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坤维经

 女子国学院 2014-01-23
 
 
 
 
 

《温子坤学随笔》之十一
  


 

坤维经

 


 

叶曼教授在讲《管子》时,为我们诠释了“国有四维”全新之道理。随笔记来,浮想联翩,便有了《坤维经》如下之思绪。

 

 坤维经·本识卷第一

 

维者,人生之纲、支柱、之关键是也。学《管子》而悟之,女子之四维者,礼义廉耻也。

礼者,理也,合理是也。礼不逾节,各安其位(逾,音读“鱼”,越过、超过是也。节,即节度,指规则、法则。各安其位,指各自恪守本色范围,正当生长。有礼,人们就不会超越应守的规范)。

义者,宜也,合宜、适宜是也。可讲义时,义不冒进,勿违正道,切无投机取巧,切无冒失前进。人者,无全知全能,智慧能力有限,各有所宜而适之,曰义也。所宜按能而做,义之道也。投机取巧,抄小路,跨越所位之限,不义之道也。做之能做,做之所应,做之所宜之事,各司其位,各尽其职,百工百胜(有义,就不会妄求冒进)。

廉者,正也,非常正,正正经经是也。正不隐恶,则行自全,其道乃昌(不隐恶,即不掩饰过错,行为就自然端正。有廉,就不会掩饰过错,有错便改,无则加勉)。

耻者,止也。能止,不从枉(枉,即坏,不正当),不随坏,则邪事不生,其生乃旺。知始而不知止,其道乃亡(有耻,就不会学坏。随坏,趋从坏人)。

此四维,一维少则身不正,二维少则心灵危,三维少则行难顺,四维少则人生难有其福。不正可正也,危可安也,难顺可成其顺也,难能幸福不可复错也。

 

 坤维经·释疑卷第二

 

 坤维经·释疑卷·有礼章第一

是啊!我理解“礼”,首先是“理”的践行过程,其次是“敬道”之表现。为女子者,贵在有礼有节。节,首先是节度(即行为准则)守得好,节制、约束得恰当,其次才是礼仪之规范。反之,光注意了礼仪上的举止,却没有节操上的支持,这“礼”之,是否本末倒置了呢?

我体会到:“礼”是德之心、德之本。试想:德之再好,无“理”便难好了。所以,“知书达理”之“明理”,便成了中华女子的一个良好形象。德之再好,无“敬”便难好了。所以,“知书达礼”之“有礼”,便成了中华女子的又一个良好形象。

有理之人不见得处处有礼数,然有礼者必然要懂理、知理、守理。

中华民族所说的“礼”,是人们德行的规范,故称之为礼数、礼法。故古人有云:夫礼,德之范也。礼数和礼法是教人遵从长辈和官长的意愿,教诲开导比自己年轻的同辈和晚辈的依据和准则,使之能够自愿履行人际之间的规矩,故云:教人遵上训下,履行人伦规矩也。

不知礼,无以立。礼之体,敬为主。礼之用,和为贵。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上则优赐有加,下则鞠躬尽瘁,礼行于君臣矣。定省温凊,出告返面,礼行于父子矣。外内位正,和而有别,礼行于夫妇矣。长幼有序,伯友仲恭,礼行于兄弟矣。乐群敬业,毋相聚以邪谈,礼行于朋友矣(凊,音qìng读“静”,指凉)。

礼以诚敬为体,以威仪为用,以中正为则,以谦让为主。本天效地,不失乎人伦规矩。《论语·颜渊》记载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子路》记载孔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论语·颜渊》记载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伦常日用之间,无时无地,不立于礼,非礼无行也。南宋浙东思想家吕东莱曰::“夫礼也者,所以定尊卑、明贵贱、辨等列、序少长、习威仪。人所不能外其规矩者也。而况朝庙祭献,非礼不能昭其诚;冠婚丧祭,非礼不能尽其情;宾朋酬酢,非礼不能表其敬。”

礼之为用,岂可须臾离乎?人能以礼制心,则奸盗诈伪之端必不作。人能以礼制事,则犯上作乱之事必不为。故礼也者,持身涉世之要端,亦即治国平天下之大经大法也。 

女子之礼,以顺为正,谨饬身心,慎修名节,温柔卑顺,则为人有礼矣。恭肃端庄,则持身有礼矣。在家则尽其礼以事父母,出嫁则尽其礼以敬公婆,有子则尽其礼以教儿女,谓之三尽礼。在家助父,出嫁助夫,夫死助子,谓之三助。其德言容功,谓之四德,尤所当知,宜深修之。妇德尚静正。妇言尚简婉。妇容尚闲雅。妇功尚勤慎。四德备则礼备。虽才拙性愚,家贫貌陋,不能累其贤。四德亡则礼亡,虽奇能异慧,贵位芳姿。不能掩其恶。事人以礼,守身以礼,正家以礼,教子以礼,方得为巾帼完人。否则悍妒淫僻,无所不为。祸夫家,羞母族,将无地自容矣。为女子者,尚其以礼为大防哉。至于班昭著《女诫》,徐后垂《内训》,若华著《女论语》,王氏述《女范》,皆女子之深明于礼者也。 

 

 坤维经·释疑卷·有义章第二

我理解“义”,首先会想到秦叔宝,想到他那些义友,如单雄信等人。也会想到关羽,想到放关羽走的曹操。有义之人,首先是一位“挺仁义的”人,讲理、明理、有礼;其次是一位与人相宜的人,而不是一位与人相恶之人。相宜,必相益。

古人云:夫义,德之宜也。《说文》曰:义,己之威仪也。古者书仪为义,书义为谊。义之本训,谓礼容威仪出于己,故从我。董子曰:仁者,人也。义者,我也。谓仁必及人,义必由中,制也。义字从羊,与善美同意。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仁,人心也。义,人路也。是故见得思义,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论语·阳货》记载孔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孟子·离娄上》曰:“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论语·季氏》记载孔子曰:“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行义以达其道,则无往而不咸宜矣。 

义者,所以处事也。凡人作事,须处处合乎天理,顺乎人情。五伦之中,无时无地不能离义也。女子之义,闺贞自守,克尽女道。父母弟昆,力为维护,是谓义女。出嫁相夫,孝事公婆,和睦妯娌,感化乡邻,是谓义妇。夫亡守节,抚孤教子,是谓义母。

《论语·里仁》记载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为政》记载孔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述而》记载孔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朱子集注引尹氏曰:“德必修而后成,学必讲而后明,见善能徙,改过不吝,此四者日新之要也。苟未能之,圣人犹忧,况学者乎?”

宋代名相吕蒙正曰:五伦八德,非义莫能成。父子无义,则渎伦之事兴。君臣无义。则僭窃之乱作。兄弟无义。则萧墙之祸起。夫妇无义。则离异之端兆。朋友无义,则倾陷之机伏。故义者,至刚至正,有严有法,无偏无党。义之所在,懔若春雷,肃若秋霜,而不可犯。其规矩至严,准绳至正,无物不可,无时不然。义固不止于一二端见也。 

女子之义,当以名分所在,各尽其责。尽其责所当尽,即为尽义。本乎自然之性。而出乎相感之情。其志也洁以贞。其行也勤以固。刀锯在前。虎狼在后,一若无所闻知,悍然而无所虑,恬然而无所疑,百折不挠之概,直足以慑鬼神而破金石。皎乎若日星之炳而不可及,巍乎若山岳之峻而不可登,浩乎若江海之渊而不可穷,懔乎若宗庙之严而不可渎,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至若命之不榖,时与愿违。朱颜无自免之方,白刃岂甘心之地。然而一死之外,更无他图,则舍生取义,亦足多矣。

 

 坤维经·释疑卷·有廉章第三

我理解“廉”,首先会想到那些不贪不占,两袖清风的人士来。这个“廉”字,属于形声字,本义为厅堂的侧边。后来,人们称有节操,不苟取的人,为廉者。不当取而取,谓之苟取。不当得而得,谓之苟得。再后来,人们把正直、刚直、品行方正,谓之廉。人们把清白高洁,不贪污的人,谓之廉洁者。故中国最早的百科词典《广雅》曰:廉,清也。

古人曰:夫廉,德之节也。《说文》曰:廉,仄也。从广(此处的“广”字,音yǎn读“演”,本义是依山崖建造的房屋),兼声。仄,谓侧边也(仄,通“侧”,指旁边)。堂之边,曰廉。因堂廉之石,平正修洁,而又崚角峭利,故人有高行谓之廉。其引申义,为廉直,为廉明,为廉能,为廉静,为廉洁,为廉平。廉直者,廉洁正直也。廉明者,廉洁开明也。廉能者,清廉能干之人也。廉静者,秉性谦逊沉静也。廉洁者,不损公肥私,不贪污之人也。廉平者,清廉公平也。总言之,不外乎气节清高,品行峻洁,而无利蔽之私。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盖廉者,耻于贪冒而不为。故俗习专以不贪为廉。不贪、特廉之一隅也,谓廉为德之节,须如劲节之不可屈耳。

廉者,所以立志也。人各有志,孰不喜清高而恶污浊,惟或为环境所迫。或为衣食所累,利欲乘之,致有志不能自立耳。果能立志,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比德于玉,不刿不嗛(刿,音guì读“贵”,指割伤,刺伤。不刿,指有棱边而不至于割伤别人,比喻为人廉正宽厚。西汉戴圣《礼记·聘义》曰:“廉而不刿,义也。”嗛,音qiān读“牵”,通“谦”义指谦虚、谦逊。《庄子·齐物论》曰:“大廉不嗛”,意思是说:大廉是不谦逊的)。

廉至极处,可以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成太古风矣。女子之廉,尤以勤俭为本。每见贪安逸,尚服饰者,卒流于贫困。而骄奢淫泆,亡国败家,莫非不廉所致。女子能廉,则可以养成其夫若子之清德,家道有不从此日隆乎。

清操自励,以不贪为宝。虽贫而不受赂金,虽渴而不饮盗泉。以天地为心,以万民为命,决不至失其节操,入琼林玉树中而迷其性,登仕图版籍而异其心。果能如此立心,以之治国,而国无不治;以之安民,而民无不安矣。

女子之廉,当其承欢膝下。深处闺中,惟父命之是从。无冶容之为悦,兰姿蕙质。何事铅华,玉洁冰清。不资锦绣,许字则听之天命。莫择富豪,于归祇尽于人伦。奚(奚,音xī读“希”,即“何”)须妆饰,其为妇也。不在掌夫家之管钥,不计享舅姑之田园。先人若有所遗,尽归娣姒。母家或有所赠,尽献翁姑。井臼勤操,谋生自给。衣食俭约,日用有余。尤宜严闺阃之清操,杜良人之贪念。既生有子女,更须教导于幼稚。以为先入之基,一瓜一果之弗贪,一丝一毫之不苟。庶几达则甘受粗粝之养,不愿为牲鼎之烹。穷则不取非义之财,亦不为非分之事矣。

 

 坤维经·释疑卷·有耻章第四

我理解“耻”,首先会想到自己常犯的一些不应该犯的毛病。如家里藏书过多,常常在堆积如小山的书堆中,找不到某部急需参考的书,只好又去购买。又如经常把某个字读错了音,不得不重新录制讲课录音,怕的是误人子弟。也常常想到被人看不起的时候,常常想到被人挖苦的时候。每当想到如此情形,虽然比较淡然,心里却总有羞耻的感觉。

耻,原作“恥”,为形声字,从心,耳声,本义为耻辱,可耻的事情。《孟子·尽心章句上》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之,即“至”)耻,无耻矣。此句话意思是说:人不可以不知羞耻。从不知羞耻到知道羞耻,就可以免于羞耻了。人不能没有羞耻心,因为知道羞耻,才不会去做羞耻的事情,才不会说出令人感到羞耻的话。

古人云:,德之基也。《说文》曰:,辱也。从心,耳声。会意,取闻过自愧之义。凡人心惭,则耳热而赤,是其验也。乃教人知羞免愧,归乎天良也。盖人性本善,习而为恶。天能使人性有善而无恶,不能使人有习而不为恶,故赋以羞恶之心。俾(俾,音bǐ读“笔”,即“使”)起一恶念则惊,行一恶事则恐。既惊且恐,则必速止其恶。以返于善,而性乃不为习所夺,故大有功于性。心发现,即是天良,即是明德基本。《孟子·尽心章句上》曰:之于人大矣!为机变(机变,指奸诈)之巧者,无所用焉。不不若人,何若人有?

者,所以洁身也。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既有此天良美德。无即是无良。古人谓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良心若死。身在何益?故孟子曰:“之于人大矣。”又曰:“人不可以无。”女子幽娴贞静,其德本优于男子。德之不修,言之不慎,容之不正,功之不勤,皆妇女之可者也。推之不孝、不悌、不忠、不信、无礼、无义、无廉,则可孰甚(孰,音shú读“熟”,指谁,哪个)?须知女子之身,洁如白璧。父母遗体,重若黄金,故八德以耻终焉(八德,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中庸》记载孔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北宋状元王曾曰:“知耻者,可以行人之所不能行,任人之所不能任,万不至冒贡非几,为奸盗诈伪(冒贡,是伴随着朝贡体系的确立,而产生的诈骗行为。周礼定“五服”,把天下诸侯按照亲疏关系,和地理位置的远近,分作五服,分别有不同的进贡标准。各个诸侯国来进贡,朝廷都给予回赐,回赐常多于贡品。如楚国的贡品是一种不值钱的野草,叫苞茅,用来过滤酒水,而周天子的回赐则是丝帛、铜器、弓箭、兵车一类的好东西,价值远高于贡品苞茅。皇帝对来朝贡的邦国“来者不拒”。四夷和诸侯们则贪图丰厚的回赐,前来朝贡,双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四夷,即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朝贡有利可图,就免不了有人打起了坏主意,随便弄点不值钱的东西进贡,回赐常是十分丰厚的。这种一本万利的进贡欺诈行为,就被称为“冒贡”了。非几,即非理,不合正道;不去及,不去管。有人把“冒贡于非几”解释为:“闭着眼睛走路不去管他。”)。自取亡身辱亲,败家亡国者也。”

如子不孝于亲,弟不恭其兄,可耻之甚也。不忠不信,无礼无义,临财苟得,临难苟免,不尤耻之又甚乎?

女子之耻,莫大于失节。而取怜仰食,犹其次焉。故程子有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女子而不知耻,小之则冶容竞丽,大之则荡检逾闲。每因一念之差,卒致终身莫赎,不特羞污一己,玷累一生。抑且辱及舅姑,辱及父母,辱及夫家门户,辱及母家弟昆,甚至戚族含羞,子孙蒙垢,其害有不可胜言者。故女子有耻,则于父母公婆,即可为孝。于兄、弟、姊、妹,即可为悌。于夫,即可为忠为信。而其待人,也必以礼。其处事,也必以义。其接物,也必以廉。德必修,言必慎,容必正,功必勤。四行必正矣。故耻足以赅女子之万行,而无遗焉(赅,音gāi读“该”,本义指完备)。

 


 

在下将自己学习叶曼教授对“国有四维”的理解、民国初期学者蔡振绅先生《八德须知》中的《二十四礼》、《二十四义》、《二十四廉》、《二十四耻》之《绪余》部分融会贯通,便化成了《坤维经》原典二卷。当您仔细阅读《坤维经》原典第二卷时,会发现《绪余》中的过时之论,已然不再露面了,这也是与时俱进的要求使然。如果女同胞们阅读了《坤维经》,得到了一点启迪,对自己有一点助益,便不枉在下一番先行苦心研修了。

 

                                              20141232145分于北京闲云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