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哮病中医诊疗规范

 神医图书馆318 2014-01-23

哮病中医诊疗规范;

哮病是由于禀赋异常,遇诱因或感邪引发,以致肺失肃降,痰阻气道,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疾患。发作时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疾患所致的哮喘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 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2 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

    3 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4 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罗音。

    5 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痰液涂片可见嗜酸细胞。

    6 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7 应与喘证相鉴别。

    [辨证论治]

    1 发作期

    1.1 寒哮

    症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暗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例方:射干麻黄汤加减。

    1.2 热哮

    症状:气粗息涌,喉中哮鸣,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例方:定喘汤加减。

    2 缓解期

    2.1 肺虚

    症状: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面色白,平素自汗,怕风,常易感冒。每于发前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

    治法:补肺固卫。

    例方:玉屏风散加味。

    2.2 脾虚

    症状:平素痰多,倦怠乏力,脘腹胀满,食少便溏,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腻或白滑,脉象沉缓或弱。

    治法:健脾化痰。

    例方:六君子汤。

    2.3 肾虚

    症状:平素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腰酸腿软,脑转耳鸣,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质胖嫩,脉象沉弱;或颧红,烦热,汗出粘手,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补肾纳气。

    例方: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

    [其他疗法]

    1 中成药

    1.1 虚寒型哮喘者,可口服黑锡丹,每次3g,每日服3次,淡盐水送服。

    1.2 寒实型哮喘者,可口服紫金丹,每次服5~10粒(<150mg),每日1次,睡前冷茶送下。

    2 中药针剂

    2.1 双黄连粉针剂3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适用于发作期热哮证。

    2.2 鱼腥草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适用于发作期热哮证。

    2.3 元阳欲脱者,可选用参附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2次。

    3 针灸疗法:

    可选列缺、尺泽、风门、肺俞、大椎、丰隆、定喘、太渊等穴。

    4 外治疗法

    4.1 胡椒7粒,捣烂后用鸡蛋清拌和,贴于足心涌泉穴。

    4.2 白芥子、延胡索各20g,甘遂、细辛各10g,共为末,加麝香0.6g,和匀,在夏季三伏中,分3次用姜汁调敷肺俞、膏肓、百劳等穴,约1~2小时去之,每10日敷1次。

    5 西药疗法

    5.1 发作期可选用解痉药、祛痰药;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5.2 合并感染者,给予有效抗生素。

    [疗效标准]

    1 临床治愈:哮喘控制,哮鸣音消失。

    2 好转:哮喘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

    3 未愈:症状无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