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学时代:高中篇(三)

 灵魂出窍KKK 2014-01-23

中学时代:高中篇(三)

(三)高三(98年9月-99年7月)

1、老师

     高三的时候,老师有些调整。

     印象中化学老师被“弹劾”了,来了一位说话声音有些怪的Lu老师。但水平确实很高,之前化学课程中的一些难点似乎在他的讲解下变得轻松易懂。

     联想到全国有名的黄冈中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全国的竞赛中成绩非常好,我还真不认为各地方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会有像竞赛成绩表现出来的差别那么大,关键因素之一是教学水平高低,当然还有学生的努力程度和地方的学风。

     英语老师换成了WanQingHua,印象中她每次课上都会灌输大量的信息,我好像是记了N多笔记。但是她似乎不太受大家的拥戴,一批同学提意见认为其教学水平不够,后来发展到对立。我却是觉得她挺努力的,换与不换没有太大的意见,不像化学那么明显。
 
2、隔绝

     按照惯例,高三学生要搬到学校小山坡上的毕业生楼,与其它年级“隔离”,同样也便于管理。早自习铃响,老师会关上铁门,迟到者就会被关到外面。
中学时代:高中篇(三)

     我现在不太记得迟到者是否还有别的处罚措施,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只是关在外面,好像也没有什么吧。印象中赶上时间紧的时候,我会从图书馆门外的水管爬上去,这样能节约几分钟。尽管这样,我记得还是有被关在外面的经历。

     个人认为萍中不算太严厉,据说其他区县中学学生的压力很大,没有周六日、强制住校,这样能确保更多的学习时间。从我们那届高考成绩看,虽然萍中的生源是最好的,但成绩却与生源质量不够匹配。我现在也不太好判断到底哪种方式更好。

3、早自习

     早上会有早自习,一般是朗读英语或语文。当时老师要求是要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据说这样效果最好。

4、斜体字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养成的坏习惯,高中后期写字总是斜斜的,而我自己却没有太多的感觉。直到有一次周记本上语文老师批示“请字迹写端正”,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母亲后来参加家长会了解到这个情况,不解我怎么突然间写字居然会成为问题。因为我小时候总是负责出黑板报,初三老师还拿我的试卷作全班书写工整的典型。

     读大学后,可能写字机会少了,慢慢的也没了这个毛病。

5、做题

     高三课程已经全部结束,所以就是无休止的月考。除此之外,各科的试卷也是一堆堆的派发下来,不可能全部做完。大家不停的做题,就处于“做试卷-讲解试卷-再做新试卷”的循环中。

6、氛围

     高三总的气氛是紧张的。

     自习课的时候,班主任Xu老师有时候会悄悄的到后门门缝里来“监视”大家纪律情况。班上还有班干部负责偷偷的记名字,我印象中在班会上ZhuZhen和LiMiao关于被记录还有过争论,料想被记上名字的应该是会有些处罚措施,只是想不起来了。

     回过头来看,那段时光还是很有意思的,至少生活很充实。

7、打牌

     繁忙的生活中,也有乐趣。记得坐在我前面一桌的是LiYuan(班团委书记)和LiYing(班文艺委员),班干部的缘故吧,全班同学的照片交到她们这里。

     我们就在同学照片后面用铅笔写上扑克牌中的阿拉伯数字,至于排序规则我却是忘了,估计如果Xu老也交照片的话,他应该会是大王。玩起来了扑克牌“跑的快”,很有意思,印象深刻。

8、班会

     每周或双周有班会,班会制度很长一段时间是由班干部轮流主持。我不是班干部,后来好像是班长和团支书让我准备一期班会。

     轮到我来主持,我定的班会主题是“我的理想”。在此前的班会上,发言的可能总是一部分固定的活跃份子。针对此情况,我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按时下流行的说法便是人人都享有话语权,这需要主持人得控制好时间。至于发言的顺序我也提前动了番脑筋,好像是按照班级姓氏多少来排序,并准备好了串场词。

     记得LuoYao说的理想是“要为人民服务”,打算以后去拖板车,引得同学哄堂大笑。

     清晰记得我当时说的理想是“要开办自己的公司,创业”。回想起来,我工作第二年在国际商会坚定的去创办公司。虽然辛苦,但很珍惜那段经历。现在单位希望我把业务整合去干公司,也相信我能干好,而我已没有了少时的冲动,更加稳重,这也许就是岁月的磨砺吧。不过我始终记得“一定要忠于儿时的梦想”!

9、辩论赛

     高三班级组织过两次辩论赛,第一次辩题是“德才兼备的人是否存在”,正方有ChenMing、HuLiJun,我是反方主辩之一,同组还有LiYuan,各方应该是三或四人,还有谁不记得了。我已和高一辩论赛时不同,尽情发挥,最后我方获得了胜利。

     之后还进行了一次,班级是让我来进行终场点评并宣布结果,我印象中是没有点评太多。后来看电视上国际大专辩论赛,点评者都是妙语连珠,才意识到其实这也是很有挑战的事情!我做的远远不够,当然那时的知识储备量也严重不足。

10、猜字谜

     紧张的高三生活除了辩论赛,还记得班级组织过一次猜字谜。谜面是班主任Xu老师出的,谜底有些是班里同学的名字。活动是抢答方式,答对者有小奖品。

     记得几个有意思的,谜面“得到小小的好处就够了”,谜底是甘小利。还有谜面是“可以点灯”,谜底是许亮。

     记得我是获得了两个小奖品,一个谜面是“四季常温”,打地名,刚过去的周末就去了一趟长春。还有一个谜面是“谁发明”,自然我不会错过。

     那次活动挺开心的,仅凭这些活动,我想Xu老是一位负责的班主任,而且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11、板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班级前面的黑板上开始有高考倒计时,并且让班级同学轮流每天上去写一句励志的话语,鼓励大家同时也是激励自己。

     我写的有一次好像是“最大的对手是自己,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别人。”后来被同桌戏称有语病,呵呵,好像确实是有问题。

12、保送

     学校有保送名额,只能是江西农大之类的学校,从保送学校的档次就能看出萍乡中学虽然有百年历史,但离全国名校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我们班名额只有一个,同桌ZhangXianGang有意向。我和坐在前面的团委书记LiYuan、文艺委员LiYing给他加油打气,最终好像是班级推举成功,但在去学校面试的时候未能通过。

13、摸底

     离高考越来越近,我也开始冲刺。

     高考前进行过两次萍乡市摸底考试,第一次应该在高考前两个月,我是班级第3名。

     第二次是在高考前一个月,也是最后一次大考。我已经是班级第一名,620多分吧,年级第四名。初中的同桌YeFeng在萍乡三中,610多分,两个人相约高考再来PK一下。

14、考前

     我向来有考试前独处的习惯。高考前最后一个月,我自己回家准备复习,其实也不怎么看书,看看电视,主要是放松。

     老师告诉我萍乡中学历史上从来没有学生回家准备高考能考好,我不信这个邪,很遗憾我没有用实际行动破除这个“魔咒”。至今我也不后悔,如果在所谓的“魔咒”面前改变自己的想法,那便不是我了,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坚持“自我判断、独立思考”的精神。

     记得在家里的时候,同学通知我回学校去拍毕业照。

15、高考

     记得有很多同学是家长护送过去,我给父母说让他们和平时一样。

     家里是空调准备,考试时第一次喝红牛,感觉并不好。我其实压根就没觉过紧张,回想起来感觉是有点过了,过于放松。
中学时代:高中篇(三)

     印象中99年数学很难,英语阅读很难。清晰的记得高考倒数第二门的时候,我在考场上就在想马上就要解放了,想着怎么去玩。

16、志愿

     我印象中是估到610多分吧,是班级里面估分最高的。估完分,便是填写志愿了。

     我只填了四项,重点本科填的第一志愿是浙江大学,第二志愿是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一般本科第一志愿是杭州电子,第二志愿是中国计量大学。

     四个志愿三个学校地点在杭州,唯一和家里有过争执的是专业方向。我对商科很有兴趣,自己想报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一类的专业,家里是坚持让我报考电子通信,只因我有一个电子类博导的教授舅舅(现在已经在美国了)。记得电子类当年是大热门,分数属最高的一批专业,而我对电子却没有丝毫兴趣。最后专业第一志愿是电子通信,第二志愿是工商管理。

     高考前便确定好报考浙江大学,家里亲戚也联系好浙大,只需达到投档线就没有任何问题,以我的实力和两次摸底考试反映出来的分数都让我没有任何压力。

     回想整个高考全过程,我觉得自己就像在走一个过场。自己后来反思高考失常的原因,考试中有些题目太随便,总觉得考浙大我不差这几分,过于放松随便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17、查分

     一天晚上YeFeng给我电话,告诉我可以电话查分了,他是630多分(萍乡市区第2名)。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拨通了查分电话,记得信息员报完分后,我的心都凉了,总体分数和估分差距实在太大。印象中那天晚上我是失眠了,不过好像过了一天就没事了,我向来是很乐观的。

     告诉了父母,家里很安静,但我不知道那些天他们是怎么过的。高考失常,于我而言,只是人生中一个提前到来的挫折教育而已。但是对于父母,这样的心理落差,我却觉得亏欠很多。

     高考的时候,按照老师的方法,我把考试中做的答案写在了准考证的后面带出考场,就是为了准确估分。

     我到现在也无法理解有几门科目的分数。比如语文,带出来的答案显示我作文前的选择题做的不错,作文按照正常水平估计,语文我是估分110多,结果却只有91,那20分都到哪去了?真是活见鬼了!

     一种可能是我把作文前面的选择题答案顺序填错了,但是我觉得自己不太可能也不敢相信自己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难道是作文题目被老师判做严重跑题,当年作文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写的是一篇政治色彩很浓的政治檄文,记得自己是一气呵成,讲日本、老美应该如何如何。

     后来可以进行复查分数,曾经抱有很大希望,最终也没有查出任何结果出来,一桩悬案。

18、抉择

     班主任让我去复读一年,其他老师及一些同学都劝我复读,家里是让我自己拿意见。我实在是不想读书了,天性也极不喜欢重复。记得自己当时是想不管去什么学校,也比再复读强,毕竟最宝贵的是青春啊。

     现在回头看,这提前到来的挫折教育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的人生之路更加充实饱满,色彩更加丰富。

     浙江大学99年分数历史最低,我仅差了3分,很多人都为我遗憾。我想任何一个选择题也会有3分。有时候也会想如果我去了浙大会怎样?家里说这是命,我命中注定应该去北方。但我偏是一个不信命的人。谁知道呢?各有各的精彩!

19、录取

     凭借着档案中记载的还不错的会考成绩、高中拿过的一些奖以及还算不错的其他大考成绩排名单,我被调剂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专业是工商管理,家里说也好,总算是遂了我的心愿。

     那段时间父母是操劳了,回想家里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而我给予的又太少太少。长大后,总是会为年轻时候的不懂事而自责。

     记得今年本打算安排父母亲去旅行,他们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讲到等退休后再安排。

20、谢师宴

     家里搞了谢师宴,其实是把亲戚朋友都聚在一起。初高中的老同学,有的还为我惋惜。我却情绪很不错,因为我知道我将开始新的生活。

     酒席上每个同学说的话都很有道理,我无法拒绝,记得喝了不少啤酒。也是到目前为止喝得最多的一次。

21、女足世界杯
中学时代:高中篇(三)


     99年正好是女足世界杯,高考后大家去了XieJing家,凌晨起来看决赛。记得玫瑰碗体育场,99年7月10日(洛杉矶)中国点球4比5负于美国。

22、同学录
中学时代:高中篇(三)

一九九九届高三(1)班               班主任:许雪荣

甘小莉  李  淼  胡利君  石飞虎  邓  欢  艾嗣坚  洪  雷  杨  肖  
 
黄  丹  刘丽娇  刘  蓉  李毕琴  谢  晶  易  明  朱振华 陈昌盛  
 
李  嫒  肖  辉  谢  健  钟  宏  王  玲 丁杭鹏  荣  昆 钟璐璐  
 
罗  瑶  刘耀萍  甘  文  肖  政  曾劭婵  陈  宇 涂  静 贺  利  
 
杨彰志  廖昌建  章富科  黄  令  糜  煊  许  亮  刘  洋 李  樱  
 
肖  晶  张贤刚  吴  专  李  桢  钟  勇  彭江宇 Bill He 许  虹  
 
罗  鸣  钟玉凤  江和萍  陈  俊  李志军  彭  文  陈  明 陆育青  
 
肖文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