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金丹大道揭秘③

 秋声独赋 2014-01-26

  四、玄关一窍
  
  欲得金丹,须先明人身中的玄关一窍。而这个窍古来从不轻易传人,甚至不许坐私传之。是以在一些丹经中多以隐语、暗喻、巧比、行话等等方法来表述。大都以还丹为界,前后各有一个名称。在还丹前《道德经》名之曰“玄牝之门,《参同契》曰‘规中”’,《金丹四百字》曰:玄窍。还丹后《道德经》曰:“玄牝”,《参同契》曰:“真人”,《金丹四百字》曰“玄珠”。还丹前后这两者通称曰“玄关”。
  而“玄关”因不轻易传人,故在世俗中多有种种猜度。果有《河上公章句·注》误以口鼻作玄牝。张伯端批评他说:“玄牝之门世罕知,休将口鼻妄施为;饶君吐纳经千载,争得金鸟搦兔儿。”(《悟真篇》),意谓河上公以吐纳方术炼功,误以口鼻作玄牝、吸取的是后天气质之气,是不能三元合一而还丹的。金鸟日之象,喻元神;兔儿月之象,喻元精。“争得金鸟搦免儿”的意思是说怎能精气神三元合一而还丹。
  张伯端《金丹四百字·原序》云:“要须知夫身中一窍,名曰玄,牝。”此窍者,非心非肾,非口非鼻也。非脾胃也,非谷道也,非膀胱也,非丹田也,非泥丸也。能知此一窍,则冬至在此矣,药物在此矣,火候亦在此矣,沐浴在此矣,结胎在此矣,脱体亦在此矣。夫此一窍,亦无边旁,更无内外,乃神气之根,虚无之谷,则在身中求之,不可求于他也。此之一窍,不可私意揣度,是必心传口授。苟或不尔,皆妄为矣。
  张伯端说了那么多的“非”,都因《河上公章句》之误释而设。“冬至”这个节气正是阴极一阳初升之时,故丹道把这“冬至”喻谓一阳初生。它是还丹的预兆。张伯端从“冬至”说起,直说到“脱体”,其间所言,都是在金丹养炼的全过程中各阶段的修持概要。故老子说:“知其一(玄牝关窍),万事毕”。能知此一关窍,则金丹大道的全部工夫无不知矣。只是张伯端仍然不肯点破此玄牝一窍究竟在人身中的何处。而且务必要求由真师口授心传,不可私心揣度而成“妄为”。
  明·尹真人《性命圭旨》云:“祖窍真际,举世罕知。盖祖窍者,乃老子所谓‘玄牝之门’也。”又云:“纯阳祖师云:‘玄牝玄牝真玄牝,不在心矣不在肾;窍取生身受气时,莫怪天机都泄尽’。且以生身之理言之,父母一念将媾之际,而圆陀陀,光灼灼,先天一点灵光,撞人母胎,如此而已;儒为之仁,亦曰无极;释谓之珠,亦曰圆明;道谓之丹,亦曰灵光(即俗谓之先天命宝);皆指先天一气。混元至精而言,实生身之因,受气之初,性命之基,万化之祖也。及父母交罢,精血包罗其外,如此而已。即吾儒所谓太极是也。
  那么这玄牝一窍,究竟在人身中的何处呢?丹经皆不泄其底蕴。其实对于丹士来说,这个密是保不住的,因为当还丹时,丹士能亲眼目睹自己的玄牝一窍在哪里?是以老子在《道德经》中早已“泄尽了天机”;只是藏得很深,非亲眼目睹,都无以得知其真诠之。此玄关在还丹前,丹士也不知那“玄牝之门”在哪里?丹士在暗中摸索,切忌私意揣量。然而世俗中有人私意揣量而刊之于报刊杂志者,并非罕见;应当记住张伯端告诫:“不可私意揣度,是必心传口授,苟或不尔,皆妄为矣。”
  及至还丹之初,玄牝一窍显现,圣婴露面临世,丹士亲眼所目睹,从“见素抱朴”,到“十月飞霜”,它的位置是变迁的。老子在十六章泄尽其底。它最初显现于中丹田即中黄庭,经曰“公乃王”。然后又升至上丹田即上黄庭,在头顶泥丸宫之上,经曰:“王乃天”。最后圣婴坐胎于下黄庭,在尾闾穴与下丹田之间,经曰:“道乃久,没身不殆。”从此以后,圣婴将伴你终生,玄牝一窍的位置再不变换了,故曰:“道乃久,没身不殆。”这些内容,将在“玄关初现”和“十月飞霜”两节予以详释,是乃后话。
  老子说:“得其一,万事毕”。足见玄关一窍是多么重要,是从老子在一章就单刀契人此玄关一窍说: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此两者”,传统各家之释,都从上半章找相应者,如有人指“有与无”,“始与母”,“有欲和无欲”等等,众说纷纭。其实无一人找到真正的“此两者”。惟有道者因亲身验证属实。如张伯端在《悟真篇》中说:“异名同出少人知,两者玄玄是机要”。意谓玄关一窍有两个不同的名字,世俗很少有人知道它们本来是一个窍位,只是叫名不同而已;老子所说的“此两者”是在下半章“玄之又玄”的两个“玄”字,即是解开“此两者”之机要之所在。如是老子下半章经文的意涵是说:此两者本来就是同一个窍位,只是叫名不同而已
第 1 2 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