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心武散文

 昵称10856558 2014-01-28
 


我写故我在
张敬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刘心武是一位名人,他不时引起文坛内外
的轰动,—直成功而顽强地证明着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1978年刘心武的《班主任》获首届全国短篇小说奖头奖,这篇
小说揭开了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序幕,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
响,使刘心武一举闻名天下,这是他的第一次轰动;随即他又发表了
《我爱每一片绿叶》、《如意》、《立体交叉桥》,其中《我爱每一片
绿叶》蝉联1979年全国短篇小说奖,这是他的第二次轰动;随后第
一部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这是他的第三次轰
动;1985年发表纪实作品《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双调》,再
次引起轰动;1993年开始陆续发表研究《红搂梦》的论文,2005年
修订增补为《红楼望月》,同-ve-A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录制播出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系列节目,由此引发了红学界声势浩大的
争论,这是第五次轰动。这五次轰动奠定了刘心武在新时期文学中
的稳固地位。
  刘心武在文坛上多次引起轰动,大部分源于他的小说创作,人
们读多了他的小说,相对的就不太重视他的散文和随笔了,其实刘
心武曾经说过:‘我是从练习写短小的散文随笔开始尝试创作的。
尽管我现在以写小说为主,只要有所感,我仍经常写些散文随笔
乃至评论一类的文章。”(《垂柳集》后记)
  刘心武从未间断过写作散文和随笔,1992年以后,他再度进
 入创作的喷发期,这一时期散文和随笔的写作数量增至惊人的程
度,他同时在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报刊上先后开辟了十五个随笔
散文的专栏,并结为多本集子出版,数量颇丰。
  刘心武为什么对散文和随笔的创作有如此持久而热烈的激情
呢?
  我们知道,散文是用文字来表达或书写自己思想感情的最自由
最方便的一种工具,在感情涌溢之时,文随心而生。无论是议论、
叙事、抒情,都是最单纯的发自内心的欢呼或感叹,是一朵从清水
中升起来的“天然去雕饰”的芙蓉。对于刘心武这样一个勤于思
考,时刻关注社会人生的作家来说,散文随笔是最适合的载体,
承载着作家对人生、人性的探寻,以及对人的灵魂深入细致的开
掘。
    刘心武曾经说过,在自己的散文随笔中逼视人的灵魂、解析人
生的奥秘,用的是一张“三齿耙”。第一个“齿尖”对着自己,挖掘
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秘密,探究那些最本原的生命冲动;第二个“齿
尖”对着他人,窥见芸芸众生的所作所为,生死歌哭,悲欢离合,
以及隐蔽于深处的人性的涌动激荡;第三个“齿尖”对着变幻莫测
的社会风云,探究看似紊乱无序的冲撞中所包含的深刻而本质的
规律。
    总的来说,刘心武借用散文随笔为工具,叩问心灵,从单数到
复数,由个体到整个人类社会,最终叩问个体生命与整个人类生
存的终极意义。
    刘心武的随笔散丈刨作数量十分惊人,下面简单概括—下他散
文随笔的总体特征,以便于读者在阅读时作为参考。
    1.散文随笔涉及领域十分广泛,折射着或强或弱的时代精神。
    这些散文随笔涉足的领域十分开阔:生活处事、事业理想、情
爱家庭、人生命运、出游记胜、文化见闻、时事评论…一无不涉
猎。例如有一篇散文题目为《勇对平淡》,认为人生就是平平淡
淡的,勇对这种平淡,也能凭借真本事取得成功,表达了作者对人
 生的看法。而《心灵百叶窗》、《一把米有多少粒》、《从今不怵这
只杯》都是讲处事原则的。还有很多文章,如《神圣的沉静》、《父
亲脊背上的痱子》、《阳台上的蝴蝶》、《冰箱帖下》都是抒写亲情
的。作者试图通过这些文字寻求与世人的沟通、交流和相互理解。
刘心武曾经说过:‘窝把自己放在同读者平等的地位上,我们一同
去ik/3',世界,认识生活,认识人。我提供的不是现成的训诫性的
结论,而是丰富、细致、深入的关于世界、生活和人的鲜活的材料
……”(《我写(钟鼓楼)》)
  在这些涉及人生很多领域的作品中,我们时常能清晰地谛听
到时代的足音,感受到一种或强或弱的时代精神的折光。例如《疏
浚与藤鞭》是关于环保问题的思考,《非量化因素》是对当前数字
化趋势的质疑,《遭遇个性》关注的是如何化解学校教育和学生
个性之间的矛盾冲突。刘心武总是紧跟时代的步伐,关注现实问
题,寻求解决的方法,体现出一个当代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善于从细微处着笔,以小见大,揭示蕴含其中的人生哲理,
勤于思考,善于说理。
  刘心武的散文随笔都是写生活中熟悉的人和事,它们来自作者
的切身体验和对生活的广泛观察及深入思考,亲切自然,读后令人
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他的作品都有很明确的主题,富于哲理
意味,这种深刻的思想内涵隐藏在情节之中,隐藏在对人物的描写
之中,隐藏在人物的行动中,隐藏在人与人的心灵交流之中,令人
深思,让人在细细的品味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如《皱皮苹果》一
文,作者由一只小小的皱了皮的苹果联想到它在被人遗忘的日子里
依旧洁身自好,保存实力,—旦有施展的空间,立即散发出沁人心
脾的香甜,作者由此反省自己能否像皱皮苹果那样在受人冷落的
时候不自暴自弃,依然默默地积蓄能量呢?又如《电话机旁的旧纸
片》一文,作者从日积月累用来记电话号码的纸片中读出了生命的沉
重、关爱、悲痛、幸福,笔触细腻而充满温情。
  刘心武的作品总是从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努力发掘人性善的
 方面,饱含着浓郁的人隋味,有关心、热爱、理解、同情…虽平淡
如水,却耐人回味。
  3.文笔冷静沉稳,语言质朴自然,字里行间流贯着深入的思考
和诚挚的情感,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
  刘心武的散文和随笔充满着细腻温和的柔情和冷静缜密的思
索,语言通达流畅。例如《框住幸福》一文写的是失去老伴的惠姨
自己制作镜框,在怀念丈夫的同时获得了极大的乐趣,她还把这
种幸福和快乐的情绪与亲友分享,让人体会到一种持久的幸福与
满足。在《快乐何必无穷大》一文中,作者由一个商品房品牌“快乐
无穷大”联想到人除了快乐就没有其他的情绪了吗?最终得出的结
论是自己应该把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控制得恰到好处,才能获得
最大的幸福,语言简练明快,极具说服力。张凤珠女士在为《为你
自己高兴》一书作序时这样评价刘心武:“他的文章绝无花哨,文
笔沉稳,语言质朴,表达的是深远的寄托,字里行间是对社会的关
注。”
  刘心武曾经说过‘我写故我在”,他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生活,从
自身的个体生命体验出发感悟人生,以从串文学创作的方式来尽
自己作为人类一分子的责任,—直在文坛上辛勤耕耘,笔耕不辍,
乐在其中。1987年有一位研究者写过一篇颇有见地的关于刘心武的
研究文章,文中说:“恐怕很少有人会将刘心武视为1976年以后中
国最杰出最有艺术深度的作家,但同样也很少有人会否认刘心武
是这一时期中国最有社会影响最有代表f生的作家之一。”我觉得现
在用这句话来评价刘心武依然非常恰切。
  刘心武的散文随笔以说理见长,善于观察,感受敏锐,于细微
处感悟人生,语言通达晓畅。希望广大青年朋友在阅读过程中得到
一些收获,对提高写作水平有所帮助。
2007年10月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心上栽棵
  含羞草
    我们除了应该特别注意调理自己的
心理状态,维护心理健康外,就还应该在
心上栽棵含羞草。
    我刚跟小焦说我要写篇这个题目的文章,他就嚷对呀对呀,现在
不知羞耻的人太多啦,尤其是贪官污吏…一我跟他说这回不是要说那
些个意思。他没听我说下去马上脸红脖子粗地抨击起我来,什么一点
社会责任感也没有呀、光热衷风花雪月儿女情长呀,他两眼瞪着我,
甚至骂我良心喂狗吃了,一边叫骂着还一边靠近我。据一本人类行为
学的书上说,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对话时如果身体距离缩短到半米以
内,那么不是即将亲热地拥抱,便是即将气愤地扭打。眼看小焦与我
的距离要突破半米,我赶忙退让开,任他怎么挑衅,只是微笑,不辩
护,不还击,却也并不拂袖而去。直到他骂痛快了,我才劝他坐下,给
他倒杯热茶。他呷了口茶,消了点气,问我:你究竟是要写篇什么文章
呢?我笑着说,其实,你已经读到了。
    小焦是我家的常客,他对我的写作取向与实践其实是了解的。我
一贯主张作家关注现实体恤民情,认同知识分子应该充当社会良心的
观念,针对目前老百姓最挂心的反贪官污吏的问题,觉得无论是以报
告文学、小说、影视、舞台剧等形式揭露剖析也好,以杂文、随笔、诗
歌等形式抨击讽刺也好,都不仅必要,而且从中也可能结晶出得以长
期保留乃至传世的佳作,如清末的《(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
现状)》。我自己的长篇小说《(风过耳)》、《(栖凤楼)》里就都包含着这方
面的内容,也有一些随笔、杂文专刺贪官污吏与社会不良风气。我对
小焦的阅读欣赏倾向其实也是清楚的。他何尝只读反贪题材的文字,
 对于都市言情小说和报纸上的宠物专版,他就都很爱读。但是,小焦
却会在来找我闲聊时,只因为一句甚至是还没说完的话,就忽然暴
躁起来,想跟我大吵一番。你说他是蓄意寻衅滋事,还是故意装傻充
愣?都不是。他把平时对社会关注所产生的焦虑,跟自身在单位里、
家庭里所遇到的不快,在下意识里煮成了一锅粥。由于心理火焰的忽
旺忽衰,这锅粥要么是糊了要么是夹生,于是,便会在某种外因的诱
发下,突然喷泻为无名怒火,轻则跟人抬杠,重则找茬吵架。而无论
在抬杠还是吵架的过程中,他都会把具体的私秘性的不快掩盖起来,
而高扬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愤懑抨击,无论如何也要把对方妖魔化为
良心喂了狗的败类,争个上风。
    小焦跟我的碰撞,是朋友之间的龃龉,家庭成员间也常有这类情
形出现。有时在单位里,熟人或半熟人也会忽然表现出意外的进攻
性,邻里间也难避免。更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在大街、公交车等公众
共享空间里,有时也会遭遇陌生人的无名怒火。顾客与售货员之间更
不乏这类互相从社会正义角度‘上纲上线”的唇枪舌战。有时这类纠
纷还会由语言暴力演化为身体暴力,酿成不小的乱子,以悲剧告终。
    我不是说一切人与人的纷争都无是无非。但无论如何,抬杠、吵
架、谩骂、恐吓、纠缠不休,将自己正义化并将对方妖魔化,让本来就
浮躁的心理状态更加混沌亢奋。即使真是面对着贪官污吏或者社会
渣子,也丝毫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情况复杂化,甚至造成亲者痛
仇者快、气头过后后悔不迭的后果。既然认识到动辄无名火起是当前
普通人心理上的常见病多发病,那么,我们除了应该特别注意调理自
己的心理状态,维护心理健康外,就还应该在心上栽棵含羞草。当别
人无名火起,燎到你身上时,心上的含羞草马上闭叶垂株,不应战,不
还口,最好是反而心平气和,报以微笑,予以宽容。待对方的急风暴雨
自动平息之后,心上的含羞草再重伸枝条,张开叶片。如果那时可以
沟通,再摇曳多姿,娓娓交谈,或者因为本非什么关乎原则的大事,则
一笑了之,礼貌离开,未为不可。
    倘若我们这个社会的每一成员,都能在心上栽一棵专司人际交往
的含羞草,每当一方心理上的无名火袭来时,另一方都能收敛退让,
 不把生命力内耗在无谓的争端上,那么,无论在家庭、单位还是公众
共享空间里,都会减少许多大嗓门的詈骂吵闹声。而且,也只有由这
样的心理健康的群体所构成的合力,才能对贪官污吏与社会颓风真
正击中要害,从深层解决问题。
【作品简评】
  本文从尸位朋友莫名地冲自己发脾气谈起,联想到社会上人们普遍
存在的焦虑、浮躁的心理状态,极易在某种外因的诱发下,喷发无名之
火,和别人产生无谓的争端。作者由此告诫人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维
护心理健康,同时提出应对这种纷争的妙诀:在·趾栽棵含羞草,遇到
无名火袭来,就闭叶垂株,收敛退让,直到对方风停雨歇,再舒展枝叶,
平心静气地沟通交流。本文巧妙地以含羞草为喻,来说明应对争端的方
法,取譬精当,形象生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