持在光补偿点水平,植物将不能正常生长,因为植物绿色组织细胞白昼(有阳光)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导致总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减少;新疆哈密瓜甜的原因: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白天光照强,光合作用强,制造的有机物多。(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一般低于呼吸作用)夏季光照强烈的中午,植物“午休”的原因在于气孔关闭,CO2不能进入叶肉细胞,所以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下降。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延长光照时间(一年收获一季改为两季)、增大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施用有机肥可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作物产量。

光照强度增强短时间内会使C3降,C5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一般叶肉细胞内C3含量大于C5。当光合作用速率增大时,则C3和C5的合成速率均增大。

20、有氧呼吸过程分三阶段: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的[H],同时释放少量能量,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2分子丙酮酸与6分子水彻底分解成6分子CO2和20分子[H],并释放少量能量,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6分子O2结合生成12分子H2O,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场所是线粒体内膜。释能:1mol葡萄糖彻底分解释放2870kJ能量,其中有1161kJ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光合作用总量、净量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图解。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新课标必修一)

21、无氧呼吸产酒精实例有:酵母菌、大多数植物细胞。产乳酸的实例有: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动物细胞。酒精积累致烂根,乳酸积累致酸中毒(酸痛)。

三种反应的反应式(略)可根据产物CO2和 O2的量的关系判断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还是二者兼有。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气体消耗量和产量实验中用到的NaHCO3=CO2缓冲液,维持密闭环境中CO2浓度的平衡,NaOH吸收CO2可排除干扰。

22、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的实验中,NaOH扩散到琼脂块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比反映了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真核细胞分裂有3种方式: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进行的是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是:没有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真核生物的体细胞(包括大部分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连续分裂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在前,时间较长),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细胞周期(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应选细胞周期相对较短,且分裂期相对较长的细胞),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特征是: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定数清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倍均两极;末期:二现二消生二子。有丝分裂的特点和意义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所以子代细胞能保持亲代细胞的遗传性状。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①分裂前期纺锤体成不同:动物细胞是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植物细胞是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②分裂末期子细胞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不形成细胞板,直接从细胞中央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是在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而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注意:没有纺锤丝的牵拉着丝粒也会断裂。

23、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取材及原因:洋葱根尖分生区,(该细胞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排列紧密,成正方形;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实验材料是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根尖的结构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也是成熟区)因为该部位细胞分裂旺盛;原理: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分生区细胞。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溶液等)染成深色;装片制作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解离液的成分是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漂洗目的: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观察最佳时期是中期;细胞数目最多的时期是间期,原因是间期的时间最长;观察时的细胞是死细胞,因为解离时细胞已死亡;分裂期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是因为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双螺旋不能解开,所以不能转录产生新的mRNA,同时,原有的mRNA不断在消耗。如果已知细胞周期的时间为T,则某个时期的时间t=视野中处于该时期的细胞数占所观察细胞总数的比值×T。

24、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正常情况下,分化时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变即DNA相同、RNA不同、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结果是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使细胞的种类变多。细胞分化现象发生在个体生命历程的每个阶段,但已经分化成熟的细胞不再具有分化能力。

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内具有发育为个体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

衰老细胞的特征有:细胞水分含量减少,细胞体积变小;部分酶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变慢(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头发变白);色素积累(老年斑);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个体生命历程的各个时期都有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个体衰老的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人在胚胎时期尾部的消失、手指的成形、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等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是细胞的正常生命历程,受基因的控制,对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有积极意义。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细胞损伤和死亡。

癌细胞特点:①能无限增殖②形态、结构发生变化③细胞表面发生变化;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癌变的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25、各种颜色反应总结:(1)还原性糖鉴定:原理: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注意: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条件需要水浴加热。

(2)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原理:苏丹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3)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注意: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为常温(不需要加热)。

(4)碘液检测淀粉:原理:淀粉+碘液→蓝色。注意: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

(5)DNA的染色与鉴定:染色原理:DNA+甲基绿→绿色。应用:可以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鉴定原理:DNA+二苯胺→蓝色(水浴加热)应用:用于DNA粗提取实验的鉴定试剂。  

(6)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原理:RNA+吡罗红→红色。应用:可以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注意: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而不是单独染色。

(7)线粒体的染色:原理: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应用:可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存在。

(8)酒精的检测:原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应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制作果酒时检验是否产生了酒精;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驶。

(9)CO2的检测:原理: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在变黄。  应用: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10)染色体(或染色质)的染色:原理: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染成深色。  应用: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