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战系列之八十三:北魏风格白玉佛头

 生命之树常青 2014-01-25
  自东汉以后,中国汉地佛造像的出现使得佛教文化有了一种优美的、直接诉诸于视觉的艺术形式,从而为佛教的弘扬提供了一种极为便利的方式。由于是外来的艺术形式,在近一千八百年的历史中,汉地的佛造像经历了一个接受、消化融入、再到后来的具有强烈的汉域特征的过程。在此期间,佛像的髻发样式也经历了一个同样的过程。
    纵观中国汉地佛造像的历史,距今已有将近一千八百年。自东汉以来,伴随着佛法的初传、融入和发展,汉地佛造像在造型和风格上也演绎着类似的一幕初传、融入,再到后来的具有强烈的汉域特征。从中也显示出华夏文明强大的包容性和同化能力。这其中就有服饰的演变、五官面容的演变以及髻发的演变等等,而我们都能从中找到一条清晰的发展变化轨迹。在此所探讨的就是其中的佛造像的髻发在造型和风格上的演变。
    实际上,佛造像最初传人中土时,由于人们对其理解受到一定的限制,因而往往将其视为神仙,这从一些东汉时期的画像石以及我国西南地区的带有佛陀像的摇钱树中可以得到印证。俞伟超先生曾这样评价道:“表明那时佛教礼拜曾和古老的社稷活动结合在一起”。陈清香在《佛教的思想与文化》中也说:“显示出神佛糅杂的式样”。但佛像的高肉髻、唇髭、通肩大衣以及双手动势这些最为基本的特征都具备了,不能说不是佛像。同时也似乎在向人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汉地佛造像即将出现了。而此时佛像的髻发部分,只是初具形态,还没有代表性的规范样式。
    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后,此时的中土虽有西晋的短暂统一,但更多的则是战乱和痛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汉 地的佛教以及佛造像运动进入了一个兴旺的阶段。原因在于很多宗教的源起和发展都是对身边苦难的一种直接反映,佛教也不例外。伴随着佛造像的发展,佛像髻发的几种外来样式相继出现在了中土。一直到唐宋时期,这几种髻发样式都是混合并用的。一般情况下,我们把佛像的髻发样式归纳为三种:磨光式、水波纹式和螺发式。
    一、磨光式髻发
    在公元4-5世纪时(即十六国时代到北魏初期)佛像的头部一般不表现头发的纹路,肉髻也是光滑如球状,俗称为磨光式(见图1)。客观地说,如果仅从经书和典籍中找源头,那么,这种磨光式髻发是找不到出处的。早期的佛经中,如龟兹人鸠摩罗什在长安逍遥园中所创译的《大智度论》中形容释迦佛有三十二种不同于凡俗的超人容貌,谓之“三十二相”。但关于佛的髻发的形容却只有“顶髻相”的描述,并未提及头发的具体形式。如果我们把目光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路向西,将会在新疆、新疆以西的古代大西域地区以及印度本土发现大量的磨光式佛像。如在印度本土马图拉出土的著名的”喀特拉坐佛”(公元2-3世纪),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此像为红砂岩材质,佛陀以结跏跌姿态坐在狮子坐上,右手施无谓印,尤其是脸部带有强烈的印度本土特征,而此像的头部样式,则是磨光式髻发。在新疆一带,这种磨光式髻发的佛造像更多。从现有的考古出土情况来看,在公元5-7世纪时,不仅一些泥塑、木雕普遍采用,就连一些壁画上的佛陀像也采用这种磨光式(无发纹)。由于地缘的关系,这种在西域曾被广泛采用的样式传入汉地是必然的事。所以,从十六国时代开始,直到北魏初期,不仅石窟造像,而且一些小型的石雕佛像和铜坐佛像,也几乎都是磨光式髻发,而表现发式纹样的佛像在这一时间段里所占的比例极少。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磨光式的髻发形式在汉地佛造像的初期发展中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它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和其他的佛像髻发形式并用,只不过份额在逐渐减少,直至唐宋时期,仍可见到。
    二、水波纹式髻发
    水波纹式髻发在汉地的出现时间与磨光式的出现时间大致相当。虽然十六国时期的佛像大多是磨光式发型,但也有少部分的佛像髻发是表现刻划佛发纹路的,我们一般称为水波纹式。最早出现水波纹式髻发的是一尊现位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的金铜佛坐像。此像有着明确的纪年一一后赵建武四年(公元338年)。佛髻发为束发状,缕缕的发纹清晰可见。而此时是4世纪,这种水波纹式还不多见,到了5世纪之后,这种刻划佛发纹路的水波纹式才渐渐增多起来。
    与磨光式髻发一样,水波纹式髻发在典籍中也是找不到依据和出处的,但却能在曾经是大乘佛教艺术的圣地——犍陀罗,看到水波纹式髻发。也许是时间太过久远的原因,历史蒸发掉了亚历山大东征时的血腥,却留下了东西方文明融合的成果——伟大的犍陀罗艺术。尤其是在沙赫里巴赫罗尔出土的一尊佛陀头像,常被用来与古希腊的阿波罗雕像进行比较。从髻发部分来看,这尊佛陀像的髻发呈自然卷曲的水波纹状,发缕较为清晰和写实,显得极其自然和谐。除此之外,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博物馆,以及塔克西拉博物馆中现藏的犍陀罗时期的佛像,大多是水波纹式的髻发,在风格和造型上也和那尊沙赫里巴赫罗尔佛陀头像相似。这些佛像的模本样式在“东进”的过程中,不断地辗转,不断地被复制,又在不知不觉中,融合了当地的审美趣味和传统手法。例如,在新疆图木舒克出土的一系列早期(3-5世纪)佛像中,就能看出这样一个过程:先是囫囵吞枣地全盘接受,接下来逐渐消化,最终实现本土化。而在中土汉地,情形也大抵如此。那尊338年的金铜佛坐像,可能是模本图样较少的缘故,或是当时工匠对刻划头发纹路的技法不够熟练,因而在佛像髻发的处理上显得比较稚拙。到了5世纪中叶,水波纹式髻发的佛像不仅在数量上增多,在表现形式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在河北蔚县出土的朱业微造石佛坐像,刻划佛像髻发的手法就圆熟了很多,佛像髻发纵分为多组发缕,每组中再用横刻线进行刻划,技法不仅运用自如,而且与犍陀罗那种写实的髻发样式大相径庭,呈现出一种写意的、图案化的水波纹式。除了这种形式,水波纹式髻发还有多种变化。例如,涡卷状的水波纹式。此种样式并不着重刻划发缕,无论是佛像的发髻部分,还是顶髻部分,都被一个个翻卷自如的涡卷水波纹所附着,显得华丽而生动。这种样式也成为太和时代(5世纪下半叶)佛造像的典型样式。尤其是到了唐代,这种华丽而又生动的水波纹式迎合了唐代的审美风尚,所以在黄河流域的唐代石窟佛造像大多都是水波纹式发型。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龙门石窟中那尊美丽的卢舍那大佛了。
    三、螺发 
    螺发佛像起源于印度本土。此种髻发形式是自唐宋以后,汉地最为流行的发式,也是被佛教徒认可的标准佛像发式。值得注意的是.汉地最早出现的螺发佛像大约是在5世纪中叶,目前只有三尊,都收藏在日本。除了这三尊之外,至今还未发现有其他时代有螺发佛像。据日本的水野清一氏考证,此三尊螺发佛像有可能是受太安年间狮子国(斯里兰卡)5名僧人带的佛像图样影响所铸。众所周知,螺发佛像的本源是中印度,此样式在印度本土以及南海诸国一带广为流行。由于当时通往中国的海路并不是很顺畅,再加上北边一路是流行磨光式和水波纹式,所以那时在汉地并不多见。到了南朝时期,由于中国与南海诸国的交流往来日益频繁,进入汉地的螺发模本样式也渐渐多了起来,再加上此时的汉地还出现了佛陀的发舍利。《梁书》曾经就有关于梁武帝于大同三年八月(537年).为了改造阿育王寺塔而出现发舍利的记载:“发青绀色,众僧以手伸之,随手长短,放之则旋屈为蠡形。”这里的“蠡形”其实就是螺旋形。又如《广弘明集》的卷十五也有记载:“闰州江宁县故都朱雀门东南古城东废长干寺内,昔西晋僧慧达感光,掘之一丈,得三石匣,中有金函盛三舍利并发爪,其发引可三尺,放则螺旋。”根据这些记载,我们会发现这些出现在中土的发舍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放则螺旋。所以,在南朝时,螺发就已成为佛教徒认可的标准佛发样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唐代武则天时期,地婆珂罗所译的《方广大庄严经》中就有以下所述:“三十二相者,一者顶有肉髻,二者螺发右旋,其色青绀。”明确提出了螺发为三十二相之一。在此前鸠摩罗什所译的《大智度论》中形容释迦佛三十二相时,只有“顶髻相”的描述,并未提及头发的具体形式。而到了地婆珂罗的《方广大庄严经》中,佛陀的髻发不仅有具体的形状,而且佛发的颜色都详细而明确地标示了出来。至此,螺发这种样式在模本上既有标准作为参照,又有理论经典可依。所以,到了宋元之后,螺发就成为整个中国汉地的佛像髻发之标准样式。直至今天,依然如此!
    总而言之,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国历史不管是兴与衰,民间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靠“佛教调节着精神,普及着善良”。而佛造像又使得佛教有了一种极其优美的、直接诉诸于视觉的艺术形式。它更加直观,也更加人性化,从而为佛教的弘扬与普及找到了最为便利的方式。在这近一千八百年的历史中,汉地的佛造像经历了接受、模仿、借鉴、消化、本土化的一个演变过程。而佛像的髻发部分在造型风格上的演变也参与了其中。虽只是一部分,但是,却不应被忽略。(以上内容参考自《浅谈汉地佛造像髻发之造型和风格的演变》)
    今天推荐一件出自北魏时期风格的白玉佛头供各位朋友一起瞻仰和欣赏,作为大多数古玉爱好者的朋友的我在这里祝各位古玉爱好者在2014年:福运当头!福气满堂!!!实战系列之八十三:北魏风格白玉佛头
    先看一下佛祖的全景法相:
实战系列之八十三:北魏风格白玉佛头

实战系列之八十三:北魏风格白玉佛头

实战系列之八十三:北魏风格白玉佛头

实战系列之八十三:北魏风格白玉佛头

实战系列之八十三:北魏风格白玉佛头

实战系列之八十三:北魏风格白玉佛头
   
    下面时几张微距特写:
实战系列之八十三:北魏风格白玉佛头

实战系列之八十三:北魏风格白玉佛头

实战系列之八十三:北魏风格白玉佛头

实战系列之八十三:北魏风格白玉佛头

    最后是一些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的细部特征。
实战系列之八十三:北魏风格白玉佛头

实战系列之八十三:北魏风格白玉佛头

实战系列之八十三:北魏风格白玉佛头

实战系列之八十三:北魏风格白玉佛头

实战系列之八十三:北魏风格白玉佛头

实战系列之八十三:北魏风格白玉佛头

实战系列之八十三:北魏风格白玉佛头

实战系列之八十三:北魏风格白玉佛头
    看过佛祖法相后的善男信女一定会口呼阿弥陀佛!心存善念,佛祖自会显现,九世轮回,善缘不断,阿弥陀佛!心善之人自会福运无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