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境内的道观,当数建于元代的山海关“三清观”。三清观位于山海关城西关北侧,据传是元代全真道人丘处机(也叫丘长春)在北京建白云观后,在此所建观。山海关三清观为全国72座道教丛林之一。原观内大殿供奉三清始祖(道德天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我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去三清观玩耍,记得大殿内有避尘珠,殿内一尘不染,干净整洁,泥像高大慈祥,造型优美,金铂闪闪发光,鲜艳夺目,长年香火不断。特别是东侧殿里供奉的“瘸拐李”佛祖,非常灵验,你不论身体哪个部位疼痛,只要拜完神像后,将骨药贴到痛处,过几天准好。所以“瘸拐李”的香火极盛。山海关三清观南北长 74.3米,东西宽57米,占地面积4235平方米,院内除松柏、大杨树外,还有一棵元代种的蟠龙松,高5米,树干周长2.50米,树冠如龙,松种罕见。原有三位道长在此观持奉,可惜“文革”(1966年12月)“红卫兵”将此庙毁坏,直至灵气散尽。虽然2002年道观重修,却全貌全非,昔日风采荡然无存,香火稀少。 山海关栖贤寺,又名角山寺,位于角山大平顶西北山间东领长城。是供奉佛、神、儒等众神之祥地,是山海关城诸神护卫之圣地。寺正中为“观音大士殿”、殿西有“龙井”,上建“龙神祠”,为祷雨取水处。 东厢有明萧显读书处。西院有“角山精舍”。据传为明尚书詹荣【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作战有功,代行尚书职权,嘉靖三十一年(1552)病故。】读书处。清光绪元年(1875)改建为“关帝庙”。西为“桓侯祠”,西巅为“甘露亭”,寺之东岩建“魁星阁”,转而北上为“文昌宫”宫之东为“星宿坛”,又东为“孚佑宫”,再东为“经畲别墅”。是众神云集之地,也是风景秀丽之游览胜地。 山海关天后宫遗址,原名天妃庙。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南海村西石河口东。据《临榆县志》载:天后宫有二,一在城西北,一在南海口“水佑寺”西。明初【洪武三年(1370)通海运时建。清乾隆九年(1744)知县(临榆县)钟和梅重修。庙额“珠宫涌现”为清乾隆御笔。明天顺八年(1464)秋七月始复建,天顺九年(1465)年冬十月竣工。复建后的天妃庙规模很大。三进院落,坚致华敞,足历永久、天妃娘娘居大殿正中,从神于壁间,威仪沧沧,森列左右,远近香客,特别是出海渔民,莫不肃然起敬,香火旺盛。】很可惜,建国后由于破除封建迷信,1958年,将庙拆毁,仅存遗址。 山海关二郎庙位于山海关城西北4公里,占地面积1296平方米,总占地9070平方米。原建有正殿、偏殿。乐寿亭、可琴亭、望岛亭,早年坍毁。遗址还存古松一株,高约15米,傲然挺立在首山之巅。孤独地期待着重修二郎庙的信徒的到来。 山海关孟姜女庙,亦称“贞女祠”。坐落在距山海关东6.5公里望夫石村北丘陵上。始建宋以前(960),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主事张栋重修。崇祯年间(1628-1644)副使范志定重修。民国十七年(1928)奉天张作霖重修。建国后,1956年秦皇岛市政府重修,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海关悬阳洞位于山海关城东9公里黄牛山腰,是自然形成的花岗岩洞。洞口南侧原建有砖结构阁楼,高三层。神龛供奉“三清”后部神龛供奉释迦牟尼佛祖,两旁塑十八罗汉,是佛道合一的仙洞。前洞高13米,宽14米,进深37米,后洞长70米,宽1-5米,前洞内两壁刻有“悬阳洞”、“万古流芳”、“紫塞桃源”、“通天幻境”、“天眼接地”、“一窍通灵”、“地海天观”、“清虚凌空”、“洞天福地”等历代皇帝和文人黑客所题。是“修真善性永在天宫”的胜地。 抚宁县娘娘庙遗址,位于坟坨乡范名庄西1000米太平山东坡,殿址西山峰下有岩洞,人称“仙人洞”,洞口上有方横嵌石匾,上刻“太平山”三字。 青龙背牛顶太清观,位于老岭南麓,海拔956米,因石峰如柱,后石如牛而得名。背牛顶峰分三级,面积为0.25平方公里。背牛顶太清观始建于辽代天庆年间(1111-1120),明正德十四年(1519)僧人佛海凿井建庙,带徒重修背牛顶。明隆庆、万历年间(1567-1619)参将谷永(字承功)修建无梁殿。崇祯五年(1632)僧人慧良拓大金光洞。太清观原为宏量寺上院。清道光十年(1830)满州都统钟至秀弃官到此遁入玄门,改宏量寺为太清观。清光绪八年(1882)6月,钟至秀受皇封为“护国长寿灵峰普济真人”。太清观现存山门无梁殿,石刻、七眼井、碑林、钟架、金光洞等遗迹。背牛顶常现云雾弥漫之象,素有“兜锦世界”之称。 青龙五凤山道观,在狮子坪乡前擦岭林西五凤山上,海拔210米。建筑分布为前殿、后殿、东西耳房偏殿。前殿面宽三间,进深一间,硬山顶、门楣、拦额均为三段式彩绘。后殿装饰彩绘与前殿相同,殿内四壁绘有十八层地狱,六道轮回壁画。后殿原有经幢,现只存六棱幢体。整个道观占地1275平方米。相传,凤凰曾落此山,帮得名五凤山。 另外昌黎的范公洞、北戴河的海神庙、山海关的海神庙、海港区的三官庙等也都为道教寺庙。 综观秦皇岛地区的道观,在建国前和建国后初期为鼎盛时期,“文革”后逐渐萧条,目前,除在“秦皇求仙入海处”新建的道观外,道教处于低潮时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