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站在吴中之巅

 苏迷 2014-01-25

说到苏州的最高山峰,大家都知道一是阳山一是穹窿山。站到苏州西部任何一个位置,都会看到傲然挺立的这两座山。阳山被称为“吴之镇”,明顾元庆在《阳山新录序》中写道:“阳山为吴之镇,以其背阴面阳故曰阳山。”说是吴之镇,那是有一定道理,山势之形,突兀拔地而起,远远望之真如一个巨大的印镇,代表了苏州的山之傲。明代成化八年的状元、诗人、散文家、书法家吴宽也称阳山“吴之镇”。

    至于穹窿山,苏州一地的农民有句俗话,说是阳山高,不到穹窿山半截腰。穹窿山海拔341米,阳山只有338米,说是半截腰那是夸张。但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苏州真正的第一高山要数穹窿山。穹窿山居苏州上百座大小山峰之巅,所以被称为吴中之巅。从山下仰视穹窿山主峰,状如倒扣之笠帽,故称笠帽峰,又称箬帽峰,俗称大茅峰、茅蓬。山顶方广,宽达百亩,有赤松子升仙台和镌刻“笠帽峰”、“吴中之巅”等大字的巨石。原来偏北处还有宋元时期的“断碑”,偏南处有赤松子炼丹台现都已泯灭。山顶还有山洞,所谓藏军洞、国师龛、衔云洞、德韶洞、廿五洞等称呼。

    但是遗憾的是大毛峰不开放,那里是空军部队的所在。我们即使去了穹窿山景区,一般没有机会上大毛峰。换句话说,最多只能上二毛峰,高度还不如阳山箭阙峰。

    今年年初,随着一个千山行群有机会去了穹窿山大茅峰。部队的一名军官引领我们进入营区,进了营区攀上峰顶,才看到大茅峰极顶。穹窿山的极顶其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高峻,只是一方坡地。空地中就是那块很多人想看而没有看到的巨石。巨石的一面刻着吴中之巅四个字,另一面刻着箬帽峰三个大字。看到这块石,也就理解了所谓大毛峰,也就是箬帽峰。巨石的背面是悬崖,如果照相的话,巨石背景就是远处的山峦、巨石显得特别的高耸。站在山之巅远望二毛峰三毛峰,低低的犹在脚下。平时仰视的上真观和钟鼓楼,何足道哉。但看过巨石和题词,不禁浮想联翩。一是该巨石是否天生如此,还是人为布置?二是此两面题词都没有落款,或许是无名之辈作好事之举也未可知。

    离开吴中之巅之后,又去寻访了传说中的赤松子升仙台,那就在大毛峰的西边,略低于山之巅。升仙台,就是一大片平展展的山岩,几十平米吧,可以站几十个人也没问题。十分遗憾的是看不到半个文字,也许没有找到吧?如果没有人指引,这大块石头是无法知道就是史志上所记载的升仙台。赤松子何许人也?赤松子又名赤诵子,号左圣南极南岳真人左仙太虚真人,秦汉传说中的上古仙人。相传为神农时雨师。能入火自焚,随风雨而上下。记载其事之典籍,当以《淮南子*齐俗》为最早,继以《列仙传》而详其事。有的书上说赤松子在天台山学仙道,以松脂获苓为食,五百年后得道成仙。<太平寰宇记>说赤松子是在金华山以火自烧而化,其升天处为赤松涧,故山上有赤松祠,赤松涧。但是怎么会出现在苏州穹窿山上呢?民间信仰的力量之大,道教的发祥地出现在吴中之巅也就可以理解了。至于山洞我们找到一个,正在厨房的下面。成年的污水和垃圾,使得这里脏兮兮的,非常难于下去探洞。这个洞是否就是德韶洞,或者是国师龛?不得而知。相传德韶洞是五代名僧德韶和尚坐禅处,还说有李根源的题词。但是我们去那里,并无找到题词,只是一个山洞而已。

    据《苏州山水志》记载:山顶“往西有藏军洞,又称国师龛,洞为人工所构。北侧山岭,半腰有衔云洞,又名德韶洞、廿五洞,相传洞内石台为五代名僧德韶坐禅处,洞口右上方石壁刻有民国15年(1926)李根源“国师德韶坐禅于此”的题字,洞内还有支洞。”此书明显认为是两个不同的山洞。

    但是《苏州藏书镇志》述说比较详细,却认为是三个山洞。述说如下:

    德韶洞在大茅峰顶北侧,洞口朝南偏东,形如猛兽张口,洞穴较宽,人可直立,能容纳十数人,里有一块两尺宽厚之石台,传说是五代名僧德韶和尚坐禅之地。过石台往里丈余,暗无光,湿润滴流,洞渐狭小,深不可测,投石试之,叮当作壁回音,俗称“廿五洞”,又叫“仙人洞”,讹传可通杭州灵隐寺。洞口石壁上有李根源题字:“德韶洞,国师德韶坐禅于此,民国十五年,李根源”。国师龛 《穹窿山志》载:“龛在大茅峰绝顶最高处……春秋伍相国视师于此,盖水犀教练所望帅旗指使处耶?故后人称为藏军洞;乃汉留侯从赤松子采石脂于此山,亦藉此梳风友月,卧雪披霜,所谓道心洋洋,乐而忘死处也。故后人因复号为国师龛。”如此国师龛亦称藏军洞。衔云洞在峰顶,据山志载:“洞在大茅峰北三百步许,奓口,阔二三丈,每逢天欲雨,必洞先出云,勃勃涌跃,若狮炉之吐香然,而后四山滃合应之,故号衔云洞。乡里音讹,复见洞之张口,绰略如鱼之喷水者然,故有时谚语作鲇鱼洞。”

    至于查看《民国吴县志》以及《同治苏州府志》,则文字极其简单,只说是“垒石为龛,名国师龛。”言语之简洁,透出史志编者的严谨态度。

    穹窿山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在苏州名气远扬。传说的人文历史景观颇多,但是否真正都具有历史价值还是很值得怀疑的。如今全国各地造假古董修假文物十分普遍,历史的信息被人为的改造破坏。我们的后代还能从这些真假莫辨的所谓历史文物中了解真实的过去吗?还能从中汲取什么有益的营养吗?

2014-01-20

站在吴中之巅——悠游偶遇之47
部队营区大门
站在吴中之巅——悠游偶遇之47
穹窿山极顶大茅峰
站在吴中之巅——悠游偶遇之47
群友进入大茅峰营区大门
站在吴中之巅——悠游偶遇之47
从山顶上远望米堆山、玄墓山,更远处的弹山和西積山
站在吴中之巅——悠游偶遇之47
吴中之巅的巨石在大茅峰顶,巨石后面就是悬崖
站在吴中之巅——悠游偶遇之47
山顶上远望钟鼓楼和上真观,
站在吴中之巅——悠游偶遇之47
巨石的另一面就是箬帽峰三个字
站在吴中之巅——悠游偶遇之47
吴中之巅——苏州的最高点
站在吴中之巅——悠游偶遇之47
巨石的两面分别刻了箬帽峰和吴中之巅的题词,但是没有落款,不知何人何时所题写?
站在吴中之巅——悠游偶遇之47
继续寻找德绍洞
站在吴中之巅——悠游偶遇之47
赤松子的升仙台
站在吴中之巅——悠游偶遇之47
洞是找到了,但不知是德绍洞还是国师龛、衔云洞?因为没有文字。
站在吴中之巅——悠游偶遇之47

站在吴中之巅——悠游偶遇之47
吴县志的记载
站在吴中之巅——悠游偶遇之47
同治年间苏州府志的记载
站在吴中之巅——悠游偶遇之47
苏州千山行的合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