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太极智者讲陈家沟那些事儿之四

 隐士的书屋 2014-01-27
分类: 太极杂谈

听太极智者讲陈家沟那些事儿之四

下面照片中的人物,都是太极拳界名流精英,且由在下弹赞一番,请诸位评判是否正确。
   
某拳师,练拳二十余年
   
这个是“单鞭”架势,阴中藏阳之象,所谓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互西东;弓弦一卸,屈而必张,迎胸一掌,无处躲藏。此势凭得周身空灵,一缕中气随势而扬。此君架势,呈现平面状,象个纸糊的,不堪一推。为何?因为每一招式,须成立体形态,方能做到八面支撑、内外相合。
    著名拳师乙,练陈太极20年多年。
  这个是大架中新架的架势。行拳走架,须注意上下左右的对称,此乃基本功中的基本点。此君双手(上部)劲力向左走,其腰裆(下部)劲路同时也向左走啦,实战中,若对方顺势一送,就是一个仰面朝天。
    拳师丙,自幼练陈太极。
    这个是“懒扎衣”架势,内阳外阴之象,所谓头上中峰似璇玑,下体两足定根基。行家看拳看两足,此君两足外八字,后脚没有内扣,(用的是两膝开裆了),下盘劲力已懈;手坐腕,撑得过大,压得过重,大小指又没合住;更严重的是胯窝坐死了,结果是力往两边扯,缺开中有合的弹性力,没有合住劲,收不出来了。
    上面的三位职业拳师皆师出有名,且教出了众多弟子,竟然也被本人看出了不该犯的、很基本的技术性错误,其弟子的功夫……唉!可叹。

 学太极拳、怎样才能选择一个好老师?现在社会上,太极拳界什么大师、正宗传人、门内弟子、嫡传弟子多如牛毛,使那些想学太极拳的初学者眼花缭乱,不辨真假。有的误投师门,空练多年一无所得,也有的没练好身体,却落得腿痛膝痛。作为太极拳爱好者,怎样去甄别一个好的老师呢?我想这是许多太极拳爱好者,急切想知道的。
  以我个人的经验,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考察老师。
  首先,要考察老师的人品,或者叫做武德。选择一个老师是比较容易的,现在太极拳界老师多的是了。拳艺再高,人品不行,跟着这样的老师,不仅老师没真正学到太极拳,或者说太极的哲学都没学成的老师,能带好徒弟吗?太极拳的拳论,不是要求不顶不抗吗?不是要求心平气和吗?老师的心态,是能够观察出来的。如果这个老师常说别人的拳如何如何不好,自己怎么怎么功夫高,这就需要认真考虑了。真正有武德的老师,不会去讲别家的拳如何不好,而是研究其他拳种的优点,采取其长处。有容乃大,
  何苦古言中的“大”与“太”相通呢?!
  次则,考察老师的拳理拳论知识和文化底蕴。只知道拳架不知其所以然的人也不少。万物一个理,学拳也一样。理明,进步就快,就有了正确的方向,也少走或不走弯路。切不可盲人骑瞎马。这就是“明师”与“名师”的区别。学拳,我的恩师常说,粗人得之粗,细人得之细,文人得其精。明其理才能得其实,细研则可得其精。太极拳是文化拳,哲理拳,如果不从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去细研琢磨,则只能得其皮毛矣。老师就是解疑释惑的。如果,仅仅模仿个拳架,没有实质内容,也就是个做做体操而已。而“名师”呢,确实有许多盛名之下难符其实的名师。张口就是万儿八千,拜个名头徒弟,一年半载不见指点一二。这样跟自学又有什么区别呢?
  再则,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去考察。有些人理论上夸夸其谈,而实际拳架上却没有体现其拳理拳论。拳论上讲中正,而实际拳架却前仰后合,左歪右斜;拳论上讲沉肩坠肘,拳架上却平肘亮肘等等。不仅要有正确的理 论,更要有正确拳架示范。所以学拳决不是看上几本拳理拳论,看几遍录像那样容易的。这就是要言传身教的道理。高明的老师能将复杂的东西,简单的语言说明清楚;而那些江湖术士,反而是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云里雾里,神乎其神,让人摸不着头脑。遇见此类只能夸夸其谈,玄之又玄,而没实质内容的花架子老师。如同过去街上卖当一般,择其为师,实乃是耽误自己的时间。另外,在选择老师之前,自己也应看些有关太极拳方面的书籍,先从理论上对太极拳有个基本的了解。这样在选定老师之前,先按照拳理拳论观察一下这位老师的拳架,是否中正安舒,拳架规整。这方面,一般来讲上了年纪的老师要稍好些,因为上了年纪的经过多年的社会磨砺,深谙处世哲学和太极拳的深邃的内涵。再则,经过多年的习练和体悟拳架基本定型。最后,在选定老师后,作为徒弟理应尊重老师,不可造次。这样老师也会倾囊而教。授受是双向的,不仅要有一个好的老师,更需要自己认真琢磨,去思考去体悟。当然,也需要尊重老师的劳动,如若,通过老师的教授,自己的身体日渐强壮,内功日渐长进。也应该将自己剩下的医保费,作为酬劳老师的辛苦钱。现在学拳跟过去不一样,过去做徒弟的要在老师家做什么长工或短工学艺,也是只干活不拿工资的,艺成之后还要孝敬老师多年,甚至给老师养老送终。现在师徒关系没有以前那样复杂,但对老师的敬重是不变的。你的敬重会换来自己拳艺的长进,也会继承老师的拳艺去培养他人。我的恩师曾经说过“好老师好找好徒弟难寻”,如若你是一个好徒弟,老师自会倾囊相赠的。这就是自己对选择老师的一点体会,写将出来以供同好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斧正。以后,还将思考,怎样做个好徒弟这个问题呢。人们对太极拳的追求从以功力性练习为目标而逐渐发展为以健身为主体,更多的太极拳爱好者不再注重或不知道功力如何练习。太极拳给人们的影象更多的是柔拳、老年人练习的拳、健身拳,太极拳的功力正在被忽略或说忽视。
  在太极拳推手发展至今,形成了两种,一种是比赛,那是针对规则而训练技术,为了得分,一种是传统的方法,本应是训练知已知彼能力的一咱手段,但传统的方法也被一些拳师qj,不再是原来的技术,更多的是较力、用招,尤其是推手多用勾、挂、磕膝、使绊等,以力为巧,实则偏离了推手练习的原来目的。
  功力,是每个流派都很注重的,常言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都讲的是“功”的练习。许多拳种都讲意识、动作、呼吸的配合,而正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方法是最关键
    话说本人二去陈家沟,走访了几位陈太极传人,想进一步了解小架的面目,意在寻根求真。首先拜见的是一位年届70的“老汉”,“老汉”是陈鑫拳法的代表传人之一。80年代,村干部邀请冯志强来陈沟给“四大金刚”传授大架,冯初到,闻“老汉”之名,遂邀其切磋。“老汉”一番推辞不过,即与冯搭手,冯使出一挤一按,皆被“老汉”迎刃化解,其劲力如泥牛入海。冯震惊,赞叹说“你的手法真高明”,后又对村人说“陈沟仍不乏高人”。“老汉”性情清高刚直,不善言辞,不屑权贵,唯以练拳修身自持自珍。许多慕名求学者皆被拒之门外,亦是憾事。
  我问“老汉”:《三三六拳谱》讲的有哪些具体内容?
  老汉:陈鑫的《图说》里讲的都是半截话,后半截话在《三三六拳谱》里。
  我:“那就是说陈鑫传下来的高层次的东西都在《三三六拳谱》这本书里?”
  老汉:“基本是这样。”我又问:“你有没有这本书?”
  老汉:我没有,陈*菊家可能有。
  我调侃道:“应该出版发行到社会上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普及你家族的功夫,才能让社会上学到真正的陈鑫拳法。”
  老汉笑笑:“这是人家的权利。”我继续道:“你也应该多收点学生,要保证后继有人啊。”
  老汉:“年纪大了,况且培养一个人很不容易,需要时间。”
  因“老汉”性喜静而不善言谈,本人没好意思多与他谈话。
  
  与第二位小架拳师“陈代表”的访谈。
  我:“陈沟现在练拳的风气咋样?”
  陈代表:“解放以前村里练武风气很浓,年轻后生都必须练拳,哪位老人功夫好,谁都可以跟着去学,没有什么家族隔阂。老师教的都很严格,村里的老人们对年轻人的要求也很严格,比如中午收工的时候,会有几位老人拿着小板凳坐在村口,看见年轻人就拦住,要求他练一会儿拳看看。(他们)认为满意了就放行,如果不满意,就不准(年轻人)走,不让回家吃饭,一直练到让老人们满意才罢休,就连这个年轻人的爹妈都不敢干涉。当时绝大多数人练的是小架。”
  我:“80年代日本人来陈沟寻根学拳,国家才开始重视并开发太极拳,为什么当时go-vern-ment选择推广大架而不是小架?”
  陈代表:“当时市里、县里的领导组织我村几位代表开会,讨论到底是(推广)小架好还是大架好。我们练小架的代表都没说话,练大架的(代表)也没说话,后来一向嘴很笨的练大架的陈庆*捅了一句‘大架好’。领导们就征求老伯祥的意见,老伯祥说:“我练的是小架,所以我不能说小架好。”结果是领导们拍板决定推广大架。
  我:“你们练小架的当时为啥不在会上争取?”
  陈代表:“练小架的几个典型人基本上都是成分高,文革时一直挨整,抬不起头,整怕了,也低调惯了,更没有社会地位,谁也不愿惹事,害怕万一以后再有啥运动,吃不了兜着走。包括老伯祥,他一直都很小心谨慎,不好与人争。”
  我:“这就是后来连村里大多数人都成练大架的(原因)了?”
  陈代表:“是的,人家‘四大金刚’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俺练小架的本来就讲究师承关系,保守得厉害,结果后来都是更加保守了,就连村里有些练大架的想改学小架,小架的人就是不教。解放以前的那个好风气不会再有了。”一声叹息,一脸失落,一丝伤感。
   
我:“为啥到现在小架翻不了身“
   陈代表:“村里从一开始建学校,组织的老师全是练大架,后来人家四大金刚各自又建了自己的拳馆,名气有,拳馆有,全国和国外的学员都知道人家,有几个人知道你的小架?这几年有几个练小架的也走出去教拳了,不过都没有形成自己的规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