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竿为什么能拴住大象

 老刻刀 2014-01-26

竹竿为什么能拴住大象

来源:《做人与处世》2010年第12期   来稿者:吴友智  

  有位驯象人从来不把大象拴在大树上,只把它用细绳拴在小竹竿上。许多人不理解,小小竹竿怎能拴住力大无比的大象呢?原来,在象很小的时候,它就被拴在上面,小象虽然拼命挣扎,却无力逃脱,最后终于放弃了努力,并形成一种观念:这竹竿是无法挣脱的。渐渐地,象虽然长大了。却再也没做任何尝试。
  其实,拴住大象的哪是什么细绳、竹竿。而是“我无法逃脱”的信念,这就是心理定式。它是思维的一种倾向性,是长期形成的一种信念。想一想,我们思想中又有多少的“竹竿”在束缚着我们,令我们裹足不前!
  有这么一个不争的事实:让一人平地起跳。他常常很轻松地跳出了1.5米的距离;而将他带到悬崖边,虽然两山之间只有1米的距离,他却不敢起跳。问题出在心理上:害怕,怀疑自己了。过多地去想不存在的失败,担忧自己可能会失误掉下悬崖,使他最终选择了放弃,成功又一次失之交臂。心态是我们真正的主人,它能使我们成功,也能使我们失败。
  事实上,有些事人们之所以不去做,只是因为我们认为不可能。而许多的不可能,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
  古代有一位国王,它把几个儿子带到一座巨大的石门前,对他们说:
  “谁能推开这扇门,谁就继承王位。”王子们望着巨大的石门,都摇摇头放弃了。只有最小的王子走过去,用力一推,门就开了,就这么简单!
  心理的“封条”压在人们的心头,如一座大山,其实也就是一张纸,轻轻一碰就破了,所需要的只是一点勇气和行动,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现在的人生成长过程中,无论是个人、团队,还是集团,似乎都在完整的系统里面,在规则里面生存,在系统里面去做自我对接和调整。我们似乎都在准确当中去发现准确,所以我们就在自己的门口行业里不断地左突右冲地改变着什么。
  当然,不是每一次奋力一搏就能取得成功。有人说“成功者就是比失败者多站起来一次”,有过坎坷经历的人往往更具魅力。
  哈佛校长曾说过。“我们只教给学生四个字——信心、方法”。这是想与做的完美结合,树立信心、方法无误,还怕做不成事吗?前不久,牙买加人博尔特上演震惊世界的一幕,以9秒72的成绩打破同胞鲍威尔保持的9秒74的百来世界纪录,成为新的百米之王。有人问过这位“百米王”:“你每次能感觉到来自对手的压力吗?你不紧张?”博尔特淡淡一笑,说:“我要超越的不是对手,是自己,发挥自己的潜力是我追寻的目标!”
  其实。成功者在做事前往往也不是有100%成功的把握。但他有良好的心态:遇见了困难不言放弃,发挥自己的潜力,甚至竭尽全力,孤注一掷。重要的是,要让“我能”“一切皆有可能”成为自己坚定的信念。
  一个人要成功,一定要打破现有的模式,开创新的模式。成功的人都敢于挑战自己的模式,我们又有什么不能呢?跳出自己的框框,成为自己的主人,创造自己的明天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