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诗集萃

 风云际会2009 2014-01-22
淡欲粗茶素味甘,红尘深处炼心丹。
无形妙谛常参悟,两袖清风即是禅。
 
黑白纵横通极玄,枰中日月一禅天。
东西南北风过也,吾自悠然地上仙。
 
黄檗希运诗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怀浚示法诗
家在闽山东复东,其中岁岁有花红。
而今再到花红处,花在旧时红处红。
 
呈芙蓉楷禅师
悬崖撒手任纵横,大地虚空自坦平。
照壑辉岩不借月,庵头别有一帘明。
 
宋.道济和尚
五月西湖凉似秋,新荷吐蕊暗香浮。
明年花落人何在,把酒问花花点头。
 
范成大诗
万杉离立翠云幢,袅袅移闻晚吹香。
山下行人尘扑面,谁知世界有清凉。
 
颂平常心是道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无门慧开
 
乾坤乃大一澄壶,业海翻腾浪底躯。
涩淡清浓百般味,妙心悟处是真如。
 
 
世事纷纷如闪电,轮回滚滚似云飞;
今日不知明日事,那有工夫论是非。
 
雪里梅花初放
雪里梅花初放,暗香深夜飞来,
正对寒灯独坐,忽将鼻孔冲开。
 --憨山德清
 
白云与我最相知
白云与我最相知,我住山时它亦随,
侵早和风辞嶂外,晚来依旧护柴扉。
--湛然圆成
 
忘惶
方春不觉来朱夏,秋色蝉鸣翠影斜。
夜来风急柴扉破,满地霜铺落叶花。 --投子义青
 
山 居
林麓结茅屋,澹然称所居。松风惊破梦,涧水静涵虚。
春老花犹媚,秋残叶未疏。良宵无限意,东岭月初生。
 --丹霞子淳
 
送宝月禅者之天台
春风吹断海山云,别夜寥寥绝四邻,
月在石桥更无月,不知谁是月边人。
--雪窦重显
 
颂投子答月圆未圆
圆缺曾伸问老翁,石龟衔子引清风。
咋朝木马潭中过,踏出金乌半夜红。
--投子义青
 
好鸟关关知我意
午窗定起书沉沉,触目虚拟一片心,
好鸟关关知我意,尽情啼破绿杨阴。
--大歇仲谦
 
 
憨山德清
底事分明在已弓,不须向外问穷通。
但能角处回光照,莫被尘劳困主公。
 
寒 山
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野情多放旷,常伴白云闲。
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灵云志勤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船子德诚禅师示法诗·颂钓者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雪窦重显 渔父
春光冉冉岸烟轻,水面无风钓艇横。
千尺丝轮在方寸,不知何处得鲲鲸。
 
欲求性海静无尘,踏遍千峰幸有新,
昨夜桂花香扑鼻,今朝悟彻本来人。
 
《雨后欲寻天目山,问元骆二公溪路》:
昨夜云生天井东,春山一雨一回风。
林花解逐溪流下,欲上龙池通不通。
 
《题僧院》:
虎溪闲月引相过,带雪松枝挂薜萝。
无限青山行欲尽,白云深处老僧多。
 
赠琴僧
太古清音发指端,月当松顶夜堂寒,
悲风流水多呜咽,不听希声不用弹。
-- 雪窦重显
 
何山守旬
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漫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
 
唐代僧人咏梅诗
火虐风嚎水渍根,霜皴雪皱古苔痕;
东风未肯随寒暑,又蘖清香与返魂.
 
虚堂智愚禅师的古梅诗
千年苔树不成春,谁信幽香似玉魂?
霁雪满林无月丽,点灯吹角做黄昏。
 
奇异根苗带雪鲜,不知何代别西天。
淤泥深浅人不识,出水方知是白莲。
 
如今无处觅深山,但得心闲即闭关。
吴越不分烟水路,醉人秋色月初圆。
 
月作金徽风作弦,清音不在指端传。
有时弹罢无生曲,露滴松梢鹤未眠。
 
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闲。
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
神仙更有神仙著,千古输赢下不完。
 
几回立雪与技云,费尽勤劳学懒人。
曳断鼻绳犹不起,水烟深处一闲身。
 
举头天外看无云,谁似人间吾辈人。
荆棘丛中行放脚,月明帘下暗藏身。
 
四大犹来造化功,有声全贵里头空。
莫怪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
 
白纸无端黑笔书,分明一句却模糊。
清灯夜雨湘江上,添得平沙落雁图。
 
虚堂夜静理冰弦,别鹤惊啼月满天。
一曲秋风少人听,满庭黄叶自萧然。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虚堂智愚禅师的古梅诗
千年苔树不成春,谁信幽香似玉魂?
霁雪满林无月丽,点灯吹角做黄昏·
 
宇内为闲客,人中作野僧。
任从他笑我,随处自腾腾。
    禅诗欣赏(一)
  擎钵貌清羸,天寒出寺迟。
  朱门当大路,风雪立多时。
  似月心常净,如麻事不知。
  行人莫轻俏,古佛尽如斯。
  ——唐·贯休
  
  过去僧人又名乞士。这里的“乞”含两层意思,一为乞法,二为乞食。这首诗里写一个僧人在外乞食时的情景,诗人在诗中告诫人们,千万不要以貌取人,不能小看了乞食的僧人。
  诗中的前4句写乞食僧人的外貌和僧人的活动。这个僧人看起来很不起眼,手持饭钵,面容清瘦,因为天冷出寺庙较晚,便在大路边的富贵人家门前等着施舍一顿饭,并且他在风雪中已经站立很长时间了。后4句转写乞食僧人的不平常。僧人本心如月,内心十分清净;虽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却毫不在意,他是一个悟道的大修行人。因此过路的人不要小看和讥笑他,自古以来得道的高僧外表往往都是这样。
  真正的佛法如老子讲的“常道”、“至道”,是无迹可求的,也是没有什么语言文字能够表述的。同样,真正悟道成佛的高人,也从来不露形迹,不会表现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正如俗语所说,“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那些对佛法略有所知,似懂非懂的人,总是故意做出与众不同的样子,而大彻大悟的人,则反倒和常人在外表上没有什么两样。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刻画出一个貌似平常而实非寻常的乞食僧人。     (赵誉人)
 
     禅诗欣赏(二)
  寒山顶上月轮孤,照见晴空一物无。
  可贵天然无价宝,埋在五阴溺身躯。
  ——唐·寒 山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的寒山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人物,神奇到我们甚至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只能通过他留下的诗对他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他写的大量的诗中来看,他青少年时期生活在长安,出生于官宦之家,过着优越的生活。大概30岁的时候,因为屡次科举失败,再加上家庭矛盾,以及安史之乱的影响,他被迫离开长安,到处流浪,最后隐居在寒石山(今浙江省天台县街头镇寒岩与明岩),在那里度过了几十余年,最后死在那里。
  此诗的前两句是写景。寒山顶上是一轮明月,孤零零地悬在天空,由于月光明亮,星星都似乎消失了,晴空中一无所有。这种澄澈空无的夜景和一轮明月,使诗人联想到禅心、佛性。人的自性本来清净,空无一物,就如这夜空;人的本心明净如月,又光照万物。本来人人都有这种清净的自性,都是可以成佛的,那为什么又成不了佛呢?
  后两句诗写意,大意是非常可惜,人所具有的天然无价之宝——佛性,已经被“五阴”所掩埋,沉溺在肉体中难以发现。五阴即“色、受、想、行、识”。色蕴是组成人肉体的物质,受蕴是由感官引起的喜怒哀乐情感,想蕴是意象作用,行蕴是人的意志活动,识蕴是意识。人一生下来,就开始由肉体到精神不断积累,接受各种外在的信息、观念、知识,这些东西一层层覆盖在原初所具有的自性之上,慢慢就把自性埋没了。结果人失去了与生俱来的最宝贵清净的自性,却让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充塞了心灵,给人造成数不清的烦恼与痛苦。诗人为此感到深深的惋惜和遗憾,但又无可奈何。(德易)
 
    禅诗欣赏(三)
    门前自有千江月,室内却无一点尘.
    贝叶若图遮得眼,须知净地亦迷人。
    宋·成枯木禅师
    原著故事简介
    某日药山惟俨禅师正在看经,有位僧人经过问道:和尚平常不许别人看经,为什么自己却在看?
    禅师回答:我只是要遮个眼挡住阳光。
    僧人又问:那我也学你一样,可以吗?
    禅师续答:如果是你,恐怕连牛皮也看穿了!
 本文来自: 普陀山觉海莲舟佛教网[www.]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hcy/show.asp?id=25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