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脏病的微观辨证研究

 成靖 2014-01-25

肾脏病的微观辨证是近年来肾脏中医临床与科研的热门课题。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内在联系。通过研究肾脏病中医辨证的微观指标,将中医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肾脏病辨证的准确性,为医学界同仁所注目。

(一)临床及生化常规检查

众多研究结果表明,肾脏病不同的中医证型的临床及生化常规检查指标的变化不尽相同。毛良等观察到慢性肾炎阴虚型的尿肌酐、尿毒素量明显高于正常,而阳虚型又明显低于正常;同时观察到阳虚者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蛋白量、血细胞数明显低于阴虚者。并进一步研究表明,在相同的Ccr和尿素排泄量时,肌酐系数及肌酐、尿素、钾、磷、镁的排泄量阳虚型明显低于阴虚型,从而提示该病患者营养状况及能量代谢的异常可作为慢性肾炎阳虚与阴虚的物质基础[1]。丁伟磺等对血清蛋白、红细胞、尿蛋白量、磷、镁的观察结果与此一致;并发现阳虚型血钙、钠显著低于阴虚者,而血磷、钾显著高于阴虚者[2]。刘宏伟等发现血浆蛋白量阳虚型最低,其次为气阴两虚型、阴虚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则相反[3]。施赛珠等亦发现脾肾阳虚型尿蛋白明显高于阴虚型[4]。王钢等的研究表明,该病脾肾气虚型患者尿中以小分子白蛋白流出为主;而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型患者尿中大、中分子球蛋白流出增多。可见尿蛋白的定量及选择性与分型似有相关性[5]。

尹水诜等通过对肾脏病继发性高脂蛋白血证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肾明虚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肾阳虚者,而甘油三脂又显著低于后者,阴阳两虚者则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均明显升高,且三型间与继发性高脂蛋白表型的关系各具特点[6]。刘宏伟等则发现血胆固醇均值以阳虚型最高,其次为气阴两虚型、阴虚型[3]。聂莉芳等发现慢性肾炎胰高血糖素均明显高于正常,而肝肾阴虚型又明显高于气阴两虚型,脾肾气虚型和脾肾阳虚型(P值均<0.01),从而提示胰高血糖素测定对肝肾阴虚型的辨证及与其它三型的鉴别有一定意义[7];杨世兴等观察到脾肾阳虚思者维生素E、D3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而肝肾阴虚、气阴两虚、湿热组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说明慢性肾炎存在着维生素代谢障碍,各型间存在差异[8]。

张史昭等的研究表明,尿渗透压、尿血渗比的改变与肾脏病时的虚实辨证有关,凡不累及肾的气化功能,虽有疾病,尿渗及渗比多属正常,见累及肾的气化功能,不论气虚(气阴两虚);阳虚(脾肾阳虚)、阴虚(肝肾阴虚)、其尿渗及渗比均较健康对照组低,而以肾阳虚为明显[9]。刘宏伟等亦观察到阳虚型尿渗、渗比最低,反映了阳虚者肾小管受损较重,尿浓缩功能较差。

故肾脏疾病的夜尿增多可作肾虚气化失常的主症之一,而尿渗及渗比测定可提供定量指标[10]。刘宝厚等测定慢性肾炎患者Ccr发现,肾功能受损以脾肾阳虚型最多,且损害程度较重,肝肾阴虚型次之,肺脾气虚型肾功能减损程度最轻,型间有显著差异[11]。王永钧等亦发现,气虚者肾功能损害较轻,阳虚者损害较重[12]。周清发等探讨了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尿液乳酸脱氢酶(LDH)与中医辨证关系,结果表明患者尿LDH明显高于正常人,其中肺肾气虚型、肝肾阴虚型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气阴两虚和脾肾阳虚亦高于正常人(P<0.01和<0.05)。各型之间只有肺肾气虚与肝肾阴虚型差异显著(P<0.01),其它型之间相互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13]。

杜锦海等测定肾炎患者尿溶菌酶,结果肺热型、脾虚肺热型均无差异(P>0.05),而脾肾两虚型57.2%高于正常值,肾虚型全部高于正常,型间差异显著(P<0.01)[14]。刘学耀对慢性肾炎辨证分型与血、尿β2—微球蛋白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均高于正常,其增高的程度依次为: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肺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与其它三型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肝肾阴虚与其它各型比较,差异亦非常显著(P<0.01),说明脾肾阳虚与肝肾阴虚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均受损,其中以脾肾阳虚型最重[15]。梁家新等发现本病患者血清酸溶性糖蛋白含量均高于正常值,其中以气阴两虚型最高,其次为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肺肾气虚型[16]。罗陆一等发现慢性肾炎肾气虚型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不能保护体细胞免遭自由基攻击,是肾气虚的分子基础之一[17]。有人发现,患者的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明显高于健康人,肺肾气虚型均值29.80,气阴两虚型为37.50,脾肾阳虚型为96.10,肝肾阴虚型为52.00[18]。

上述资料可见,尿渗及渗比的变化作为肾脏病肾虚气化失常的指标似有意义;肾功能分期,尿LDH、尿溶菌酶、酸溶性糖蛋白、NAG活性,血、尿β2—微球蛋白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型间有显著性差异,作为辨证分型的指标有一定价值。

(二)分子生物学及内分泌检查。

  杜锦海指出肾炎患者尿17-羟类固醇、17酮类固醇排泄量均低于正常,前者降低更明显。且肾虚型下降最显著,脾虚型次之,肺热型再次之[19]。丁伟璜亦认为阳虚型肾炎患者尿17-羟类因醇非常显著低于阴虚型[2]。毛良提出阴虚火旺型尿儿茶酚胺明显增高[1]。李恩等检查肾性高血压患者内分泌指标指出:阴阳两虚型血浆前列腺素A2明显高于阳虚型;血管紧张素Ⅱ明显高于阴虚型;而血浆前列腺素E和前列腺素F2а与环-磷酸腺苷(cAMP)在阴阳两虚型有明显正相关[20]。王钢等研究慢性肾炎气阴两虚证物质基础发现,血清cAMP明显上升,环-磷鸟苷(cGMP)同样上升,cAMP/cGMP值明显低于正常值,从而认为本病气阴两虚证可能与细胞内环核苦酸双向调控失调有关[21]。由此可见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与肾小球疾病中医证型间存在内在联系。陈梅芳等研究表明,尿毒症肾阳虚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变化显著,T3、T4、TSH降低,肾阴虚型T4降低不明显[22]。张庆怡等通过测定肾衰患者的性激素发现肾阳虚者血雌二醇(E2)未升高、睾酮(T)明显下降,E2/T显著增高,肾阴虚型E2及E2/T均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肾阳虚型[23]。www.stnn.c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