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邕在苏州及其他

 苏迷 2014-01-25

东汉的蔡邕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书法家,熹平四年(175),蔡邕厘正六经后,就由他和堂溪典等几位善书者用隶书写了一遍,刻于太学门外,这就是有名的“熹平石经”。碑立,前去观摩者,日有车乘千余辆,街巷为塞。

蔡邕又是个音乐家,有一次他的朋友请客,他应邀而去。刚走到门口,室内传出了琴声,蔡邕驻足细听。起初,琴声轻快流畅,不久转为阴沉肃杀。蔡邕大惊,正欲返身而归,琴声戛然而止,主人从屋内走了出来,问他何以来而复去?蔡邕说,琴声暗藏杀机,幸亏我及时辨出。主人解释说,刚才我弹琴时,见一只螳螂捕蝉,心里紧张,惟恐螳螂失去猎物,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这样的琴声。蔡邕听说,才放下心来,两人笑了起来,误会顿时冰释了。

蔡邕是现今河南杞县一带人。汉灵帝时为议郎,因上书议论朝政缺失而获罪,幸亏好友吕强和阳球的门客营救,才免一死,被流放远方,后赦回。他恐怕政敌继续对他迫害,遂离家流浪,亡命江湖十余年。在这段时间里,他到过苏州。

在苏州期间,他见一家人家正以火炊物,木料在燃烧过程中发出噼啪的爆裂声,并闻到散发出的阵阵香气,他知道这是制琴良材——梧桐木,就上前劝说主人迅速将烧剩的木材从火中抽出,买回去根据阴阳向背的制琴原理,因材施工,面用桐木,底用梓木,制作成了一张七弦琴。他即兴谱曲五首: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用新做的七弦琴来试弹,果真音响清越,不同凡响。唯一遗憾的是琴的尾部留有被烧焦的痕迹,因取名曰:焦尾。此琴宋·谢希逸《雅琴名录》、元·陶宗仪《琴笺图说》都有著录,并与齐桓公的“号钟”、楚庄公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被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琴。

《西溪丛语》卷上载:“莫承之琴池之侧,有隶书云:‘中平四年(187),逐客蔡邕吴中断。’”(民国·赵汝珍《古玩指南续编》“断”作“斲”。)由此可以推断,蔡邕在苏州的日子里,很可能以制琴为生。他对古琴的制作,琴曲的创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晋·干宝《搜神记》载,蔡邕曾去过绍兴柯桥,见茅亭上的一竹椽,认为良竹,遂取以为笛,果然发声嘹亮。清人笔记《山志》却说他根本没去过绍兴。《后汉书·蔡邕传》:“亡命江海,远迹吴会。”要是在“吴会”中间加一顿号,不是吴郡、会稽都去过吗?此说,在顾炎武《日知录·吴会》有专章论述。

蔡邕多方面的才能,得到逆臣董卓的赏识和信任,被任命为左中郎将,董卓倚之为左右手。董卓被杀后,蔡邕在司徒王允座上言之而叹,引起王允的强烈不满,责其“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不久,蔡邕也被逮捕,遂死狱中。

清·纪晓岚评说,蔡邕不如早死为好,如果他在灵帝时因苦谏被杀,尚不失为一个忠君的贤臣,可以流芳百世,不至后来认贼作父,身陷逆党,在政治上为人不齿了。其实,从蔡邕擅削四宗庙号(分别是和帝号穆宗、安帝号恭宗、顺帝号敬宗、桓帝号成宗),以取悦逆臣这点上看,如不死,说不定以后的名声更臭。因为他与曹操的私交很好(《后汉书·董祀妻》:“曹操素于邕善”),为其歌功颂德,是极有可能的。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信不诬哉。

《苏州杂志》2003  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