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东荪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探讨

 山右书馆 2014-01-24
中国学术论坛 
摘要:张东荪认为,中西文化不仅存在明显的\"古今之异\"(时代性差异),\"古今之异\"在于\"社会组织与经济状态\"而且
还存在着\"中外之 别\"(民族性差异),
,\"中外之别\"在于\"思想方面\".
他对中西 思想上的不同进行比较研究,主要是通过构成文化要素之一的中西哲学上的差异来进行的.

近代以来,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存在着两种观点:以胡适,陈独秀为代表的\"西化\"派认为是时代性差异,是\"犹古之遗\"与\"近世文明\"的差异,简称为\"古今之异\";以杜亚泉,梁漱溟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派则认为是中西不同民族特性,地理环境以及其它因素决定的文化差异,简称为\"中外之别\".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和\"西化\"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张东荪不赞同从宏观上简单笼统地罗列 中西文化差异的诸种表现,认为这样易于使中西文化的比较陷入空泛和附会.他主张从微观处入手,就构成文化的诸要素如哲学,言语,逻辑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比较,以揭示中西思想各自的特征,说明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并进而阐明中国接受西方文化时必然遇到的困难和必须采取的正确对策.从总体上看,张东荪对中西文化差异性的研究是深刻而细密的,结论基本上能够成立.

一,既有\"古今之异\"又有\"中外之别\"年,张东荪说:\"现在我们且谈一谈中西文化的异同.就社会组织与经济状态来讲,诚然只有古今纵式区别:即欧美是现代,而中国是古代.但就思想而言,则确有东西的不同,不能以古今来概括之.因为东西双方的思想同发源于古代,而二者思想却不相同.西方思想的根源,一个是希腊,一个是希伯来.其后发展起来,便成为一个是科学,一个是宗教.而我们中国却只有一个人生哲学,把政治经济法律等浑然包括在内.换言之,那只有一个做人问题.这便是梁漱溟先生所谓重心在内.就是以自立
这个人为中心.既不像西方的宗教,以上帝为主,自己是上帝的所属,亦不像西方的科学,以物界为主,把自己认为自然界一份子.所以西方无论宗教与科学,而总是重心在外———即在于自己以外的神或自然界.孔子不然,他既不拿自然法来套在人的头上,又不以神来吸引人的归依.所以这样东方思想确是在人类中放一异彩,开一新方面.在思想方面,我们决不能说只有古今而无中外.\"[#]#)+\"年,
他说:\"今天的中国学者中有人主张中西思想之不同只是古今之别.这句话在相当范围内我是承认的.不过我们的问题是:何以中国与西洋在古代都是差不多的而反到了近代便这样不同起来呢 \"[%]不久,他对这一问题又做了更进一步的回答:\"现在有人主张中西文化之分只是古今之别.所谓有古今而无中外是也.我认为就经济方面的物质生活来说,我是承认此说.但就民族的心思来说,却不是如简单了.我们不能不承认既有古今又有中外,我们决不能把中国人的心思当作\'初民心思\'看待.\"[+]那么,中西文化的差异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差异 他说:\"中西思想之不同不仅是思想本身上性质有异,并且在文化发展之阶段上中国确是与西方不同时期.\"[!]即中西文化既是古今之异,又有中外之别;但最重要的是古今之异.

二,从哲学上看中西思想之根本异点中西文化在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状态上是\"古今之异\",但在思想方面不仅有\"古今之异\",同时还有\"中外之别\",这是张东荪比较中西文化的总观点.张东荪认为,中国哲学最根本,最原始的思想集中体现的《易经》中,包含了一种有条理,有秩序的宇宙观,不同于西洋哲学.第一,中国哲学\"不是西洋哲学中的所谓本质或本体的哲学,与因果原则的哲学.\"因为中国哲学所讲的\"只是可能的变化与其互相关系,并不问其背后的惟一本质或本体.其互相关系是由于一定的秩序所使然,并不是一因一果的相连.所以大体上可以说略近于西洋哲学上的\'函数哲学\'[8]哲学上的这种特点,对中国社会思想的影响表现在:\"即主张个人在社会内恰似耳目在人身上一样,各尽一种职司而实现其全体.\"中国人的\"君\",\"臣\",\"父\",\"子\"关系,完全是一个\"函数\"或\"职司\",由其互相关系,以实现社会的全体.社会上的君臣父子职司与宇宙中的乾,坤,巽,离,坎,兑,震,艮是相对等的.\"这便是以宇宙观直接应用
于社会与政治.大概古代人们所以需要宇宙观之故乃是目的在于确定社会秩序\".[!]这就是说,中国注重变化和关系的哲学思想(宇宙观),导出了中国社会注重关系和变化的倾向,由宇宙的自然秩序一变而为社会秩序,对于社会秩序作一个\"合理的辩护\".第二,中国哲学不是形式哲学由于中国人不把\"属性\"中的重要者标举出来,不注重独立的天然的种类,由此导致了中国哲学没有\"种\"(,-.--*)与所属类之分别.\"这些配在全体的各种变化只是相关的符号而已,不是天然的种类.故中国人不注重分类上的\'差德\'\".[!]因为没有详细的分类,遂不能发展成为类似于西方近代的科学思想.不注重自然分类,未将自然之类
与人类分开,未将自然界各种物质按其特性分开,因而中
国哲学只是关于整体的哲学,而不像西洋哲学那样是\"形
式哲学\".
因为中国人根本上就不是追求\"最后的实在\"(宇宙本
体论问题),不注重\"本体\",于是,便没有\"现象与本质\"的
区别,这是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重大差别
.张东荪认
为,这一点对中国文化影响很大.他认为:《书》是文告,
《春秋》是纪事,二者皆属历史范围:《诗》一半是乐,一半仍
是史,《礼》是风俗仪式,独有《易》是关于宇宙组织的.可
见,中国自古就不像西方那样分为论理,物理,伦理与超物
理等等类别,\"中国文化大部分属于历史,但中国的历史同
时就是讲道德.于是中国可以说只有四部门:一曰宇宙
观,二曰道德论,三曰社会论,四曰政治论.这四门完全不
分开,且没有分界,乃是浑然连在一起而成一个实际的系
统的.\"具体而言,\"中国是以一个宇宙观而紧接着就是一
个社会论,这个社会论中包含公的方面是政治,私的方面
是修养的道德.显然是以宇宙秩序比拟社会组织,以社会
组织决定个人地位.故中国人的修养论依然是具有政治
性质的.\"这样,张东荪发现了中国哲学之特质,认为中国
哲学上的问题与西方哲学是不同的:\"我以为西方哲学是
由宗教蜕化出来,故其所要研究的问题亦必是由宗教引申
出来的.中国哲学是从政治论推衍出来,故其问题亦是由
社会与人生而提出的.\"[!](0121)

西方哲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求得最后的实在\".中
国哲学只是想解决\"人类为什么要有文化 文化以那一个
样子为最好\"的问题.于是中国哲学只是表示一种关于文
化的解释而已,并不求发掘宇宙的秘密.\"它们所要追逐
的乃仍在\'生\',有生斯有变,有变斯有宜.但中国人对于
生却不问\'什么\'是生,而只研究\'如何以生\'.因此遂发为
文化如何方起,怎样为宜的问题.\"中国人不问什么是\"生\"
又是由于中国人不注重\"本体\"的缘故.因不追求最后的
实在,而只问当前的\"宜\",便形成了中国思想区别于西洋
思想的特质:\"中国思想是把宇宙,社会,道德等各方面会
合在一起来讲,而形成一个各部分互相紧密衔接的系统.
决不能单独抽出其一点来讲.倘不明此理,而以其中某某
点拿来与西方思想比较其相同处,则必定有误解.因为抽
出了的便会失了其原义.\"[!]于是,中国哲学只是一种\"实
践哲学\",而没有\"形而上学\".
不注重区分\"实在\"与\"现象\",又导致了中国哲学\"不
会发展为认识论\",\"因为认识论无论如何总须先承认主观
的所见与客观的原样不一致为起点,方能引起疑问.倘使
所见即为客观,则问题不起了\".\"中国人虽注重\'名\'之淆
乱,主张有以正之,但名只是符号,尚非现象,故只有辩学,
而无认识论\".[!]
第三,中国哲学始终只有\"整体\"的思想,主张\"万物一
体\",而没有\"个体哲学\".中国人追求的不是万物的根底,
而是部分对于整体如何适应,是整体的功能与作用.这种
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也很大:
其一,这种思想影响于社会政治,\"就是中国人自始至
终注眼于职司相配,上下有别的秩序,而不侧重于个人的
\'人格\',所以中国人没有个体的思想,即不认为宇宙是一
个大群,其中分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精神\".西方政治思想
上的\"个体\",\"人格\",\"自由\"等概念不为中国人所理解,也
缘于此.其二,影响到中国思想上,中国人重视整体,强调
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即\"中国思想自始至终可以\'天人关
系\'四字概括其问题.\"其三,中国人重视整体思想,对中国
人的\"时空\"观念和\"变化\"观念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他说:
\"中国人既承认整体,故对于空间不会认为是普泛的,所谓
空间乃只是\'相对的位置\'而已,时间也决不认为是永远直
流下去的,而只是周期性的变化罢了.空间成为中外等级
的秩序,时间成为周期轮转的秩序.\"所以中国思想上只有
\"转换\"而没有变化.其四,正因为过分注重整体,而不注
重个体,中国政治上便没有民主意识与民主思想:\"根据中
国思想上不重视个体之故,所以中国政治上没有民主.且
中国始终承认有轮替的变化,故不怕人民受压迫.民主的
要求(须知立宪政体在其初乃是君民共治)自不会起
来.\"[!]第四,中国哲学上的\"天\"的地位与西方迥然不同.张
东荪认为:中国的\"天\"既等于西方自然\"天\"即.345$-,又等
于西方的人格\"天\"即6#7;\"有时就代表那个整体,即人亦
包括在内.有时却只代表人以外的其他宇宙部分,用以表
明人必与其他相适应.\"他认为:中国人论到政治的好坏问
题,无不把\"天\"视为标准,列为治者与被治者之间的第三
者,且以第三者的性质决定那二者的性质.具体而言,
\"天\"之观念对中国政治理论的影响为\"中国自始至终无民
主主义的政治,同时亦无赞同专制或独裁的政治理论.\"
\"治者在一方面是统治人民,在他方面却须被指示于天,即
由天所指示.人民在一方面须受统治于治者,在他方面即
其好的方面则民意即等于天意.故天,治者与人民三者是
互相关系的,即治者承天命而治人民,人民被治于治者而
又自代表天意.这种三角的关系可以成为循环.\"所以,张
东荪主张:\"中国的政治始终是人民,天,治者三角循环的
关系.根据此理,可见中国决不会发生民主政治,同时亦
不致有拥护专制与独裁的理论\".[!](0128)
总之,张东荪通过比较中西古代哲学的差异而发现中
国哲学的性质,进而通过考察这种哲学差异对社会政治思
想的影响,发现了中西思想乃至中西文化的差异.
19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21年第1期
万方数据
三,从科学与历史之对比看中西思想的差异
张东荪认真研究了中西古代社会及思想的情况,认为
\"在科学未发达以前,西方的各种学术与思想依然是浑括
在一起的,并没有分科,这个情形和中国思想并无大异\".
然而,为什么中国与西洋在古代都是差不多的而反到了近
代便这样不同起来呢 他指出:\"苟严格分析起来,恐怕中
西所以不同之故,其种子就在于古代.并不由近代而突然
变成的.要说明这道理必须充分了解西方思想,方可以比
较.\"[!](\"#$%)于是,他便通过比较中西思想中对于\"科学\"
与\"历史\"这两个观念的不同,寻找中西思想的差异点.
第一,\"科学\"与\"历史\"各自关注的对象是不同的,而
这种不同足以代表中西思想各自的特质.张东荪认为:科
学的对象是\"物\",而历史的对象是\"事\",对象的不同,便决
定了科学与历史在性质上的差异.\"关于物的,必须把物
从无限的空间与长流的时间上抽出来,使其无论在任何空
间上总是一样,使其在任何时间上总是没有关系.而事则
不然.只有这个时候在这个地方是如此的.这个时候过
了,这件事就完了,在别的空间上决找不到这件事情,因为
它只在此处发生.不能抽出空时便无法使其重复;无法重
复便不能实验,不能实验即是无由证实.\"可见,物与事是
两个截然不同的观念,\"必须创有万物的观念才能有科学.
至于历史,其对象是事而不是物\".由重视物可以产生出
科学,由重视事就无法发展出科学,只能造成\"历史\".这
样,张东荪便从分析中西思想对\"事\"与\"物\"的注重点的不
同,发现了中西思想发展之分歧:\"我们可以用二者之不同
以明中西思想的差别.\"[!]
第二,真正的科学其前身是常识,在希腊哲学中,已有
\"科学的种子\",其表现有三:一是希腊思想有轻视时间与
空间的倾向,尤其是对于\"时间\"观念并不十分重视;二是
希腊思想对于\"本质\"观念非常重视;三是希腊思想注重
\"类\"的分别.因此,从希腊思想中可以产生出科学思想
来.而反观中国古代思想,由于只有宇宙观而没有本体
论,没有清楚的\"本质\"概念,对于宇宙不求其本体,而只讲
其内容的各部分互相关系.因此,没有把物从空时中抽出
来而形成严格的\"物\"的观念,\"我们可以说中国人始终对
于物没有像西洋科学家那样的观念.\"[!]所以后来不会产
生并发展为科学思想.
第三,中国人虽然\"物\"的观念不发达,但\"事\"的观念
却异常发达.记载历史上的事件,都含有道德的意义.他
说:\"历史只是伦理学的实例.历史所记的事件都是所谓
前言往行.这些前言往行无一不是含有道德上垂训的意
义在内\".可见,注重历史上的\"事\",乃是伦理上的动机,
是为了\"垂训\"后人.张东荪名之曰\"主观的意义\".虽然
后来在论述和研究\"事\"上,可以发现一些法则,但\"这种法
则之发见和科学上的自然法则完全不同\".[!]历史上的法
则只表示\"一事件的意义只在其历程上前后的关系上\";科
学法则是由证实而成立的,张东荪名此为\"客观的意义\".
事本身是不能重复的,但其前后相连上的\"关系方式\"
却可以用到别的地方,\"主观意义\"可以推变为\"客观意
义\",这正是\"事\"的特点.于是,便可以从\"事\"的\"主观意
义\"中得到所谓历史的法则(张东荪称之为\"辨证法则\").
这种法则,与\"物\"之\"客观意义\"所得到的法则大不相同:
物自身能够重复并可以用实证去试探,证明,其造成的是
所谓\"因果法则\".\"因果\"与\"辨证\"这两个基本概念所推
演出来的思想与文化,是迥然不同的.人类用\"因果\"范畴
发掘自然界\"物\"的秘密;用\"辨证\"范畴以窥探人事界内
\"事\"的涵义.这便引出了科学思想与历史思想的分途,即
中西思想的重大差异.
第四,由于\"因果\"(物),\"辨证\"(事)之关注重心不同,
导致了中西文化不同的倾向.中国根本上没有因果观点
的科学文化,但却有辨证观点的史观文化.他认为:\"一个
民族苟其历史愈长,则其对于史观上的变迁公式更容易有
所发见.一个民族倘能根据其所发见的这些历史公例以
对付一切而竟能绰乎有余,则这个民族决不会感觉有另开
新文化的的必要.\"根据此理,张东荪断定:\"中国之所以没
有科学乃是由于中国人从历史上得来的知识甚为丰富,足
以使其应付一切,以致使其不会自动地另起一种新的观
点,用补不足.\"换言之,中国之所以科学不发达,是由于中
国思想关注的路向与西方不同造成的,并非中国人根本没
有学习科学的能力.他说:\"可见因为文化的不同之故,而
绝对不由于人种的品质.换言之,就是由于中国自有其固
有的一套文化.而在这一套文化上,中国人不必更换观点
即能应付其环境,则便不生有创新的需要.\"[!]这样,自然
形成了中国文化的自足性,中国文化也因此被人称为\"静
止的文化\".
西方文化则不同,它是一个内部有冲突的文化,导致
此冲突的\"发动力\"就是\"科学\"思想.张东荪认为,宗教只
是古代人传下来的包括思想,知识等在内的文化的总称,
它总是代表着\'传统的态度\",而\"科学\"却是新起的态度.
两者总是发生争执,正是在科学与宗教的不断冲突中,产
生了西洋的哲学.西洋哲学的作用\"就是从它们的冲突处
加以分析,使其各得领域而相安无事.\"用分析的方法\"把
逻辑弄得精密\",是西方哲学对西方文化的巨大贡献.然
而,中国哲学却没有这种作用.所以,在此意义上,中国哲
学只可名为中国思想,不能称为哲学,因为中国哲学\"并不
是为了调解传统与新兴之争而始发展的\".中国哲学上虽
也有争论,但只是理论上的冲突,并不是因为文化上产生
了矛盾而发生的.正因为西方以内部常有冲突的文化作
哲学的背景,所以,容易得到进步;而\"中国在文化背景上
并不见有冲突,一切中国哲学家所要对付的问题只是文化
的\'解纽\'(&\'()*+,-\'.,/\')-).换言之,即是所谓社会解纽.\"
像中国这样历史长久的国家,自然时时会有文化停滞或下
堕的现象.中国哲学家提出的理想,不外乎想把这样的下
堕趋势加以挽回.所以,\"中国哲学家都是对于事实(即实
际情形———引者)而争,不像西方是调停于两种势力之间
的\".这样,因中西哲学家所解决的问题不同,导致了中西
哲学及哲学家在中西文化上的地位的差异:\"在西方是科
0%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011#年第#期
万方数据
学家的贡献大于哲学家(西方科学家能变更人们的实际生
活,哲学家只有能改良人们的思考态度),而在中国却是哲
学的贡献很大.因为中国思想注重人事及历史,如果一种
历史哲学出现,发明历史演变的新公式,则必可把社会重
新振作起来.因此在对物的观点上科学是主,哲学只能担
任另外的辅佐职务.而在对事的观点上主要的任务却由
哲学来担负.所以这两种不同的思想文化其关于哲学的
地位是不同的\".[!]中西文化及其哲学之分途也正缘于此.
第五,由于中西思想所关注的问题不同,导致了中西
哲学各自的特质.西方哲学因有宗教与科学之争,所以哲
学的任务可以成为知识问题,\"须知知识问题是由理性与
信仰之争以及二者如何安排之间之问题而始逼迫出来的.
其解决方法必须用分析.所以拿知识问题作为目标,以分
析为方法,这是西方哲学的特征.\"而中国哲学则除了知识
论方面以外,其余亦都涉及,而尤以历史哲学最发达:\"以
宇宙观与历史公式打成一片.\"即宇宙观与历史哲学直接
相连,遂致中国历史哲学发达.他说:\"中国哲学中是确有
所谓历史哲学.不过不完全是从历史上抽出公例方式的,
乃是以宇宙的构造作反映而说明之.这样以宇宙的变化
来比拟人事的变化则必须把宇宙观亦视为\'职能\'的配合
与兴替.因为必须如此方能与社会上各人的地位分配相
当,与历史上各时代所负的任务相当,同时使历史上各时
代之间得有一个相当的分配与交替的关联.这样便形成
了所谓历史哲学.\"[!]
这样,张东陈通过比较中西哲学所注重的对象不同,
揭示了中西思想的分途,指出西方近代科学可以勃兴,中
国文化自身却产生不出科学思想来,\"对于中西哲学上史
观的不同不必从其本身评定优劣,而只须从文化环境与时
代要求上看它们的所以不同就够了.\"[!]这正是张东荪思
想的深刻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