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病传化辨证

 凝影叠姿 2014-01-25

四时之气,风寒暑湿,能病阴阳,更伤五脏。

所谓病阴阳,是病阴阳之气化。

人身阴阳,是上下出入而始终变化着的。倘阴阳不能固密,在天阴阳之邪就会伤害人身阴阳,从而致寒热病。一般情况下是风热(暑)伤阳,寒湿伤阴。但皆始伤皮毛气分(阳分病)。伤于风热上先受之,为阳受四时阳邪而先患上阳病(重阳);伤于寒湿下先受之,为阴受四时阴邪而先患上阴病(重阴)。但阳病者上行极而下则转为阴病,阴病者下行极而上则转为阳病。譬如春伤于风而发热头痛,热极生寒(风邪入腹化寒)而腹痛泄泻;秋伤于湿而肉寒身重肢懒,寒极生热(阴湿上干阳气)而头紧咳嗽痿厥。此为阴阳上下相乘气化的结果。邪气留连时,则有待时而发的阴阳病。如夏伤于暑,暑汗不泄炎气伏藏,秋时阴气外出与热相遇而发为痎疟(阴疟);冬伤于寒,邪不即发寒气伏藏,春时阳气外出时邪随气化热而发为温病(阳热病)。此皆人身阴阳出入气化所致。这就提醒人们,冬时阳气伏藏,不可轻意引其四出。“故冬不按蹻(按蹻为按摩导引阳气于四肢),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肋,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内经·金匮真言论》)即阳气固密者,四时则无经腧之病。“猫冬”则可藏养其精,精足则血气内固,邪不外侵,从而避免从春温病开始的阴阳气化病或四时经脉病(邪伤经脉为病在内而飧泄,邪伤阳气为病在外而汗出)。

所谓伤五脏,是伤五脏之有形,即除脏神之外的皮肉筋骨等外合脏形气功能。阴阳之气随四时出入,逆则所主之脏自病于内,接着产生时病传变。这不论是因六淫(风寒暑湿燥火)还是人为逆四时之气,都是一样的结果。而脏传之病当外合有关腑或皮肉筋骨。

春气逆则春生之气(少阳)不生,“不生”致肝气郁而内变伤肝。肝伤则奉给夏长的东西就少,也就是木伤(肝属木)而不能生火,至夏月火令之时则有寒变之病,如飧泄等。

夏气逆则夏长之气(太阳)不长,“不长”则心气虚而内洞伤心,心伤则秋冬易病。夏之阳气浮长于外,至秋而收敛于内,故夏失其长则直接导致奉以秋收者少;又秋时阴气上升,脐以下所出之阴与膈以上所逆之阳阴阳相搏,从而出现寒热之阴疟(痎疟)。由于阳气发源于脐以下阴脏,春生于上,夏长于外,秋收于内,冬藏于下,所以夏逆于上则秋无以收,收机有碍则冬无所藏,即根气已损致阳不归原,至冬时寒水当令无阳热温配,以致冬时生重病。

秋气逆则秋收之气(太阴)不收,“不收”则肺叶热焦而胀满伤肺,肺伤便留下冬病。因秋收而后冬藏,阳藏于阴而为膈以下脐以上(脾胃等)的釜底之燃,以腐化水谷,故秋季失收则奉冬藏者少,至冬寒水用事,阳气下虚致水谷不化而飧泄,甚或传变为咳嗽。

冬气逆则冬藏之气(少阴)不藏,“不藏”则肾气虚而独沉伤肾,肾气伤则奉生者少,此不利于肝气。即肝木生于冬水,主春生之气而养筋,筋失其养则痿(萎缩),生气下逆则厥(晕倒),故冬备春生的太少,至春季必患痿厥等伤阳之温热症。

可此可知,“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素问·四时调神论》)。即便出现天地四时不相保其阴阳和平而发生绝灭之患,如贼风数至(阳气不正而太过),暴雨数起(阴气不正而偏胜)等,都应坚持这种“根本”。即顺苍天清净之气或天地四时之不和而修养其神气,则无奇暴之害也。简而言之,万物有自然之生气,虽遇不正之阴阳而不至于绝灭,唯人为嗜欲方自伤,更逆四时才自绝(死)!因此圣人提出内修养生之道,外顺不正之时(四时之序),与万物不失其自然,则生气不绝,且大风苛毒勿能害矣。精乃身之本,阳之根,人之自然生气。通过运枢精生之阳气以达外应,则可拒邪于门外。但烦劳则阳气外张,阳驰则阴不得阳之温固而精自出,精出绝于内而生命堪忧。所以顺四时调神摄生实为存精固阳之道。

六淫之邪,只风寒暑湿伤人阳气。邪始伤皮毛,留而不去则入于肌腠,继而入经脉冲腧甚至脏腑及其隔膜脂膜。其过程或化而为寒,或化而为热,或化而为燥结,或化而为湿泻。久而传化,致上下阴阳不相交而最后不治。故病久传化的最坏结果是从阳分病开始的邪毒蓄积,直至不可逆转。所以最有意义的是治在阳分,即病在阳分时当亟助阳气,以隔绝其邪而勿使其传化,泻却其邪而勿使其留而不去,亦即有病早治也。

医乃人生理法,不是医者专利。夏商周三代而上,人人知天文,懂色脉(色以应日,脉以应月),会养精。现代通晓医理者也不乏其人。其于救己救民之疾苦,分表里阴阳、邪正虚实、阴阳气血、经脉脏腑、五行六气、生克补泻等,各有其法。而法自然以治法合理数,以人配天地阴阳以养头足,中旁人事(人际关系)以养五脏为理法,是为修身养性治国治民之大本。如今“反将至理蒙昧,使天下后世,藐视圣经久矣,悲夫”(沈亮宸)!但我们相信,夏商周三代而上的人人崇尚“至理”之盛况,必将在本世纪得以复现。张志聪曰:“盖言千般病难,不越外内二因,而外内之病,总伤人之阴阳血气,知其生始出入之本原,能使血气和调,阴阳固密,非惟疴疾不生,更可延年不老,圣人之教化大矣。”他还强调:“若人能慎养,内使血气和调,阴阳顺序,外使元真通畅,腠理固密,不令淫邪干忤,更能保身忍性,无有击堕(击打、跌坠)之虞,可永保其天年,而无夭枉之患矣。”这就是为什么会全民举医的真实原由,仅此而已。所以防病治病、养生调理等,当趋自诊自救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