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道传承】国医大师晁恩祥及弟子分享肺系病临床经验

 山水丰顺 2016-07-12
大医精诚 继承发扬中医药 

国医大师 晁恩祥



我很崇敬“大医精诚”,“精”乃“学术精深,辨治精准,诊疗精湛”,亦即“医精为业”;“诚”则是“诚心、诚信、诚意”,即“对工作要有诚心,对中医学术要有诚信,对患者要有诚意”。同时为了继承发扬中医药,还应做到“读经典,做临床,取众长,细观察,善思悟,写文章”。

 

中医药继承发扬的认识及思考

 

中医继承工作仍需重视

 

中医历代总结的认病、诊病、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来之不易,也要不断选择。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特色鲜明,要重视人体、自然、四时、正气与邪气等之间的关系,也要重视四诊八纲、理法方药的运用。同时要不断创新中医的现代研究,中医药的发展取决于历代医家反复临床实践的总结以及思悟研究,并有与现代医学的链接和对其借鉴。

 

读经典、做临床、取众长

 

经典是中医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包含历代名家名医收集的精华,行之有效的理法方药。临床为我们提供了发挥天赋的天地,临床主动和被动为我们寻得启示成功的机会,是探寻科研创新、新药研发、寻找闪光点的宝地。博采众长是历代医家的美德。人之长处,择优而选,不耻下问,均是提高行医之术的方法。

 

细观察、善思悟、写文章

 

细观察乃是认真观察患者的四诊病情、诊疗过程、用药以及症状学的演变,探讨疾病规律,发现疾病的个性、共性特点。善思悟则是在临床诊疗中进行的思悟积累,认识疾病、探讨诊疗的过程,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写文章可以归纳自己的新发现、对某疾病认识上的新观点,交流诊疗疾病的经验,提高学术水平、拓展自己的认识。

 

中西医并重,用中西医两法

 

中西医并重符合中国现状,也符合多年“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的政策。中西医两法、中西医互补,应用于临床大有好处。

 

中西医应互补与借鉴。针对不同的疾病,中医、西医各有优势,在临床诊疗中可互补发挥作用。中医可借鉴西医的诊断以及西医的检查及检验手段。

 

临床工作的几点思考

 

注意仔细观察患者脉症等临床表现。在风哮、风咳的研究中,我们经过临床反复观察,而后探取闪光点,进行了研究及文献考证,通过中西医链接,借鉴西医的诊断和方法,从而提出了再研发的想法。

 

有关学术见解

 

哮病:对于哮病,历代医家强调“以痰为中心”的认识。哮病常因外邪诱发,痰确实有临床意义,但哮病无痰者亦有之,表现为以风邪为主,症见突发突止,无痰或少痰,鼻咽痒感,哮喘发作。除了寒哮、热哮、虚哮,还有风哮,过去也有糖哮、盐哮、醋哮等名称。

 

风咳:是一种阵咳、突发、呈刺激性咳嗽,冷空气、异味刺激等引发咽痒、咳嗽。应用从风论治的方法,将“风咳”与西医咳嗽变异型哮喘链接,可以改善气道高反应性。

 

肺痿与肺间质病变:我们在临床中将“肺痿”与肺间质病变相链接。中医病名和西医病名对照,病案中的双重诊断是中医学发展中的一种趋势。中西医病名对照,有利于从病与证、阶段与整体认识中医的病症内容。

 

关于中医理法与临床用药

 

中医理法指导临床:四诊(望闻问切)、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在中医临床诊断中仍具有重要意义。“有是证用是法”“依证立法”,治则指导治法,治法指导方药。

 

注意临床用药组方的合理性:“随证治之”“依法治之”“方不对证非方也”。药不在多,而在于精;方不可乱,而要有针对性,证治用药合理。

 

对中医要有信心,要继承和发扬中医学。坚持中医的四诊八纲、辨证论治,不能丢掉中医理论指导,也不能放弃中医历代创造的可以保留的病名。要找好切入点,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从而找到治疗常见病、甚至是疑难病的方法,并取得临床效果,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风咳、风哮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中日友好医院 张洪春



临床中,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型哮喘、感冒后咳嗽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专科就诊率达35%,应用传统理论诊治部分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型哮喘、感冒后咳嗽等病症,疗效欠满意。

 

在临床上,病人表现为干咳,常呈突然发作,为阵咳、顿咳、甚至呛咳;病人表现为哮喘突然发作,痰鸣气喘,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等先兆症状,这是风哮的临床表现。为此,晁恩祥教授提出风咳、风哮理论,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筛选,制定“疏风宣肺、缓急解痉、止咳平喘”治疗方法与方剂,临床疗效显著提高。

 

关于风咳、风哮的理论,晁恩祥教授认为它属于中医哮病或咳嗽的一个证候。提出“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气道挛急”为其主要病机,提出了“以风论治”。

 

风咳病人以咳嗽为主症,表现为干咳无痰、少痰或者咽痒。病人症状明显特点就是干咳、咳嗽、咽痒、痒即咳嗽,或者是表现为呛咳。同时,病人有气急的表现,往往会因外界冷空气、特殊气味的变化诱发而加重。另外,这类病人就是晚上重,早晨轻,白天轻,反复发作,舌苔薄白,脉弦。采用疏风宣肺、缓急解痉止咳为治法,选用苏黄止咳汤,又发展为苏黄止咳胶囊。

 

风哮病人往往是时发时止,发作时喉中有痰鸣,有声,反复发作;缓解时又和正常人一样;另外发作前有鼻痒、咽痒、打喷嚏等。采用疏风宣肺、缓急解痉平喘为治法,选用祛风解痉平喘汤,后来改名为黄龙舒喘颗粒,主要是炙麻黄、地龙等,与上个方子区别是增加了白果和石菖蒲,用于平喘作用。

 

风咳、风哮理论,反映了风的致病特点,丰富了哮喘病以痰为中心和外感咳嗽以寒、热、燥为辨证要点的内容。另外,将风咳、风哮与现代医学的气道高反应性的相关疾病相链接。

 

早在1988年,在晁恩祥教授的指导下,根据“风哮”的理论,采用“疏风宣肺、缓急解痉平喘”的治疗方法,对黄龙舒喘颗粒从动物实验和临床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研究分为两组,实验组是黄龙舒喘颗粒组,对照组是小青龙颗粒组。观察指标,选择病人前后肺功能的变化及其他的指标。结果表明,无论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包括起效的时间、平喘的作用以及改善肺部的鸣音等方面,黄龙舒喘颗粒都比小青龙汤有明显的优势;对肺功能的改善,以及降低升高的外周血嗜酸性细胞等,都有明显的疗效。

 

风咳、风哮理论,在临床上已被广泛认可,如王永炎院士主编的《中医内科学》教材,就把风咳、风哮列入相关病症中。2008年,被《中医内科常见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以及《中医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第三版)等行业标准所采纳。

咳嗽的中医辨治 

广东省中医院 林琳



2005年,中国制定第一个咳嗽诊疗指南。咳嗽诊疗指南的颁布,有助于医生克服习惯性思维,即认为咳嗽就是呼吸系统的疾病,从而开拓咳嗽诊治的思路。

 

古籍中就有“十咳”的论述。为此,晁恩详教授在“十咳”的基础上,进行临床研究发展,提出风咳辛平主治,用辛平方法治疗咳嗽。

 

在临床上,中医治疗咳嗽的方法很多,关键就是要辨证论治,才能正确选方、用药。中医治疗咳嗽,总的原则分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指感受外来病邪所致的咳嗽,即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致咳;内伤咳嗽即内生五邪、痰饮、瘀血致咳,五脏六腑功能失常所致的咳嗽。

 

咳嗽一般预后良好,尤其是外感咳嗽,因其病轻浅,及时治疗多能短时间内治愈。

 

咳嗽病证若治疗失当,无论外感咳嗽还是内伤咳嗽,其转归总是由实转虚,虚实兼夹,由肺脏而及脾、肾,正所谓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不喘,病久则咳喘并作。

 

寒咳,通常指风寒犯肺证,用麻桂系列,寒咳要注意有没有夹风的情况,假如风寒咳嗽就用小青龙。外寒加内寒,那就用麻黄附子。风咳,如单纯的风咳,用晁恩祥教授的苏黄汤;风加热的话,用苏黄汤加黄芩、桑白皮等;风加寒,要用射干麻黄加小青龙等。

 

实际上,痰引发的咳嗽,用五苓散、知母汤来治疗。除了中药治疗外,可以用针刺、火罐等外治手法,治疗痰咳很好。

中医辨治哮喘 

青岛海慈医疗集团 周兆山



哮喘急性发作期辨证思路

 

辨寒热:辨寒热的有无,辨寒热的喜恶,辨遇寒热的反应,辨口咽,辨排泄物,辨舌苔,辨脉。通过以上的辨识,区分寒证或热证。

 

辨诱因:遇风、花粉、霉味以及其他气味而发作者,多为风哮;因气候因素、着衣受凉发作者,为寒哮。因精神因素而发作者,以热哮(少阳郁热)证为多见;经前或经期哮喘发作或加重者,以热哮证(少阳郁热)多见。

 

辨哮喘发作的季节、昼夜节律:热哮证,包括肾虚热哮证、少阳郁热证,发作时间多见于夏秋两季;寒哮证,包括肾虚寒哮证,以秋冬两季为多见;少阳郁热证,以晨间咳嗽、喘息为主,可出现白天加重;肾虚热哮证、肾虚寒哮证,则以夜间咳嗽、喘息为主,亦可昼夜均喘夜间加重。

 

辨先兆症状:具有喷嚏、流涕、鼻痒等症状,与风哮证有密切相关性。

 

哮喘急性发作期辨证要点

 

热哮证:痰热壅肺证见咳、喘,痰黄或白黏,口干欲饮水,苔黄,与寒无关。少阳郁热证见晨间咳嗽、喘息,或加重,口苦咽干,多与情志有关。

 

寒哮证:咳喘,咯白泡沫痰或白痰,口不干,舌淡,苔白,与寒有关。

 

风哮证:喉中鸣声如吹哨笛,有鼻、咽、眼、耳发痒先兆症状,起病急,无明显寒热。

 

哮喘急性发作期有效方药应用体会

 

清肺渗湿汤(自拟方),主要由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清肺渗湿,宣肺平喘的功效。主治热哮证之痰热壅肺证。此方针对热哮证痰热壅肺的病机,遵循“祛邪寻邪路”的古训,法从渗湿以绝痰源的思路,提出了“病热痰者当需渗利”的治则观。

中医药治疗呼吸衰竭 

广东省中医院 张忠德



当前,现代医学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医疗技术等,使呼吸衰竭在重症医学科、呼吸科的整体疗效,包括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都有了很好的保障。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呼吸机治疗只是一种手段,管理过程才是关键。

 

喘证,晁恩详教授认为其病位在于肺,临床表现以咳、痰、喘、肿为主。喘证应辨虚实,病因又有内外之分。所有,中医看病都很讲究辨证,辨证的过程就是通过对病人的询问、检查,以掌握病情资料,是察看病情的关键。

 

晁恩详教授问诊很耐心,很详细,善抓主症,对喘证病人,他辨证精详。他认为治疗喘证要看病位、脏腑。关于其治法,若只专注于温肺化痰健脾,有可能越温越咳,所以辨证非常重要。临证要重视辨证论治,中医辨证应动态观察疾病的不同阶段,注重中医整体恒动观。辨证分析是立法的主要依据,要知道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华所在。审因论治,正确处理好疾病的标本缓急的变化。

 

中医在呼吸衰竭辨证方面可分为风寒内饮、痰热壅肺、阳明腑实、痰蒙神窍四型。疾病初期,若合并有外邪的,很多时候都是风寒内饮为主,而痰热壅肺型并不多见。另外,有部分病人,素体阳气足,易出现阳明腑实证。在临床中不少呼吸衰竭的病人刚开始也有阳明腑实的表现,但一定会兼夹虚证,还有一些比较危重,若有了神智上的改变,多属于痰蒙神窍之证。

 

针对肺脾肾虚,痰浊困肺,在治疗上,以三子养亲汤为主。脾肾阳虚,痰瘀互结所致,在临床上以真武汤和苓桂术甘汤加减为主。气阴两虚的,除了用生脉散以外,还会用其他的益气生津、敛阴止汗法。中医药在治疗疑难急危重症方面大有可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的宝库,我们应进一步挖掘前人的经验,只有不断地继承和创新,才能得到更好发展。

中医药防治肺纤维化 

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 董瑞



肺纤维化、尘肺病西医病名与病因分类

 

肺纤维化、尘肺病属于西医弥漫性肺病范畴,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有所不同,但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和肺功能损害有共同特点,临床表现为气急、低氧血症、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胸片显示两肺网状、结节状或磨玻璃状阴影,晚期可出现蜂窝状改变。病理特点病灶不仅累及肺间质,也累及腺泡的气腔结构,在肺腺泡有各类细胞浸润和细胞外基质沉积。发病机制为免疫反应、肺泡炎症、肺损伤、肺纤维化四个演变过程。

 

纤维化、尘肺病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与证候分型

 

肺纤维化、尘肺病的病因病机为:正气虚为本,(卫气、宗气、营气和真气虚),邪实为标(血瘀、痰浊、瘀毒损伤肺络)。

 

肺纤维化的正气不足主要表现在肺气虚,是指肺气不足,卫表不固。脾肺气虚是指肺脾两脏气虚的表现。脾、肾、心、肝四脏阳气注入和滋养生成肺阳。肺阴化生肺阳,阴阳互根,肺阳根于肺阴,肺阴可化生肺阳。决定肺阳主治节、卫外、化生气血和演变宗气之功能,上述功能异常均可导致肺阳不足。肺肾阴虚,是指肺肾两脏阴液不足。

 

“痰、瘀、毒”损伤肺络贯穿肺纤维化整个发病过程。肺络的特点:络脉如网状分散于肺,肺经主血、肺络主气,肺的疾病初在肺经,久则血伤入肺络。肺纤维化是肺络为痰、瘀、毒痹阻肺络。肺痿是肺痿弱不用,气血不充,络虚不荣,两者皆属肺络脉病变。“痰、瘀、毒”损伤肺络贯穿于各型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的始终。

弥漫性间质性肺系病研究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刘恩顺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病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胸片弥漫性浸润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DLCO)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种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总称。

 

肺间质包括肺实质的大部分,由位于肺泡间的组织构成,包括肺泡壁、网状和弹性纤维、毛细血管网及淋巴管组织。

 

随着环境污染加重、人口老龄化趋势、免疫风湿结缔组织疾病增加及更加敏感的诊断技术(如HRCT)的广泛应用,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发病率明显升高。

 

在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中,由结缔组织疾病引起的占据相当一部分比例,而针对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具有结缔组织疾病特点,但又不能明确诊断为结缔组织疾病的这类患者,提出了《伴有结缔组织疾病特征的间质性肺病(IPAF)》的专家共识。

 

目前多数专家将其归属于中医“肺痿”的范畴,已有行业学会对中医药诊治该类疾病形成了多个诊疗规范。《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2版)》,将该病以肺气虚证,阴虚内热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血瘀证来辨证。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认为其病因为“邪毒侵袭、正气亏虚、他病失治”,病机是“因虚致瘀、本虚标实、瘀痰互结”,以“益气活血、化瘀散结、调补肺肾”为基本治则。同时将其证候类型归纳为:邪毒袭肺证,痰热壅肺证,气虚血瘀证,肺肾不足,气阴两虚证五种。


推荐 | 点击阅读
少则6克,多到120克 | 国医大师郭诚杰用黄芪出神入化,快来学一学



新媒体编辑:朱蕗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