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给初学者的临帖

 率我真 2014-01-22

很小,就听大人说"一点如桃,一撇如刀"。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最好。为了这个"如桃,如刀"费尽心思了。如桃了,如刀了,好象也不怎么了。

 守一家,集百家,至理名言了。几十年光阴飘然而去,样子有了,也不觉得怎么好,样子是人家的,茫然,徒劳。很是以为自己学的是传统,其实什么也没有学到。

看四书,读老庄, 习周易,研佛经,几十年的辛勤,好象有点明白了,为人家的脸奋斗去了,自己呢,没脸了,不要了,说得时尚点,整容了。

要的是传统,传统究竟是什么,说白了,一个字,“道”。什么是道?不可说,说出来的就不是道。“道也者,不可须臾有所离也,可离非道也”。

纵观今天的中国书画,象脸谱一样,除了脸,心肝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哀哉!国宝!!无道!!!

临帖,几乎没有一个人是可以例外的,人人都在临,究竟临到了什么呢,临来临去就没有临得和原帖一样的,可是人人都用尽了心思,好象不临得和帖一模一样就不能解恨似的。很难得有人去想一想:是不是有临得一模一样的可能?肯定的说,是没有。古往今来就没有哪一个人真正的有那个本事,除非吹牛皮又另当别论了。有不信的,就把自己写的东西拿来临个一模一样好了。不行吧?临自己的尚且不行,还能够把人家的临得一模一样吗?当然不行。就算是行了也没用。能够乱真了又能怎么样呢?说实话,就还真不怎么样,人家的脸,有什么值得炫耀!

有一张自己的脸是不是就应该很好了呢?好不好,大家都知道。有了固然重要,未必就好。甚至于未必就可以称其为书法了。那么,这个书法究竟又该怎么学?学什么?不好说,没法说,说不清楚。只好免免强强说一说,反正我的话也是不足以为凭的。

为什么要临贴,临贴的目的究竟是为什么?有人说就是为了学习书法,临贴就是学书法吧。这样说也没人说错了。不过,书法是什么呢?翻词典?词典也未必可靠。

什么东西才能称得上好的书法呢?口水话,"书为心画"。很老套,却很不错,很是值得品尝,如果不好好的品一品,尝一尝,根本就没有能力理解书法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要说没人理解,又象没有人不会说这个写得好,哪个写得不好什么的,好象人人都是鉴赏家一样。所以我喜欢说:书法,是一个人人都会的,什么都不懂就可以拿出来炫耀的,说得头头是道,就是说不出所以然的东西。当今书法大师如云,还真没有看见几个真正懂书法的,能够吹的人多了去了,地球都快要装不下了!

既然"心为书画",可见只有心才是决定书法质量的关键,“心”是不是优良反映在书法里面自然就显现出来了。一个人的人品也包含在笔里,通过线条反映出来了。说到人品,很多人又会扯得天那么远,说是只要是英雄,就一定人品高了。其实不然,英雄和人品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只要是不怕死,能呈一时之勇,就可以成为英雄了。人品呢?可不是那么回事。就拿岳飞与秦桧来说,岳飞固然是民族英雄,不会有人说人品不高,谁愿意破坏英雄的形象呢?有美好的东西就没命的往英雄身上堆吧,英雄有的是力气,再多都扛得起,压不垮的;秦桧就讨厌了,有口水仅管吐,没人会说吐错了,为什么?自己去想吧!如果站在金国,辽国的立场,概念就会完全不同,人家说不准是金国派往宋朝卧底的大英雄呢。英雄是要讲立场的,人品与立场没有什么关系。英雄和人品的关系是什么样子心里有数了。英雄和人品是没有多大联系的。在我看来无论古今若以英雄论人品,要么痴儿说梦,要么就别有用心。

什么才是人品?简单得很,“人到无求品自高”,就是这么简单。也不要太小看了古人这句话,要想真正把他搞懂,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不过,就有那么一大批文人,嘴巴一张就是古人的陈词滥调,其实什么也没搞懂。真正搞懂了,就不会在嘴上念了,象我这样还拿出来说的人,一定是还没有搞懂的。否则,何必说呢。真正的“人到无求品自高”不是拿来说的,是应该潜心去印证,有了人品就会自然的显现出来。还在这里说的人,当然是假打。

人贵有自知之明。又是老话一句,当然也不只是拿来说的。自己是不是有自知之明呢?我们是人,是人就是普通的动物,不要活得连自己是动物也不敢认了,动物当然就是天生的俗物。作为一个人,自己清楚的吗?如果连这点点都还没有搞清楚,那就真的是没办法说了。相信还有清楚的吧,管他的,就当是胡说好了,反正大家都在说。既然每个人都是天生的俗气,看待任何的事物当然都只是以自己俗人俗气的观念为出发点去看了,只有俗气的东西才能够看得顺眼。当看到真正好的东西了,一般都不会认识了。什么才是真正好的东西呢?真正好的东西就不会再以满足俗念为满足了,已经不再俗气了。也就没有办法看了。到了这里,是应该近德修业,去掉身上的俗气,还是该迎合自己的俗眼,这个问题只好留给自己抉择,没有任何人能够替代的。有人问:中国古代人物画里面的人物为什么都不象真人? 我的回答非常简单: 人---天生俗物也,去人一分,就高雅一分,彻底去完了,就一点都不俗气了,当然人也就没了。

既然"心为书画",我们学习书法的重心是不是该把他落实到"心"上呢?然而这个重心究竟包含了一些什么呢?在我看来:

其一:知笔,也就是要知道笔性。要知道笔的精妙究竟在什么地方,关于这个问题,我写过<<论得笔>>一文,作了比较详尽的说明,这里不再重复了.

其二:心态,即心性。其实,凡是有一点书法经历的人都知道,不管你是什么样子的心态全部都会显露在笔下,不自觉的进入作品。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能力回避这一点, 不自觉的表现出来的这点东西,要好,要坏,都在执笔者的掌控中,绝对没有第三者可以插脚 。什么样子的心态才是最好的呢?可以说,只要动了人的心思就不可能好。为什么?人——俗物也。只要是人的心念就不可能不俗气。可是搞书法的人往往都用尽心思,搞造型去了,摆一摆样子,亮一亮肌肉 ,当然也不会忘记涂上师娘的胭脂, 口红,是进口的当然是更好了!在今天,胭脂口红红满天了,把地球人搞得全都以为书法这个东西,就是胭脂口红的造型艺术了!

三、无求:这是作书的最佳状态。有求必俗,世上并没有高人,随便多高的人也只是俗人,以为自己高雅的这个概念本来就俗气得很。真正的高人是因为明白自己就是俗人,俗气得很的普通人。所以才会处处抑制自己的俗念,以至于得到少了俗气的作品。要让自己的作品能够脱俗就必须要进入无求的境界,所谓超凡入圣也就是这个样子了。要想得到这个样子,当然还得由有求入手,求什么?当然不是如桃,如刀,奔云雷电,飞沙走石这一类东西。这类东西是哄小孩子不哭的,没有什么实在意义,我们所需要的,就一个字"一",一笔字;一笔画;一以贯之;一统全局,老子所谓"抱一为天下式",就是这个意思。《易经》里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已经够用了。因强迫用心用笔达到用笔无用心,到这个时候,其心妙矣,求无求,以至于连无求都没有了,这就到了书法的最高境界了。虽然是初学者,最应该明白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人人都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哪里会有干不好的事呢。这个世界的一切事务能够不美好吗?要英雄有什么用呢?说了那么多也就几点。

一、形和神谁重?神。关键还在一个“道”字上面。所谓传统,其实就是一个“道”字,其他的一切不过是故事而已,并没有实在意义。

二、书为心画,不管怎么写,心情都会不自觉的表现在字里行间。所以,求人不如求己,不要总以为在别人那里可以学得到什么,学习的关键就在自己身上。

三、人人都是俗人,天生就俗气。俗气不是不变的,多了一分自然,就少一分俗气。真正好的东西,就是因为能够纯任自然,毫无人为的做作,且能够笔精墨妙。这样的作品是不会随时间的改变而变的。写字的人都有一个体会,今天写出的字很满意,明天就不满意了。可是真正好的书法就不会有这种现象了,别说是明天,过一万年来看也光彩夺目,随便你什么时间看他,都会给你美的享受。所以我说:那些“五百年以后让后人评说”的人,其实是实实在在无知的人。自己都不知道好还是不好,在干什么呢?乱搞些东西出来。骗自己,还是骗别人呢?只好500年后再说了。

四、“得笔”。得笔的关键是要具备眼力,眼力只有多看才可以获得,都知道“读帖”一说,能读的人实在没几个。读什么呢?跟着叫一叫“读帖”罢了!具备了眼力又另当别论了。一般的人眼里除了看得见点,横,竖,撇,捺,再就是这里紧了,那里松了。就再也不知道看什么了。却不知道这些东西对于书法来说并不重要。有一种眼力是每个人都天生都具备的。把任何的两张字并排在一起,人人都能够分出高低来,这个能力人人都有,很少有人能够充分利用他。如果用好了,没有人不能在两三年内练出好眼力来。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不断的相互比较,眼睛就会锐利,眼力就会增长。当然,也要有运气,不要一辈子都找不到一幅真正好的东西。再好的印刷品对初学者都只有一个外壳。只看一辈子印刷品的人,一生很难找到书法的真谛。只好认命了。反正不认识,同样也能够自我满足。得笔不得笔无所谓了。

不要以为我在拿话吓人,所谓搞书法的人,一百个至少就有九十九个一辈子都没见到过一幅真正的好东西,更别说自己能够拥有一幅可以随时用来比较了。就算偶然见到了好东西,又那里知道人家的好呢,可能以为还不如自己呢。有什么办法呢?所以还要祝大家好运!也难怪掘墓盗窃墨迹的人都可以变作千古美谈。在今天这个社会里只好望着名人狂奔了,可惜今天的一大批名人也只是一堆莫名其妙的人给捧出来的主。也是无可赖何。学习书法的人真正搞明白了这些,要找到正确的书法道路,不应该太难。

    一,曲不离口。这是老套。但不是临帖,是什么?就是抄写诗词,抄写文章。或是自己写诗.作文。帖不是不可以临,临帖的作用只是为了认字,或是为了揣摩一些笔墨精神而已。不要把帖变作了自己的规矩。

二、用心对待每一笔。所谓用心,其实是无所用心。也就是尽可能让自己的每一笔的心态保持一致而已,这句话说出来很简单,却是不可以打折扣的。就是这样让自己不断的追求,不断的完善,不断的超越自我,以至于完全没有用心。

三、读帖,是前人说的。我说不如“染帖”。变主动为被动,就是想办法让自己不自觉的随时都可以看得到想要看的帖,最好是有两种帖同时并列。更好的是拿自己的字去跟别人的并排在一起比。但不要跟印刷品比。没有真正好的东西,染也只是染点狗屎气而已。其实真正好的东西别说有一幅整的,就算是有一个字,或是只有一笔,那也可以受用一生了!

四,读书,读书不是去拣人家的口水,是要真正的读懂。要真正懂得拉屎尿的道理和当总统的道理就是一个道理。我写过《我读书之陋见》一文,也许对愿意读书的人会有一点帮助。我们如果不把书读通了,在书法上永远都是不可能进入至高的境界的。不仅是这样,天下的事就绝对没有任何一样是我们能够真正把他搞得懂的。

按照这样的学习方法,我相信最差都不可能学了一辈子还知道书法的奥妙在那里。是不是能够无求了,无无求了,我不能保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