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报业突围之路在于“云发行”

 東泰山人 2014-02-02

大洋新闻 时间: 2014-01-09 来源: 信息时报 作者: 陈川

 

  本版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陈川

  报业寒冬?纸媒将死?面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近年传统纸媒生存环境的恶化已是公认的事实。在坚守纸媒的同时,报业人士也在积极寻求突围之路。近日出版的《中国报业突围之路》首次以发行为突破口,提出未来报业要突破数字化转型中的盈利瓶颈,自救之道在于云发行

  三位作者徐正龙、苏家翔、文之强都是报纸发行行业老枪,他们身处发行前线,对报业的变化最敏感,对报业的艰难现状深感心痛。他们都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中国报业的第一次市场化转型,在今天面对媒体第二次转型,他们大胆设想将云计算技术运用在报业发展上,将数字化新闻资讯内容通过各种手段传递给读者,并实现盈利。这正是目前转型中的报业急待解决的难题。

  用徐正龙的话说,就是三个卖报纸的,向转型中的中国乃至世界报业贡献了自己的思考,希望能给在寒冬低迷中的报业人一点积极的正能量,如果能给中国传媒人一点启发,一些思路,善莫大焉。我们相信,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春天不会远了。

  中国报业第二次转型也要从发行开始

  信息时报: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崛起,传统纸媒生存环境的恶化已是公认的事实。这本书的出版适逢其时,这是怎样一种机缘?

  徐正龙:我做报业发行20多年,近年看到互联网来势凶猛,报业转型困难,发行人员在水深火热之中,有什么办法解决呢?不知道,很痛苦。2004年,我曾经写过一部《发行有道》的书稿,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出版,一直觉得遗憾。

  今年3月,文之强和苏家翔来南京的我家。在南京期间,我们参观了一家科技公司,是致力于为报纸数字化转型搭建发布平台的公司,生产了可以看报的大型触屏机器,先进技术让我们赞叹不已。

  我们都干了十几二十年发行,原来都是在一起战斗过的同事,一直在发行最前线,对报业发行可以说都是老枪了,传统发行的艰难让我们常常感慨万千,经常在一起探讨报业问题。受到这家科技公司的启发,又有《发行有道》的基础,回广州后,我们决定着手写这本书。  

  信息时报:近年从报业角度出发探讨传统媒体与互联网融合,转型盈利模式的书也有一些,你们认为这本书和其他著作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文之强:我们看过其他一些著作,主要是从笼统的大形势讲报业怎么转型,而我们是从发行这个着手点开始,深入进去。范以锦的评价是,相对比其他学术著作,我们这本书的实操性更强。

  一家报纸可以没有广告,但不能没有发行,发行是生存之本,广告是致富之本。大家都知道报业困难,都知道要向互联网转型,但具体怎么转,不知道。报业首先是一个企业,盈利模式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也是至今为止其他书都没有解决的。像现在很多报业开发APP,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做网站,这些探索也有赚钱的,但对报业来说还是很不够的,形成不了一个盈利模式,而我们的云发行系统解决了这个问题,也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  

  信息时报:这本书对报业同行的启发是什么?

  徐正龙:我认为,这本书有两点值得报业同行关注。

  第一,报纸的销售规律是二次销售,第一次销售是发行,第二次销售是广告。没有第一次的销售成功,第二次销售的广告就无从谈起。

  互联网时代,我们认为,报业二次销售的规律依然不会改变。很多人对此是怀疑的,说互联网都是看点击率了,不需要发行了,但互联网是没有边界的,而特定地区的广告主还是希望产品能在特定地区发行,所以发行的规律依然没变。

  第二个亮点,报业必须向互联网转型,而且必须像第一次转型那样从发行开始。报业第一次转型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报社自办发行,是发行先行的。现在第二次转型,我们认为还是要以发行作为突破口,只不过第二次转型的发行是云发行。为了适应互联网的规律,在书中我们提出了云发行的概念。

  云Pad由报社定制内容,读者随时看到新闻和广告

  信息时报:刚才你们提到云发行这个概念,认为这是媒体转型盈利的突破口,什么是云发行?

  徐正龙:云发行,就是云载体的发行,是云计算技术在报业发展上的综合运用和系统工程,就是将数字化新闻资讯内容通过各种手段传递给读者,并且实现盈利的过程。

  传统报业以报作为载体的时代,运营和盈利模式很成熟,但现在这种模式出现了问题,问题在哪里?就是载体的问题。因为报纸这种载体不再受青睐,大家把视线转移到各种各样的上了,这就是市场导向。互联网就是分享,互动,超链接,即时,现在智能手机就像人的器官一样,不可或缺。所以我们报业转型要做的,就是跟着读者的视线走,首先在上实现突破,然后围绕这个载体展开各项工作。

  但现在电子载体也很多,如PC,阅读器,Pad,手机,哪种最方便?我们认为使用平板电脑读报是所有移动屏中最方便的,也就是云Pad

  现在的报业APP,读者不主动打开的话就无法实现二次销售,云Pad最重要的是,由报社定制内容。这个Pad表面上跟其他平板电脑一样,功能也一样,但在这个操作系统里,报社必须做手脚,深层定制新闻和广告一起的版面内容与操作系统,界面是报社规划好的。读者每天必须一页页翻过我们的报纸后,才可以进行其他操作。此外,云Pad要便于携带,读者可以免费看报,随时看到报纸,随时看到广告。

  

  信息时报:市面上也有其他平板电脑,对于报纸的读者来说,云Pad的吸引力是什么?

  徐正龙:我们首先针对的是报纸的老订户,因为他对这张报纸有感情。我们以远低于同类平板电脑市场价的价格,将云Pad送给读者,让他们预订三年报纸。

  云化后的报,可以超链接,可以分享,可以点击,连广告都可以做到视频化和音频化。在报纸内容之外,其他功能跟别的平板电脑一样。这本身就是一个改变了的世界,读者阅读习惯也会发生变化了。

  苏家翔:云Pad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随意调整字体大小,方便个人所需。看新闻还可以互动,评论。我觉得现在是做云Pad的最佳时机,因为现在读者对报纸还有感情,还有阅读习惯。

  报魂是云发行的基础和命脉

  信息时报:从传统纸质到数字化的云发行,对传统报社的影响是一系列的。首先对发行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徐正龙:以后发行人员不是上门订报了,而是改成推销云Pad。云发行首先对发行人员来说是一个解放,现在发行人员很辛苦,披星戴月送报,但薪酬不高,所以留不住人。未来三五年,假如30万订户中有20万都拿云Pad了,那有多少发行人员被解放出来了,他们就可以去做电商物流。对报业来说,节省大量人力资源,也可以搞电商平台。

  当然,云发行对发行人员的要求很高,他要懂互联网,要有现代思维,善于沟通,向读者推销。因为改变人的思想很难,但思想一旦改变了,世界就变了。要让读者接受云发行,需要发行员去说服,去沟通,所以我们说结果是想出来的,发行是说出来的,团队是打出来的,一定要创新才能突围。

  信息时报:对采编的要求和改变又是什么?

  徐正龙:其实,云报还是,报魂是云发行的基础和命脉。所谓报魂,就是报纸的精气神,是报纸秉持的立场和弘扬的价值观,如真善美,公平正义,惩恶扬善,这些力量最终汇集成报魂,影响社会。如果一家报纸没有报魂,就像一个人没有灵魂一样,读者不会喜欢看的,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

  文之强:报社结构将发生根本变化,营销中心将会是发行部和广告部的融合。内容中心更强调数字化的内容,发布的有可能是经过改进或转化的采编内容。这对传统采编是一个挑战,因为云Pad涉及到视频,后台,记者编辑都要向这方面转型。

  未来十年报业是双腿时代

  信息时报:现在对报业纸媒的悲观论调不少,能否预测一下未来报业的发展趋向?

  徐正龙:未来十年,中国报业一定是双腿时代。一条是传统的印刷版报纸发行,另外一条是数字版发行。

  传统报纸将来只是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不是主流,但美国学者菲利普.迈耶说报纸正在消逝,又太悲观了。人是习惯的动物,新媒体有冲击,但不会立即取代纸媒,两者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行不悖。

  如果报业能运用互联网发展的优势,摒除传统报纸发展中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因素,那么我们报业将会顺利实现由单靠纸质媒体的一条腿向拥有纸质媒体和数字化媒体两条走路的转变。  

  信息时报:你们期望这本书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徐正龙:我们提出的不是唯一的办法,也预计到会有争议,但不怕,起码我们行动了,先做了再说嘛!我们最终目的还是想改变人们的思想,尤其是报社大佬们的思想。其实就是一层纸,捅开就明白了。

  文之强:我们在后记中也写到,不企望立下丰功伟绩,只希望能在报媒行业留点痕迹,也就不枉我们在报纸行业行走多年。所以本书若能给发行行业一点启发,我们就满足了,若能给能报业转型带来一点思考,我们就十分满足了。

  作者简介

  徐正龙

  江苏南京人,号称发行老枪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南京创建了首家民营报刊发行公司。后辗转海南,广东,2001年加盟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至今,期间多次在全国发行论坛和交流会上发表演说。

  苏家翔

  广东雷州人。自2001年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工作至今。精于发行基层管理工作,对发行管理有独到见解。

  文之强

  河南信阳人。早年做过中学语文教师,后从事报纸发行、图书发行等工作,开办过图书发行公司。擅长营销策划和写作。

  点评

  我非常赞赏《中国报业突围》作者的探索勇气。路是要有人走的,也许开始时会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和争议,但一旦经实践证明是可行之路时,也就会被认同并跟着做。

  ——范以锦(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云发行不仅是个技术概念,也不仅是解决了网上发行通路和成本的问题,更是解决了报业向互联网转型中的落地问题,即报业向互联网转型的盈利模式问题。

  ——王楠(江苏联著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留美博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