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批评

 翰墨逸仙 2014-01-23

1定义

艺术批评的对象包括一切艺术现象,诸如艺术作品、艺术运动、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风格艺术家的创作以及艺术批评本身等。其中心是艺术作品。艺术批评既可以指一种活动,也可以指这种活动的结果。艺术批评离不开艺术鉴赏,但二者有根本的区别。

2特点

艺术鉴赏带有更多的感性活动的特点,艺术批评则是以理性活动为特征的科学分析、论断活动。艺术批评是艺术界的主要斗争方法之一,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在艺术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开展正确的艺术批评,可以帮助艺术家总结创作经验,提高创作水平;可以帮助艺术鉴赏者提高鉴赏能力,正确地鉴赏艺术作品;还可以使各种艺术思想、创作主张、艺术流派、艺术风格相互交流和争论。由于艺术批评者总是根据一定的世界观、审美观和艺术观对艺术现象作出分析和评价,因而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成分。
艺术批评应尽可能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艺术现象作出合乎实际、恰如其分的分析和阐释,以推动社会主义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真正的艺术批评是指有独立思考、有判断评价的一种写作活动,其主观性大于客观性,体现了写作者个人的强烈个性和态度。越是具有独立态度和观点的批评,越是具有批评的价值和可读性,那种四平八稳、八面玲珑的批评并不是批评

3评论

从汉语的广义字面而言,批评与评论并没有严格区别,实质上两者完全不同,它们的区分不是由概念来决定的,而是客观事实和具体现象所决定。批评(critic)是以质疑、否定、批判为核心主体,其中批判(animadvert)是最为极端,其主体是抨击性谴责。当然,不论批评或批判,它们的主要作用在于对狭隘与差错的纠正。评论(comment)则是一种阐释、肯定的主体模式,也是一种常见的传统批评,目的在于提高鉴赏水平。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批评是由传统上文艺评论发展而来,广义上隶属于评论范围,由于批评不是一般性评论,从而突显了它的特殊形态。也就是说,艺术发展对理论学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使批评必须永无止境地处于自我完善进行态,成为艺术学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评论与批评在形态上已难以一致,它们之间的互相制约、彼此对立有利于学术思想的内部完善。批评在不同领域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像美术批评与常规的美术评论以及史论研究,它们之间存在经验知识上具有普遍共性,只是批评通过否定、质疑、批判作为功能模式,同时对阐释性评论加以批判性论证。

4作用

1.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艺术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真正的艺术魅力,常常不是一下子就能领悟和把握到的,这就需要艺术批评来发现和评价优秀的艺术作品,指导和帮助广大群众进行艺术鉴赏。
例:仅以电影评价为例,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各种电影报刊曾经一度达到四百种之多,其中《大众电影》等刊物发行量曾经高达百万份,同时,群众性的影评活动也在全国城乡广泛开展,提高了广大观众的电影审美水平,促进了新时期电影艺术的蓬勃发展。
2.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
艺术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生产,艺术家需要广大读者,观众,听众和批评家的帮助 ,才能深刻地认识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
例:曹雪芹在巨著《红楼梦》的写作过程中,正是边听取意见,边修改提高,“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尤其是脂砚斋的评点更为增色不少,据“脂评”的批评透露,秦可卿之死这一段故事,曹雪芹也是根据他的意见进行了修改的。
3.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
艺术批评的主要任务是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同时也包括对于各种艺术现象(如思潮,流派)的考察和探讨。一方面,艺术批评必须以一定的艺术理论作指导,利用艺术史研究提供的成果。另一方面,艺术批评总是通过分析新作品,评论新作家,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研究成果,使艺术理论和艺术史从现实的艺术实践中不断获取新的资料和新的素材。

5功能

第一:有助于不断提高特定社会结构中鉴赏群体的艺术素质和鉴赏能力。
第二:有助于充分发挥艺术批评在艺术生产流通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和正向调节作用。

6五种模式

一、道德批评模式
二、社会批评模式
三、心理批评模式
四、形式批评模式
五、原型批评模式

7综合素质

一、生动的感受能力和敏锐的直觉能力。
二、理性思维的能力和宏观把握的能力。
三、广博的艺术修养和深刻的人文精神。

8批评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技术上的。这里面应该有两方面内容。
其一是看这个作品有没有表达好作者的原意,受众是否容易对其产生歪曲。这里有几点问题要特别注意。首先,对艺术品的赏欣往往也要涉及到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人文环境等。上述的批评应该是放在正确的背景下进行的,否则批评本身就是对艺术品的歪曲。其次,艺术品所表达的主观世界往往是不具体的,但并不代表它不确切。(那些没有确切表达主观世界的作品我主张不承认其为艺术品,最多只能称之为工艺品。)有的艺术品表达的只是作者不具体的某种感情,我们就不能把杂七杂八的具体的不具体的思想统统往里倒,并美名曰之:“包罗万象”。这种行为对于是艺术家和受众甚至于批评家自己都是极不负责任的。
其二就是艺术品形式美的问题,成功的技术手段创造了艺术品的形式美。而艺术品的思想美往往依附于这种形式来表达,是这两者的中介,它既承载了思想又吸引了受众。形式美引发受众感官上的愉悦,这为创造欣赏者的理性愉悦打下基础,而欣赏者在追求其理性愉悦的过程中实现了对作者内在世界的同化。形式美在这里成为技术合理组合而成的花朵,包藏着作者内在世界的花粉,吸引着受众前来采蜜,并将之酿成蜂蜜。而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世界在这一过程中被传向四面八方。形式受制于技术,同时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决定了形式。形式能不能很好地调和这两方面的要求并创造出形式美,这应该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原则是意识上的。即看这个作品想要表达的主观世界本身好不好。。这里的批评其实也是批评中最重要的一环。有的人认为思想的好坏缺乏标准,无从判断,甚至有人认为只要不违反法律,所有的思想都应该是平等的,根本就没有好坏之分。我认为区分好的思想与不好的思想还有很有必要的。有些不道德的、甚至是反人类的思想虽然没有违反法律,但我也很难把它与另一些高尚的思想等同起来。所以我试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思想,这个标准就是:思想本身是否对人类自身体现了终极关怀,或者说是不是表达了人性。一件艺术品不可能独立于人性之外而存在,因为它是艺术家内在世界外化的产物。因此它必然是人性的产物。而它所摹写的艺术家的主观世界本身就是人类的思考和感受。只有这种思考和感受对人类全体是有利的时候,艺术家利用艺术品表达其内在世界的全部过程才是有意义的。而看一件艺术品是否符合人类全体利益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符合人性。或者是只有描写了或者符合人性的作品才体现了对人类自身的终极关怀。

9性质

艺术批评具有二重性的特点,即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科学性

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
艺术批评家需要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哲学美学艺术学理论,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作出判断与评价,为人们提供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知识。艺术批评的这种科学性特点,使得它必然要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学科中吸取观点、理论和方法,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的趋势。

艺术性

艺术批评具有艺术性。
艺术批评作为一门特殊的科学,与其他的科学不同,它既需要冷静的头脑,与需要强烈的感情,既离不开理性的分析,更离不开艺术的感受。艺术批评必须以艺术鉴赏中的具体感受为出发点,因而优秀的批评家应当具有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作品的成败得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