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权年过花甲,行医三十余载,从事《金匮》教研三十年,在《金匮》研究上造诣颇深![]() ![]() 陈师喜用、善用 张某某,男,18岁。2006年7月24日初诊。 患者诉大约5年 7月31日复诊。诉服药期间上症未作,药停则发。现有时喷嚏,咽部略痒,咽中有少许痰液,颈部发酸。7月28日晨因食梨致腹痛、发热,经治疗烧退。咽红。脉细微数,唇舌红,苔少。守上方,加板蓝根10g。七剂,水煎服。 8月7日三诊。诉服上方后,偶尔打喷嚏,有时咽喉发痒,鼻塞。脉细微数,舌红苔白,根部略厚。守上方加白术12g,茯苓15g,山药20g,黄芪20g,白芷6g。二十剂蜜 体会 该患者的诸多自觉症状,鼻燥、鼻痒、喷嚏、咽痒、咽中有痰等均表现在肺,加之江城“七月流火”,以致连续3天鼻衄,一派肺阴亏损、虚热灼肺之象。病位在肺,而同治其肺、肝(肾)。生理上,肝主升发,肺主肃降,共同调理人体气机升降。五行中,木(肝)为金(肺)所克之脏。本案例中,患者肺阴不足所致的燥热内盛,容易伤及肝阴。故陈师用一贯煎养肝肾之阴,乃取肺病实肝、金水相生之意。又用玄麦甘桔茶滋阴润肺以治病求本,再用四妙丸引虚热下行,加味药中以治标为主(通利鼻窍、宣降肺气、清热化痰、凉血止血),一味夏枯草清肝泻火,合一贯煎清补同行,使补而不碍邪。 失眠 丰某某,女,32岁。2007年2月5日初诊。 患者半月前,始发失眠,入睡特难;月经先后不定期;常腰酸,有时睁眼困难,视疲劳,见风则流泪,两目干涩,有时尿黄。脉细,舌红,苔少。证属肝肾阴虚,血不养心。治宜滋补肝肾以养血安神。方投一贯煎加味:生地15g,当归10g,川楝子8g,北沙参10g,麦冬10g,枸杞子30g,菊花12g,丹参15g,茯苓12g,白术12g,羌活10g,葛根15g,白芍15g,薄荷6g,炒枣仁12g,焦楂15g。七剂,水煎服。 2月12日复诊。诉眠转佳,目干涩依然,口干。脉舌同上。守上方,去白术、羌活、丹参,加炒栀子10g,杜仲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七剂,水煎服。 体会 该患者苦于失眠而前来就诊,通过问诊发现长期月经愆期乃其另一主症。长期月经愆期是本,失眠是末。结合症状、体征,该患者肝肾阴虚,精血不足,以致血不养心,虚热扰神而失眠。陈师处上方,补血以治肝肾,兼调冲任,从而达到养血安神的目的。此乃虚则补其母、治病求本之义。加味药的选择以养肝(肾)为主,兼治心脾。枸杞配菊花,治在肝肾,取杞菊地黄丸方义,补肝与清肝并用,使补而不滞,祛邪而不伤正;一味炒枣仁,养心益肝,自不待言;茯苓配白术,治在脾胃,前者渗湿助运,走而不守,后者补中健脾,守而不走,共奏健脾助运之效,此肝病实脾之义,亦有子(脾)令母(心)实之功。同时,酸甘焦苦的肝虚之治蕴含其中。复诊时,失眠改善,但目涩依然,故去苦燥之白术、羌活,以防其再耗伤阴血,改投清肝之炒栀子、滋养肝肾之二至丸,又以一味杜仲温肾以收滋养肝肾之功,如同《金匮》肾气丸中的桂枝、附子能协同、促使其余六味产生肾气一样,量小、效宏。 腰部冷痛 毕某某,男,24岁。2006年12月4日初诊。 患者去年秋天即感腰部冷痛,遇冷则剧,耳鸣,乏味,手足心微汗,梦多,二便尚可。脉微数,舌边尖红,苔白。证属肝肾阴虚,寒湿著腰。治宜滋养肝肾,健脾利湿,培土制水。方投一贯煎、五苓散合甘姜苓术汤加味:生地15g,当归10g,川楝子8g,北沙参10g,麦冬10g,枸杞子15g,泽泻20g,桂枝3g,茯苓24g,白术24g,猪苓10g,川断15g,炙远志6g,郁金10g,干姜5g,炙甘草8g。七剂,水煎服。 12月11日复诊。诉服上方后,腰部无明显冷痛,自觉稍舒适,两足开始变温,胃脘略舒,但夜尿1~2次(药物所致),大便初硬,手心冷汗出,腰部有时有空乏之感。脉细,左略沉,舌红,苔中白。守上方,加吴茱萸6g。七剂,水煎服。 体会 腰部冷痛,遇寒加剧,容易让人联想到是肾阳不足,外府失于温养所致,而采用温壮肾阳之法。但该患者手足心汗出,多梦,脉数而舌边尖红,足征其阴虚内热。那么,腰部冷痛何以成?肝主筋而肾主骨,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寒湿之邪趁虚着于腰部而发为腰部冷痛。对于寒湿之腰部冷痛,首选《金匮要略》甘姜苓术汤,取其培土制水之义。然治病必求于本,故以一贯煎补肝肾以壮腰,否则,或正虚邪恋,寒湿之邪难去,或邪去复感,而腰痛再次复发,都将使疾病迁延难愈。另外,五苓散健脾助运,从根本上消除寒湿之邪,体现肾病实脾之义。 口周红疹 熊某某,女,38岁。2006年11月30日初诊。 患者2年前即口周红疹,或疼,流水,鼻部上方红疹已半月,两颊红疹已5~6年,热则略剧;失眠近20年,易醒,多梦;现头昏,两太阳穴附近疼痛,痛经(脘),5天干净。口干思水。咽红。脉细略沉,唇舌暗,瘀点,苔薄白。证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流行不畅,累及肝肺脾胃。治宜滋阴养血,活血化瘀,疏风清热解毒。方投一贯煎合玄麦甘桔茶加味:生地15g,当归10g,川楝子8g,北沙参10g,麦冬20g,枸杞子15g,玄参12g,生甘草8g,桔梗10g,知母10g,桃仁10g,红花10g,桑叶10g,苏叶6g,连翘10g,金银花15g,黄芩10g,竹叶10g,白术10g。七剂,水煎服。 12月7日复诊。诉鼻部以上疹减,两太阳穴附近疼减,梦亦少。脉舌同上。守上方,去桑叶,加吴茱萸6g。七剂,水煎服。 体会 该患者因口周红疹2年未消,影响面部美观而前来就诊。通过详细询问,其既往史可按时间顺序分为四个部分:①失眠20年(易醒,多梦);②两颊红疹5~6年;③口周红疹2年(疼痛、流水);④鼻头红疹半月。失眠表现在心,易醒、多梦乃心神不安,虚实尚未可分。再看面部红疹。红疹由面颊蔓延至口周、鼻头。该患者的诸多表现即病变由心累及肝、肺、胃、脾所致。结合症状及舌脉,可知本证乃虚实夹杂证。虚在阴血不足,实在有湿有瘀。陈师滋阴养血常用一贯煎兼及四物汤,而该患者疹、咽皆红,且红疹受热加剧,有虚火上炎之象,故投以偏于性凉之一贯煎。合玄麦甘桔茶滋阴润肺,既可针对面颊红疹,也期子令母实,针对口周及鼻头红疹,还可针对咽红之症而治,况且肺合皮毛,脾主肌肉,皮肤疾病的治疗常常着眼于肺脾。风性善行而数变,面部红疹蔓延之势虽谈不上“数变”,但“善行”之态明显,故佐以桑苏二叶、金银花、连翘疏散风热,后二者还能清热解毒,再配以黄芩、竹叶清心,桃仁、红花活血,白术健脾燥湿。
1.慢性萎缩性胃炎 加乌梅15g,白花蛇舌草20g,甘草6g, 2. 3.中心性视网膜炎 可加密蒙花、草决明各12g,白芍15g,郁金10g,每日1剂。 4.慢性肝病 如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及肝脓疡等。用一贯煎加白芍15g,丹参12g,生黄芪15g,每日1剂,连服1~3个月,可见症状减轻,黄疸消退,肝功能部分恢复。 一贯煎治疗痤疮体会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
痤疮病机 一贯煎出自清代名医魏玉横的《续名医类案·心胃痛》,由生地黄、沙参、枸杞、麦冬、当归、川楝子等六味药组成,该方可以滋阴疏肝,主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魏氏在点评高鼓峰、吕东庄两则医案之后按语中说道,“高吕二案持论略同,而俱用滋水生肝饮。予早年亦尝用此,却不甚应,乃自创一方,名一贯煎,用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杞子、川楝六味,出入加减,投之应如桴鼓。口苦燥者,加酒连犹捷。可统治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魏氏认为此方可以“统治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年轻女性的痤疮、面部黄褐斑、慢性盆腔炎、痛经、月经延期、月经量少、经间期出血等疾病均取得一定疗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方证需与逍遥散证相鉴别。一贯煎可以滋养肝阴,主治肝阴不足、肝气不舒证,而逍遥散则可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者病机差别不啻天壤,但在症状上却极其相似,均可见有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胃痛,神疲食少,急躁易怒,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无力。临证稍有疏忽,则会误用误治。因此,根据方证对应的类方原则,一贯煎方证与逍遥散方证的鉴别是临床准确使用本方的关键。根据方证对应的药证原则, 病案举例 王某,女,33岁。2009年11月27日就诊。满脸痤疮十余年。患者10余年前开始出现满脸痤疮,曾于专科医院就诊,服清热解毒中药和西药、药膏(具体不详)内服、外用半年,略能控制,但新增腹痛、腹泻,停药后痤疮随即复发,患者前往美容院美容护理,效果一般,精神压抑,备受折磨,经人介绍前来就诊。刻下症见:面色黄暗红,面颊、额头、下巴部位大量粉刺、丘疹、脓疱、结节,色暗红,高出皮肤,触之压痛,凹洞疤痕明显;容易兴奋激动,容易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脾气急,喋喋不休,不易汗出;口不渴饮,食纳可,睡眠好,二便正常;月经周期正常,经期五天,色红量少;舌质红,苔薄少,脉细弱 12月12日二诊:患者服用上方1剂后腹泻,大便日行4次,但体力尚可,服至第3剂时大便正常,5剂服完,患者意外发现近一周来痤疮未增,旧有痤疮结节变软、颜色变淡,脾气急明显好转,自行购药再服5剂。刻下:面色黄暗消退变淡,痤疮色转淡红,凸出丘疹、结节基本消失,触之稍高出皮肤,舌脉同前。拟原方去栀子,再进10剂。 患者坚持服药2月,脸面光滑,肤色转白亮,痤疮仅于颌下遗留2~3 按:该患者就是一例典型的一贯煎方证,除痤疮的专科特征外,尚见有容易兴奋激动,容易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脾气急,喋喋不休,不易汗出,月经色红量少,舌质红,苔薄少,脉细弱数等肝阴不足的阳性症状体征。容易兴奋激动,容易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脾气急,喋喋不休是肝火炽盛表现,是山栀证;脾气急则肝火炽盛,火盛多伤阴,肝阴内伤,阴分不足,汗液化源匮乏则不容易汗出;月经色红量少,舌质红,苔薄等是一贯煎方证;菊花在《神农本草经》中主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气,轻身耐劳延年”,根据笔者师兄鲍艳举经验,人体偏上或偏浅表部位的疾病,如痤疮、荨麻疹等,多为菊花所主治。药后患者出现腹泻,可能与生地、栀子的滑肠作用有关,泻后不觉乏力则是机体主动排泄湿毒瘀血的反应。
抽动-秽语综合征如何用一贯煎治疗?摘要: 抽动-秽语综合征与情绪波动关系密切,且有胸闷憋气,身体消瘦,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属肝肾阴虚,肝失所养而致肝气不舒证 ,此时可用一贯煎治疗。一贯煎即是为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而设。而一贯煎用大量柔润养阴之品以滋肝肾之阴,独加一味川楝子以调肝木,即治本为主,少加调气之品以疏肝,以达滋补肝肾之阴,养阴......抽动-秽语综合征与情绪波动关系密切,且有胸闷憋气,身体消瘦,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属肝肾阴虚,肝失所养而致肝气不舒证 ,此时可用
![]() ![]() ![]() ![]() ![]() 一贯煎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神经痛8例 带状疱疹,中医称“蛇串疱”、“缠腰火丹”,是以皮肤出现成簇水疱,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51~70岁,平均年龄58.3岁;病程1~3
1.2 治疗方法 予以一贯煎加减:当归12g,生地30g,沙参15g,枸杞15g,麦冬10g,炒川楝子6g,丹参15g,白芍15g,制乳香10g,郁金10g。辨证加减:余毒未清者加板蓝根、双花各10g,龙胆草5g。血热者加丹皮、赤芍各15g。痛甚者加全蝎10g,延胡索20g。痛在头面部加白芷10g,川芎10g,蜈蚣3条。痛在躯干加元胡10g,香附12g,1剂/d,分早晚2次水煎服。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疼痛完全消失,局部感觉恢复正常;显效:疼痛基本缓解,时隐痛不适;有效:疼痛较
2.2 治疗结果 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痊愈5例,显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7.5%。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60岁,于2005年8月13日初诊。患者于7月初感冒后,在左前额部出现红斑、簇集性丘疹、水疱,伴有灼热、疼痛。在它院诊断为带状疱疹,并给予西药抗病毒、消炎治疗20余天,后又注射营养神经药物10余天,虽局部皮损基本消退,但疼痛未见缓解,遂来我院就诊。其诉左前额部疼痛难忍,风吹、轻触之及咀嚼时
4 讨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主要表现为受病部位灼痛、刺痛、痛处固定不移,经久不愈。西医认为 一贯煎加味治疗糖尿病抑郁症30例据资料统计,糖尿病抑郁症的发病率是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均为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糖尿病诊断参照文献标准[2]。既往无抑郁病史,无痴呆,无严重心、肝、肾疾病,能配合临床体检,精神检查合作,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心境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版本)评分>20分,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柯兴氏综合征、阿狄森病等内分泌疾病及脑卒中、恶性肿瘤等其它疾病。患者年龄22~75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4.3±6.9)岁,平均病程(16.3±5.9)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降糖的基础上,口服 2.2 疗效评定方法及标准 采用HAMD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在治疗 3 结果 3.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30例,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30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值=4.81,P<0.01)。 3.2 两组治疗前后SDS、HAMD积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SDS、HAMD分别为(65.9±11.5)、(51.6±11.2)(41.7±7.8);(34.8±6.4)、(13.3±7.6)、(8.8±6.1)。对照组分别为(65.1±10.4)、(60.4±10.3)、(53.9±10.2);(35.9±7.2)、(18.1±7.2)、(16.5±7.9)。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8周的SDS、HAMD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98、9.54、11.85、16.11、1.76、4.21、9.57、9.94,P<0.05或<0.01)。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SDS、HAMD积分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t=5.20,4.23,P<0.01)。 4 讨论 抑郁症属中医“郁证”范畴,临床辨治抑郁症多以肝郁为核心,从肝论治,治疗以疏通气机为要。而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总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且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燥热愈盛,燥热愈盛阴愈虚,故糖尿病抑郁症的基本病理为阴虚血燥,肝失所养,而致肝失疏泄。在遣方择药时,须牢记消渴阴虚燥热的病机特点,所选理气药不宜峻猛,而应以滋养肝肾,疏泄肝气为法。正如张山雷《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云:“但气之所以滞,本由液之不能充,芳香气药,可以助运行而不能滋血液。且香者必燥,燥 |
|
来自: rimuxishan > 《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