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农新闻网

 奇文共赏析818 2014-01-27
梨产业体系省力化栽培新技术节本增效创高产

来源:园艺学院 作者:谢智华 发稿时间:2013-05-24

    近日,我校园艺学院国家梨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张绍铃教授和分子育种岗位科学家吴俊教授前往河南省原阳县桥北乡的梨新优品种栽培模式示范园开展技术指导,将最新的发明成果——倒“个”形树形及配套整形修剪、省力化花果管理等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在桥北乡,梨园正热火朝天地开展着人工疏果工作,梨农和技术员们手持剪刀忙上忙下,一片片棚架梨齐整得犹如待阅的士兵,枝繁叶茂的梨树上密密地坠着拇指大的小梨,一派丰收的景象。 

    “是张教授来了!”随着一声欢呼,梨农和技术员们纷纷停下了手中的活,将两位教授围得密不透风,都想知道两位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什么好“法宝”。张教授和吴教授详细地向大家讲解了疏果的注意事项,并掏出随身携带的剪刀为大家现场演示,张教授还向大家示范了倒“个”形树形的整形修剪方法,并对该树形的配套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据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王东升站长介绍,这几年来,在国家梨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及体系相关专家的指导下,郑州综合试验站已在郑州、宁陵、民权、虞城、内黄等地区陆续引进了简化树形栽培、架式栽培、高密度栽培、液体授粉、蜜蜂授粉、果园生草、施肥枪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控等省力化栽培模式和技术,梨园管理工效明显提高,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减少,且密植果园比稀植园提高产量50%~62.5%,优质果率提高15%~20%。据统计,2012年在省力化栽培模式示范地区,每亩梨园节约成本约210元,新增利润1100余元,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效果显著。 

    去年底,新疆库尔勒香梨产区也传来喜讯,张绍铃教授的发明成果——梨树液体授粉技术解决了梨农们的“大难题”。库尔勒综合试验站的李世强站长告诉我们,长期以来库尔勒香梨自花授粉结实率极低,必须配置授粉树或进行人工授粉才能提高坐果率,但人工点花授粉费工、费时,授粉过程中易疏漏、易碰掉花朵。这两年引进张教授的梨树液体授粉技术,一人一天即可对10亩梨树进行授粉,是人工点授的20倍,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并且坐果率和果实生长情况都达到人工授粉的标准。仅2012年,该项技术在库尔勒市、轮台县、尉犁县等香梨产区节省授粉人工费用数百万元。 

    首席科学家张绍铃教授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梨生产国,但长期以来,栽培模式和管理水平落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自2008年建设运行以来,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紧缺、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等问题,将省力化栽培模式的研发列为梨体系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梨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及首席科学家张绍铃教授的带领下,梨体系的栽培、育种、土肥、采后和产业经济四个功能研究室紧密协作,从高抗性、矮化新品种和砧木选育,省力化栽培模式、花果管理、整形修剪、肥水管理新技术研究,以及简易、新型梨园机具开发,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发工作。通过这些省力化栽培措施的实施能够极大地降低梨园管理的难度,减少用工,并逐步实现梨园生产机械化和数字化;同时,实施生草和病虫害综合防控既有利于劳动者和消费的健康安全,又有利于保护环境;是实现我国梨产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 

    经过不断的试验、示范,目前梨树省力化栽培模式已经在梨体系的多个试验站落地开花,在全国各地梨产区的示范园中显现了可喜的效果,这对提升我国梨产业化水平,促进梨农增产增收、提高梨果市场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