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本博文背景音乐为“滚滚长江东逝水”,敬请欣赏。
襄樊有全国范围内最长最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有“华夏第一城池”美誉。

襄樊其实是襄阳与樊城的合称,在古时是两个城市,隔着汉水相望。襄阳的名气似乎更大些,当地有说法: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琢磨起来很有些意思。
在襄樊,无法不联想到历史,太多虚虚实实的故事发生在这里。仅一部《三国演义》,就有太多精彩笔墨滴落于此,如三顾茅庐、水淹七军等。
还有岳飞收复襄阳之战、李自成进占襄阳之战,这个“兵家必争之地”见证了太多的金戈铁马、风云际会。当然,还有那部《神雕侠侣》,郭靖抗击蒙古大军,杨过小龙女……
从东门口登上古城墙,来到仲宣楼。站在最高处,历史的沧桑扑面而来。
仲宣楼是为纪念“建安七子”中成就最大的王粲而建。王粲字仲宣,旅居襄阳的16年是他文学成就最辉煌的时期。

漫步来到昭明台,这座汉唐风格的楼台是为纪念南朝昭明太子萧统而建,昭明台如今已经成了北街的标志性建筑。
北街很值得一逛,是襄阳城里一条古色古香的街道,号称“全国最长的步行仿古街”。两旁排满了茶馆、字画铺、风味小吃店等。街上人还比较多,挺热闹的。
北街走到尽头就是小北门,也就是临汉门。当年武昌起义的革命军就是从此门攻破襄阳。小北门外,汉水就在眼前。老人、小孩悠闲地在新建的滨江大道上散步。
襄樊最不缺的就是名人了,除了米芾,还有伍子胥、刘秀、庞统、杜甫、孟浩然……而最为人熟知,尤其襄樊人最引以为傲的,则是诸葛亮。
乘坐公交前往古隆中,诸葛亮在这里孕育形成了他的主要政治见解《隆中对》,群雄纷争的天下形势被隐藏在隆中的一双慧眼所看穿。

一个人漫步登山,景区内游人不多,倒是体会了别样的幽静。

隆中出名较晚,名人题跋没有南阳武侯祠那么多,但我感觉这个地方更像隐居之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隆中,就是这样的地方吧。
傍晚来到米公祠,就是著名书法家米芾的故居。

祠中已经很难觅到多少原貌原物,院中绿树浓荫,墙上写满米芾的作品,幽静自然。

襄樊荡气回肠的历史已成昨日。米公祠外遥望小北门,汉水从眼前缓缓流过,一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