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仙踪游历道家山水 “9+2”描绘罗浮新篇

 昵称mt5Lu 2014-01-22

寻仙踪游历道家山水 “9+2”描绘罗浮新篇

理由五:追寻道教文化渊源 体悟修身养生真意 2014-01-22

    在罗浮山的历史上,传说纷繁,高道迭出。这里不仅有丹鼎派的杰出人物葛洪、苏元朗,在中国道教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还拥有传说颇丰的鲍姑、黄大仙、何仙姑,诞生了无数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远近流传。

    罗浮山上现存道观5座,随着白鹤观的迁址和长寿观等4座道观的复原,罗浮山有望再现鼎盛时期“九观十八寺二十二庵”,香客如织,游人如云的繁盛景象。

    不仅如此,罗浮山还将建造广东道教学院和葛洪博物馆,打造独具特色的"9+2"模式,将悠久的道教文化与清幽的自然生态、丰富的养生资源、精致的旅游线路融于一炉。

    汇聚历代仙踪诗赋

    罗浮山的仙踪,向上可追溯至春秋时期。据《大清一统志》记载,“周灵王时有浮邱公者,南海人。偕王子晋上嵩山,后适罗浮得道。”

    到了秦代,方士安期生在罗浮修炼,更使罗浮声名远扬。据传,安期生服食十二节菖蒲后成仙,与秦始皇谈论长生,连续三日三夜,令秦始皇歆羡不已。后来,秦始皇派徐福、卢生出海寻仙,也正是为了寻找安期生的踪迹。从此以后,罗浮山便成了四方术士梦寐以求的修仙圣地,采药仙阁。

    东晋时,道士葛洪举家迁至罗浮,先后在罗浮四麓修建了东南西北四庵,构建出罗浮道观的基本格局。他的丹鼎学说绵延千载,奠定了罗浮道教的重要地位,也使其本人成为罗浮道教的精神支柱,享祀千年。自葛洪以下,罗浮道教人才辈出,既有道教史上的杰出人物苏元朗、石泰、陈楠、白玉蟾等,又有传说中济世救民的仙人鲍姑、黄大仙、何仙姑等。

    资料显示,鼎盛时期的罗浮山有“九观十八寺二十二庵”,与山中的七十二石室、十八洞天、四百三十二峰峦、九百八十瀑布飞泉相互呼应,宗教清修与自然山水和谐交融。

    罗浮山文化研究会会长谢泽南指出,因为清修悟道的氛围和自然绝佳的环境,罗浮山吸引了无数善男信女、文人墨客驻足流连,谢灵运游山水,有“鼓兰枻以水宿,杖桂策以山游”的辞赋,苏东坡品荔枝,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的诗篇。李白青睐“婵娟罗浮月,摇艳桂水云”的美景,郭全忠写下“登山不到罗浮巅,举足万里空徒然”的诗句,更是气势浩然。经过历代贤人的游览赏鉴,或以神兽,或以风物,432座山峰都有了自己的名字。

    九座道观特色鲜明

    根据“9+2”模式,罗浮山将在现存5座道观的基础上,迁移白鹤观,修复长寿观、茶山观、丛林观和梅花观,兴办广东道教学院,修建葛洪博物馆。

    虽然观宇众多,但谢泽南指出,在历史的层积和文化的升华中,每座道观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绝不会给人以“千屋一面”的印象。

    白鹤观以鹤为名,代表长寿,迁址到水帘洞附近后,不仅风景秀美,适宜养生,更融合了白玉蟾等隐居修道,采药炼丹的传说。据说安期生也正是在这里找到了十二节菖蒲,羽化登仙。

    梅花观以梅为名,因梅而盛。在道教文化中,梅是道花的代表,既代表着道家的风骨,敢于傲雪凌霜;又是大公无私的象征,勇于先天下而春。罗浮山的白梅,在盛开时玉洁冰清,呈现出一片香国雪海的景象。

    九天观是读书人经常祈福的地方,因为历代儒家弟子多到这里攻读,在罗浮仙境中荡涤身心,同时也诞生了不少状元。

    茶山观特别设有黄大仙祠,主要供奉着黄大仙。据说黄大仙喜欢在原始开阔的山水里修道卫民,正与茶山观周边气质相合。时至今日,仍有不少百姓相信黄大仙的灵魂就在那附近游走,有了困难来到那里,便可以得到他的帮助。

    葛洪博物馆融合养生

    在2013年广东道教文化节开幕式上,广东省民宗委相关负责人宣读了同意省道教协会筹建广东道教学院的批文。据介绍,广东道教学院目前已经选址在冲虚古观附近的道教养生研究院——桂花楼,该学院主要以培养宗教教职人员为目的,面向道教界和有道教信仰的信徒招生,拟办成3年制的大专,第一期招生30人,3年毕业后,再招第二期。

    目前,葛洪博物馆也在规划中。谢泽南介绍,葛洪博物馆将为世人展示葛洪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三大成就——著书、炼丹和神仙学说,以此来弘扬葛洪的巨大贡献,推动岭南道教文化建设。

    谢泽南认为,道教文化需要和现实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重要的不仅是博物馆的讲授,更是游客切身的感受。他透露,基于这样的考虑,葛洪博物馆同时也将是养生馆,将道教养生内容与葛洪的成就展示密切相连。例如游客在展览中了解了鲍姑首创的艾灸,就可以在养生馆中体验它的效果,同时延伸体验相关的磁疗、药膳等;罗浮山的中草药也可以制成小包,成为旅游商品,通过游客宣传出去。由此,道教文化将与游客的养生体验紧密相连,为游客留下深刻的文化记忆。

    撰文/刘强 李晓敏

    谢思雄 陈日洋

    罗浮山在中国道教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王昌辉 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