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照片 北洋大学堂

 书楼寻踪馆 2014-02-04

“天津头等学堂”的名称首次出现在1895年的历史文献中。1896年,《申报》刊发招生广告,校名用的是“天津大学堂”。1905年5月后,改称“北洋大学堂”。这是中国最早的大学名称演变轨迹。

北洋大学堂前称为天津大学堂

中国首所大学——天津大学堂

1896年2月,盛宣怀最后确定“天津头等学堂”的校名为“天津大学堂”。同年3月1日在《申报》《新闻报》上刊发了“督办天津大学堂正任津海关道盛示”的招生广告,这是经过半年筹备后校名第一次在新闻媒体上亮相,标志着中国第一所大学的诞生。

在此之前,通过上海、天津两地招生,“二等学堂”4个班招生额满,办学转入正轨。以后每年招生一次,成为常态。在此之际,盛宣怀亲自“代拟登招考天津大学堂学生告白”,这份“告白”现存于上海档案馆。通过上海新闻媒体发布招生广告,同时公布了新校名,标志着建校筹备阶段完成,大学堂步入发展新阶段。

在上海图书馆,还藏有丁家立在1895年9月10日撰写的英文规划书,里面也使用了“天津大学堂”这一称谓。这一珍贵史料,与盛宣怀档案相印证,证明“天津大学堂”是中国最早大学的校名。

北洋大学堂前称为天津大学堂

“天津大学堂”这个校名,还得到美国国家档案馆有关驻津领事馆档案的证实。由于1895年至1896年丁家立担任美国驻津副领事、署理领事,又兼大学堂总教习,他的领事馆档案可信度和准确率高于其他资料。该档案中明确记载的就是“皇家天津大学堂”。

王休植,浙江定海人,举人出身,曾担任北洋水师学堂会办等职。1896年底,接替伍廷芳出任大学堂总办。他在1897年5月,《致盛宣怀函》的信皮上赫然落款为“天津大学堂”。

北洋大学堂前称为天津大学堂

“天津大学堂”这个校名在学子中间广为认同。长于校史研究的第17任校长李书田在《北洋大学过去五十三年》一文中明确指出:学堂“初名天津大学堂。”

1903年4月,学堂在西沽复校后,校名仍使用“天津大学堂”。本市文化学者张诚先生手中珍藏着一张“天津大学堂”的历史照片。他曾逐街逐巷研究、搜集各类历史照片数万张,多为珍贵孤版。这张照片中有一座城堡式的门楼,门楣上方镶嵌着一块大幅门匾,上刻有楷书“天津大学堂”五个大字,是十分珍贵的历史物证。

袁世凯改称为北洋大学堂

1904年3月,“天津大学堂”在西沽复校后开始招考新生。校方在《直报》上连续三天刊登“天津大学堂启”,这也证明了张诚收藏的老照片内容准确无误。

北洋大学堂前称为天津大学堂

对此,袁世凯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六月关于《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奏为缕陈直隶历年学务事折》中说:“以天津大学堂设立多年,程度颇高,业经分设专科照章作为大学,即名北洋大学堂。”皇帝朱批:“学部知道。钦此。”

北洋大学堂前称为天津大学堂

1911年,《直隶总督陈燮龙奏为北洋大学堂办学出力各员事折》中指出:“北洋大学堂原名天津大学堂,至三十一年四月改为今名。计自开办至今,已逾十五学期之久。”

北洋大学堂前称为天津大学堂

众多历史资料表明,“天津大学堂”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最早建立的大学堂,直到袁世凯时代才改称“北洋大学堂”,并把新校牌匾悬挂在校园大楼正门的门洞上方。1946年在庆祝北洋大学堂五十一年校庆上,有位校友送了一副长联。上联说:“西沽奠基,北洋定号,发祥于甲午媾和以后,树大学教育之先声,半个世纪,阅尽沧桑,栽遍桃李,人才萃朝野,今誉著瀛寰,堪与剑桥牛津名媲美。”道出了“天津大学堂”和“北洋大学堂”的历史轨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