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横峰专栏 版式设计:Effi Lu 道观与青蒿素 原创作者:徐和生 / 图源:网络(致谢) 惠州罗浮山是岭南第一名山。司马迁曰:“罗浮汉佐命南岳,天下十山之一。”称其为“粤岳”。可见罗浮山天下地位之高。 东晋名仕葛洪曾两度隐居罗浮山,在此悬壶济世、炼丹著书。他修建的“冲虚观”至今香火鼎盛。不过如今香客们大多是冲着他弟子“黄大仙”来的,江湖上“黄大仙”的名气比他大。据说这位“大仙”算卦很灵,有求必应,能力挽狂澜,为人指点富贵之路。我看到门口人来人往,经不住好奇走了进去。道观里香雾缭绕,神仙威严肃穆,香客磕头打拜。我被香味熏得受不了,又被香客推来挤去,几无立足之地,便退了出来。看来不管是什么仙,能带来经济效益的都是好仙。 我出来后站在观外的千年罗汉松下观察了好久,发现去求“大仙”的人几乎都是混得还不错的人。我记得传说中的“黄大仙”是对穷苦百姓有求必应的,救人于危难之中。这些衣冠楚楚之人已经衣食无忧了,不知道他们还要求“黄大仙”帮什么忙。我想,真正需要求助的劳苦大众现在是很难走进这种神圣的殿堂了吧?即使进来之后,又能否烧的起这里的高香呢? 我往山上走去。没走多远,“葛洪博物馆”赫然在目。拾阶而上,博物馆广场宽阔整洁,鲜花簇拥,绿树环合,清静幽雅,一股清正之气扑面而来。走进馆内,几个游客屏声静气看着展物,有的还拿着本子抄录。原来葛洪当年看中罗浮山有着1200多种草药,逐弃官在此采药行医,精研药方,用毕生心血写就了《肘后方》《抱朴子》等医学巨著,首次发现并记录了青蒿素。他还是世界上最早观察和记载结核病、天花、狂犬病的科学家,做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对我国后世医药学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灵感就来自于葛洪的著作“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葛洪留存于世的医学成就和屠呦呦等科学家发现的青蒿素福泽了全人类。听说葛洪博物馆匾额由屠呦呦亲笔题写,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克雷格·梅洛、马丁·查尔菲等专家为葛洪博物馆揭牌。葛洪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这里虽然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但有洗药池、有碾药的石斧、炼丹炉,还有葛洪记录临床试验的手稿。这些有迹可循的文物,可以让我们看到时光的往返,触摸到历史的真实,仿佛一个在清贫寂寞中勇于探索和实验的老人正向我们走来,他须发飘飘,目视前方,坚定的眼神让人震撼。走出博物馆,我看到百草园有一垄青蒿,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下山途中,心潮难平。回首向罗浮山望去,只见山峦叠起,像一条龙脊横亘在天边;绿树辉映,恰似龙鳞闪着亮光。几朵浮云飘来,那巨龙正向苍穹飞去…… 作者简介 徐和生,男,网名“清风明月”。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人。以文字舒缓生活压力,愿有一处小院,不谈悲喜,只闻花香。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执行总编:风剪云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Effi Lu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铜豌豆 风碎倒影 连云雷 夏梓言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叶儿 西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