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性心理习惯让自己成为受虐者 “好心”阻碍孩子健康成长

 青衣问道 2014-02-05

女性心理习惯让自己成为受虐者


  爱情世界里人们普遍认为爱情模式应该是健康的、积极的,爱她,就该对她好,这样的爱情才是真实的。如果一边说爱她,一边虐待她,那么这个“爱”肯定是虚伪的。有一种错误观点普遍深植于大众意识与学术界之中:每一个女人都有受虐的人格特质。支持者的解释是因为女性喜欢强势的男人,喜欢屈服后所受到的折磨、摧残,所以女人鼓励男性压制她们。女性天生就是受虐狂吗?美丽健康活泼的女孩又为什么变成了被虐者?一个令人深省的问题。



  惠平是一位收入不菲的白领,今年25岁。新婚不久,惠平因病休息在家,见丈夫与钟点工小阿姨在客厅里窃窃私语了好久。等她走后,她小心翼翼地询问他们的谈话内容,不料丈夫像老鹰抓小鸡似地一把把她从被窝里拽出来,扔到了房门外,怒骂道:“看你再管我的闲事不……”然后“砰”的一声关死了门。惠平躺在地上惊恐得牙齿直打架,只觉得心中涌起一阵阵恶浪,那一刻甚至起了想死的念头。她伏在房门上哭出声来……这样的遭遇已远非一二次,从恋爱开始就这样,每次惠平都陷于惊恐绝望中,可最终还是放弃了反抗,既没有去死、也没有吵闹,而是选择了在门外求饶,等上几个小时,然后丈夫才满脸不屑地放她进去。





  然后惠平会做出感动的样子,伏在他的胸口,因这终于到来的赦免痛哭不已,像受了委屈的孩子看见了父母的微笑那样,而此时的他则像一个父亲或者大哥,抚摸着惠平的脑袋,轻声地安慰,亲密地亲吻,乞求惠平的原谅,惠平则因为他的忏悔,感动得死去活来。这一晚,夫妻性生活特别缠绵、够味……






  惠平以为只有她一个人在过着这样喜忧参半的日子。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妇女并不少,有相当数量的妇女,在男友或者丈夫的控制与“训练”下变成一个接受虐待的人。这类妇女的心理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体现为对不同意见、观念、行为的质疑、提问、抗议的随意性;

2.一旦受到侵犯、被辱骂或者暴力干预,她们就服输、投降、哀求;

3.当她们被接纳、受到鼓励与赞许或是被施虐者事后的忏悔与安慰而感动,完全放弃立场,甚至暗示他们可以为所欲为。经过几轮循环,这种冲突与解决冲突的过程成为一种固定的心理习惯,久了就会不自觉地陷入这个怪圈,使这种解决冲突的方式成为相处模式。最后,这种冲突过程在女性心理上被简化成为“为了得到丈夫行暴后的安慰,以及由此引起的身心刺激,宁可付出被暴力侵犯或心理虐待的代价”这样一种状态。










  在以前的历次冲突中,惠平都是依据这个模式苦中作乐、苟且偷安的。更多时候,她是无意识的,是身不由己地受心理惯性的驱动而“自讨苦吃”,但这一次她却感觉受到了严重伤害,丈夫事后的甜言蜜语,已远不能弥补她病中受到暴力侵犯导致的身心创伤,并且,她由这次的被侵犯,引发了对自己生存状态的反思:“为什么我会落到这个地步?”

惠平绝对不是个生来便喜欢被虐待的人。大学时期她是众多男生心目中圣洁的白雪公主,将毕业时,剽悍勇猛的足球队长(如今的丈夫)以其木讷的憨态与独特的求爱方式——在生日派对的舞池中当众亲吻了她,而获得她的芳心。一年后他们结婚,其后的两年是惠平生命中的黄金时代,他们引进风险资金创办公司,但由于缺乏经验,公司终因撑不下去而倒闭。惠平因其形象与优秀的外语水平很快便应聘成为外资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丈夫因其一时难有合适的工作而无业在家。丈夫因为自己成了靠妻子养活的人而陷于忧郁中,他认为是惠平没有很积极地配合他才使他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中,两人之间常有矛盾产生。





  丈夫的这种状态在惠平的心里又引起了怎样的反应呢?她觉得丈夫的不愉快是情由可原的,没有工作的男人自尊心会受到伤害。继而她又认为,也许是自己职业发展的顺利无意之间羞辱了他。惠平为此千方百计地弥补自己的“过失”,想不露痕迹她支撑起他的自尊,每月领到工资后,她只给自己留一点零头备用,其余的尽数交给丈夫自由支配。丈夫很快便适应了这种生活方式,每月掌控着她近8000元的薪水,过着衣食无忧的悠闲日子,还找些年轻漂亮的小姑娘来家做钟点工……惠平为了让丈夫高兴,一心只想做得更好,她并不在乎丈夫与别的女人过往甚密,虽然,连她自己也不知是出于什么心态。




  要过节了,惠平从工资中扣下1000元钱,说要去给母亲,让她过个宽余的春节。丈夫立刻沉下脸来,显出极不满意的神情,惠平很难接受他的反应。再后来她又发现丈夫与小阿姨眉来眼去有些异样,而自己与丈夫却显得越来越生分,这时,惠平才对自己的生活状态重新审视起来。她试图改变现状,努力与他沟通,并不再想把薪水全额上交,无奈,为时已晚,丈夫发现惠平有反抗的念头,便制造事端,采用辱骂、暴力等方式对她进行身心虐待。每次冲突,惠平都悲痛欲绝,她又每每含辱忍下来,经由多次的施虐与受虐过程,终于使他们夫妇双方心理都扭曲异化,惠平则习惯了以受虐的代价来获得他的抚慰,从而得到刺激与快感的相处方式。这就演变出文章开头那一幕。然而这次,她不甘再遭受蹂躏,要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心理支持。





  分析与建议:性别歧视是导致女性接受虐待的文化条件。


  通过惠平的经历,我们可以感知她是怎样步步后退,最后无奈地成为一个“受虐者”的过程,也可以想象她丈夫的虐待本性是怎样步步形成的。表面上看似乎是惠平在鼓励和暗示丈夫来虐待自己,然而我们撇开现象上的因果互动,可以窥见惠平作为女人之所以无奈地承受虐待的人格、心理上的弱点,而这些弱点并非是她个人特有的,而是作为第二性的女人共同的弱势。造成女性心态行为弱势现状的文化与现实因素是深刻而广泛的,并且具有连锁反应。长久以来,男尊女卑的权力关系是造成目前女性特质发展的基础条件。性别歧视是导致女性易于接受虐待现实的文化条件。它是一个庞大的压迫体系,包括语言、社会经济、心理与政治层面。不愿屈从于男权社会规则的女人会遭受严厉的矫正。男人的虐待便是强迫她们服从,科技社会的文明解放了女性的智力、能力,使女性能从事和男人同样的各类职位,但是却未能全部或大部分解放女性的心理和精神,她们长期处于男权社会的阴影中,人格缺乏独立性,情绪是消极的,心理是扭曲的。惠平因其能干而挣得高薪,本是可喜之事,可她却因自己的成功愧疚不安,并因此接受虐待。而她的丈夫,一面因妻子的能干而嫉妒得心理变态,一面却心安理得地挥霍她的财富,他们夫妻不正在实践前面所述的男权社会的伦理道德吗?虽然说它在现代社会的家庭关系中显得如此地不合理。




  在动机上,女性更多是为孩子、家庭而忍辱负重。她们在需求上更多是追求精神、心理、情感的满足,因她们难以直接以权力与行动满足实现自己,只能退而求其次。我曾与惠平仔细地探讨使她忍受虐待的心理成因,她描述道:“每当下决心破除这个家时,孤独的感觉会使她很恐惧,成为她忍受的动力,还有二人初恋时的甜蜜与快乐,‘我们曾有过那么亲密的过去,我又怎忍心使它失去’,于是我便想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最终能够令他感动,追回以前的好时光……” 现在,惠平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心态,也明白了丈夫所作所为的意义,6个月后,她提出离婚,协议离婚不成,她终手向法院递交了离婚起诉书,同时搬出了那栋屋子。对她来说,醒悟的还不算晚。

  受苦的女人别以为为男人受苦会苦尽甘来,事实上当你习惯受苦时,他已经习惯享乐,你愿意永远这样吗?






别做被物化的女人

        很多女人被物化了。

      其中有些情况是因为男人看不起女人。他们保留着封建社会的大男子主义,基本上还端着“唯小人与女人难养也”的思想,女人在某种程度上是物件,是财产,是暖被窝生孩子的工具。他们只是用娶到什么样的女人拥有什么样的小三来彰显财力、权利和魅力。所以,在他们眼中,女人没有灵魂,她们只有脸皮、子宫、双乳和用来干活的两手两脚。他们可能对你拳脚相加,不闻不问,也可能对你呵护备至,问寒问暖,但本质一样,心灵从不交集,他们不明白男人和女人除了身体还会有什么交集可言。让你别管男人的事,男人的世界女人怎么可能看得懂?他们也不会关心女人的事,在他们看来,女人吃饱穿暖还有闲钱穿戴人生就已经很圆满了。


      还有时是因为男人不懂女人。他们对女人的了解只限于三围。他们觉得女生很奇怪,无缘无故的生气,又无缘无故的傻笑,所以,在他们眼中女人就变成了洋娃娃,他们小心呵护你,宠爱你,但是,所有的招数来自于工具性条件反射,送玫瑰花你就会破涕为笑,所以他就总送你玫瑰花,但事实上,他搞不懂女人为什么喜欢这种又贵又没用的鬼东西,也不明白为什么偏要找快递送到公司。没错,你就像个科技化现代化的宝贝,他喂你水,陪你玩,但是你们活在两个世界,你只是一种没有思想或者令他搞不懂思想的娃娃。


      还有很多时候,是女人把自己物质化了。他们身着性感洋装是为了勾引男人,不,是吸引有钱的男人,他们选择男人的条件永远是房子、房子、房子。她们好像是只需要遮雨蔽体,不需要心灵相通。他们像是会膨胀的小丑,只需要被不断喂养身体和虚荣,不需要用意识沟通。人生过得好不好和男人好不好完全可以用物质来衡量,既然你的生活中不需要出现主观或者灵魂,自然不会再有人把你当作是有灵魂的人。所以,你被物质化了,但这一次,不是男人的错,是你自行摘除了心脏,徒留了皮囊。


      基本上,我们鄙视将女人物质化的男人,但更鄙视将自己物质化的女人。








女人心理强大的层次


1,婴幼儿型:

这种女人是没有长大或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她们如同婴幼儿需要父母的照料那样,需要男人和周围人的照顾;她们的生活能力和人格的独立性严重欠缺,既不会照顾自己的生活,也不会照顾家庭;结婚以前她们严重依赖父母,结婚以后严重依赖老公;

她们是变相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子哥”,于旧社会真正的公子哥不同的是:她们是想指使和使唤男人的女人,她们如今没有世袭的高社会地位而还想享受那样的地位;她们有旧社会里裹脚的地主老太婆使唤长工那样使唤丈夫孩子的心理;说白了,她们就是相当或只能当21世纪的“剥削阶级寄生虫”的女人;

这样的女人是家庭或家族的消费者和破坏者;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社会资源的男人,可考虑娶她们回家,让她们好好消费自己家的万贯家产,用千金购买她们“幸福”的一笑;

2,  自我中心型:

这种女人是万事以自我为中心,她们自己是评价和审视世界的标准和尺度;世界上除了她们的好坏喜恶之外没有其他的真理;她们是极其感性的一类女人,不喜欢或排斥理性,她们内心里拒绝和不容纳比她们能力更强的男人或比她们事业更发达的男人;说白了她们的内心有一定的女皇女王情结,希望自己的男人和孩子就象侍奉女皇女王那样侍奉自己;

一般来说,她们的婚姻家庭生活都不太理想,即便是她们跟理想的男人生活,她们也会把自己的婚姻家庭搞的乌烟瘴气一塌糊涂;只有甘愿当她们的奴才的严重妻管严男人才能跟她们过一辈子;她们的家庭一般来说不会过白领阶层以上的生活,这样的女人只适合过蓝领或蓝白领社会阶层里的比较艰难困苦的生活;

碰到这样的女人的男人,就不要奢望事业有成飞黄腾达,她们会成为男人事业和生活发展的严重的绊脚石;只要自己的婚姻家庭不合她们的心意,她们会竭尽全力破坏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男人的事业,直到她们掌控家庭里的全部权力和几乎全部的生活发展资源为止;

这样的女人的家庭的好坏和婚姻的长久,主要取决于这样的女人的天赋城府和各种能力上,很难指望这样的女人能养育出超过自己的后代;贫穷和困苦的生活将伴随她们的一生和她们后代的一生;

3,  成熟独立型:

女人的成熟意味着她们具备相当高的理性,而且作为女人她们还不缺乏女人的感性;作为独立型的女人,她们还具备一定的社会生活能力,家庭生活能力,以及处理和解决各种事务的意志力和行动力;

一般来说,她们能处理好自己于自己丈夫,自己孩子之间的各种关系,把自己家庭营运的比较不错;在单位里,她们也处理好上司下属和各种同事之间的工作关系,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单位里,她们都可以独当一面;不过,让她们在家庭和社会里做出比较出类拔萃的贡献和作为,就比较难为她们;

这样的女人,一般来说能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生活;不过,让她们自己飞黄腾达或让她们成为能飞黄腾达的男人的贤内助,就欠缺一些基本素质,能力和资质;她们可以成为社会的中坚,但是她们很难成为带领自己家庭跃进更高一个社会阶层的领导者和主导者;

4,  同甘共苦型:

这样的女人内心足够强大,她们强大到能承受生活和社会的各种风雨和风浪;在她们的心理结构和人格特征里,坚强的意志力和强大的理智力是她们显著的特征;她们作为女人,也不缺乏女人的感性,一般来说,她们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对自己中意的男人,她们一般都能做到从一而终,坚贞贤淑,体恤和爱护家人;能让自己的家庭更上一层楼是她们内在的能力和天赋资质;

在社会生活中,她们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会人云亦云,盲目跟从社会的潮流;--这一点是她们能把自己的家庭提升一个档次社会阶层的内在根本;她们一般都具备金领社会阶层的能力和素质;

她们既能照顾和管理好自己家庭,也可以成为自己丈夫事业的贤内助,当丈夫的事业和生活遇到大风浪的时候,她们也可以充当家庭和丈夫的主心骨,能代替丈夫承担一些重要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

5,  家庭家族的顶梁柱型:

这样的女人一般来说具有强大的生活能力和意志力,胆大心细,有勇有识,个别的女人还具备有大局观和有雄韬伟略;她们不仅具备坚强强大的意志力,也具备超出常人的智慧;她们天生具备一定的领导天赋和指挥资质,当丈夫的各个方面能力和天赋素质低于她们的时候,她们自然而然地充当家庭和家族的顶梁柱和主心骨;

对于她们来说,养育好孩子们和管理好自己小家庭是小菜一碟;只要她们的丈夫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她们一般都把自己家庭和家族管理的不错,她们既有能力带好后代,也能处理好公婆和兄弟姐妹等各种家族关系,也能让自己丈夫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在单位职场里,她们也是拿的起放的下的能人,只要她们一心一意地搞事业,她们一般也能当比较典型的女强人;她们一般都能英明果敢和果断地处理好自己家庭和事业的各种事务和关系,按理说她们是天生属于金领阶层的女人,只要她们的丈夫和家庭不是那么一团糟,她们一般来说,都能做到使家庭和家族的事业有成兴旺发达;










我被强势老婆压迫的只有屈从

  每个男人的心里,都会有一张照片,描绘自己理想中的妻子形象。大部分男人,都希望她小鸟依人、温柔体贴,不但对自己崇拜有加,而且做起家务来各项全能。但是现如今,失望的男人越来越多。

  他们发现自己的妻子穿着干练的职业装、操着好几门外语,开始频繁地出席重要的商务会谈,而不再挎着菜篮在自由市场里讨价还价;他们还发现自己的妻子挣钱越来越多、职位越来越高、说话越来越冲,在社会上的门路也比自己不知道要广多少倍。失落、尴尬、痛苦……当男人的自尊受到挑战时,他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受到来自妻子的压力,而家庭中的硝烟就这样悄悄燃起。

  面对强势老婆,身为丈夫的我们究竟怎么办?我们不可能让时代的车轮倒退,与其在变化中痛苦,不如在变化中适应。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都需要共同面对这样的变化,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婚姻之船继续乘风破浪。

  妻子高升后我成了家庭主“夫”

  夜色阑珊,落地窗外,回家的人群来来往往。桌上的饭菜早已经放凉了,张浩孤零零地坐在沙发上狠狠地抽着烟,在烟雾缭绕中,他困惑地回忆着家里昔日的温馨,可惜那些温馨已一去不返了。

  花两个小时辛辛苦苦做了妻子爱吃的糖醋排骨和儿子喜欢的红烧肉,结果儿子回家后,只看了一眼,就对他说:“爸爸,你给我钱,我要去吃麦当劳。”而本来答应早点儿回家的妻子却不知还要等到何时。

  不知是在什么时候,家对于妻子沈星来说更像一个旅馆,来去自由,只是一个睡觉的场所。这些改变,具体是从哪天开始的?张浩想不起来了,是从沈星做了商务律师,赢了几个大案子之后吗?

  生活的轨迹无法预料。当初,身为一家国企副总的张浩,鼓励妻子去考律师证,只是希望她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却没想到时光变迁,如今自己被人排挤,从副总变成了一个分公司的经理;而妻子的事业却像飞速旋转的车轮,疾驶向前。

  张浩的心理落差就像过山车,从最高点一下滑到了最低谷。他无法对人倾诉,别人听到后只会羡慕他:“有这么能干的老婆,你真是好福气,这家让你多省心啊!”对他因此而产生的苦闷,外人只会觉得不可思议。不错,没有亲身处于他的环境,无法深刻地体会到他的内心,体会到那翻江倒海的情绪。

  而作为妻子的沈星,却忙得挤不出时间来听他的抱怨。她一回到家,只会询问儿子近来的学习,讲述她最近遇到的案子,在她滔滔不绝的专业分析中,张浩本来微张的嘴慢慢紧闭了。是啊,现在的她不需要谁来教怎么做,只是要告诉你她现在做得多么出色。

  她变得十分忙碌,再不会像以前那样体贴地替他端茶倒水,按摩揉背;也不会在他不顺心的时候,用温婉细语替他排解愁绪。她变得爱数落人,随着社会地位的升高,她脾气越来越大了。

  张浩曾严肃地对沈星说:“我是个男人,在家里做什么都可以,但希望你能理解我,不要再说我。”但她听了就一声冷笑:“我知道你是个男人,现在我天天给家里挣钱,家里有什么事我也都尽量自己处理。我没时间做的时候,你不应该帮一下吗?你现在这样闲,做一些家务活不都是应该的吗?”

  张浩顿时哑口无言。以前他做领导的时候,家务活是从不沾手的。现在自己体谅她,想多做一点儿,结果不做被她训斥,做完了她又不满意。想请一个钟点工和保姆,她又死活不同意,担心别人手脚不干净,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

  结果张浩拖过两遍的地,她一回来张嘴就是指责:“你看你,既然做就要做得完美,你做不好我还得帮你收拾烂摊子,有什么意思呢?”然后再用她那做律师的缜密思维,给张浩分析出一二三条来。每到此刻,张浩的心就像是跌进了冰窖,他冷眼看着对自己说话的这个女人,这哪是妻子,分明就是一个管教,不再像个女人,没有柔情,甚至没有表情,只是一个冰冷的符号。

  张浩的家庭生活就像是失去水分的叶子一样,枯萎着,在秋风中萧瑟。张浩变得越来越沉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不知道该如何去笑了。在工作上,他的地位一落千丈;在家庭生活中,他也由主角变成了配角。儿子也是一出现问题就直接给他妈打电话,从不找他。以前不用做什么,但能感觉到自己在家里的威严和地位。现在在这个家,用沈星的话说,“他只配在家给我做饭。”

  吵架成了两个人的家常便饭。只要一见面,总会为一点儿小事吵得天翻地覆。相互看不惯,一个指责丈夫不像男人,一个指责妻子不像女人。最后,两个在外人看来温文尔雅的人竟大打出手。

  这样的日子对沈星来说也是一种折磨,她变得越来越不爱回家了。她在行业内已经是金牌商业律师,由于认真、高效,她每天都忙得像陀螺一样筋疲力尽,但有谁关心过她受的苦和累呢?她回到家一大堆的事还要等着她去处理,丈夫丝毫不能让她省心,反而总用话语来刺激她,给她添堵。“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家里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什么事情都要我来做。”

  儿子受他们的影响,学习成绩不断下滑。有一天在他们争吵最厉害的时候,儿子一摔门走了。张浩无意中翻开了儿子的作文本,有一段话让他触目惊心:“妈妈,你要是能常回家看看就好了;爸爸,你只要能笑一笑就好了。这就是我对你们全部的要求。”

  这么简单的要求,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都不过分。而两个人口口声声都是为了这个家在忙碌、在挣钱,到最后两个人的距离却越来越远,连儿子也成了无辜的受害者。

  夜色越来越深,张浩的眉头越来越紧锁,他不知道该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家的平衡已经被打破了,但让妻子辞职那是不可能的。他曾经无数次地懊悔,也许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要求妻子去努力上进,现在钱虽挣得不少,却丢了家庭失了爱。

  这些到底是谁的错?

  点评:

  这本应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婚姻:丈夫张浩和妻子沈星都事业有成,他们还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但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无奈而沉闷的婚姻,妻子和丈夫之间的关系剑拔弩张,丈夫不满妻子的不顾家,只忙于事业;妻子为丈夫的不体谅而感到愤怒。当吵架不再帮助双方沟通,沦为伤害彼此的利器时,两个人发现彼此越走越远。

  在这一个案中,家庭结构由丈夫主导向妻子主导逐渐转化,丈夫张浩的遭遇其实很有代表性。在现代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丈夫鼓励妻子发展自己的事业,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恰恰证明这些丈夫心胸宽广,希望夫妻双方齐头并进,提升整个家庭的层次。问题在于,如果当初支持妻子发展,那么就应该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去承担妻子地位提升后可能引起的家庭变化。显然,张浩只是“鼓励”妻子,但没有做到“支持”,更没有真正“接受”妻子的变化。

  即使没有做好准备,也不是没有办法来改善夫妻关系的。一方面,丈夫要学会跟妻子沟通。妻子在滔滔不绝地讲述时,并不是因为她想炫耀自己的本事,而是希望因此获得丈夫的注意。从根本上来说,妻子无论事业多么成功,她都希望从丈夫身上获得爱和力量,能够让她有勇气面对困难,继续坚强地走下去。所以,丈夫可以先将“面子”放一放,认真倾听妻子的心声,了解她的需要。如果妻子能够感受到你对她的支持和关爱,那么她就不会觉得自己的付出不值得了,也会逐渐减少挑剔,变得更加宽容。





“好心”阻碍孩子健康成长



  很多做父母的,因为对孩子太好,这也不许那也不许,怕出危险,怕生事端;要不就是担心孩子受委屈、不高兴,真的是捧着怕摔、含着怕化……但偏偏是这些好心和过分的溺爱,这种一厢情愿的父母的“好心”成为阻碍孩子健康成长的“坏事儿”。以下10件事不受孩子的欢迎,你最好不要轻易尝试。



  害怕孩子之间争抢

  故事:陈规带着妻儿回老家,当大人们一起聊天叙旧时,儿子也和小伙伴们玩成一片了。可不一会儿,院子外就传来儿子的哭声。出去一看,才知道小家伙是因为和别人争玩具给闹的。陈规妻子边哄边说:“他们是野惯了的孩子,你怎么能和人家抢东西呢?”

  点评:很多父母带着孩子出去玩时,常常会叮嘱:别和人家抢。因为他们都想做一个有教养的家长,希望孩子不去抢;另外,万一对方个头大,可能自己的孩子吃亏,退一步海阔天空,家长们早已深谙此道。实际上,孩子之间的争抢是否真的这么可怕呢?也未必。懂得争抢是人性的一种本能,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引导。可以尝试告诉孩子,属于自己的不妨争回来,自己喜欢的不妨去争取,但不能不择手段。如果孩子连争抢的本能都不具备,连争抢的勇气都没有,长大以后,面对竞争,谁又会去帮他争取呢

  对孩子的行为过分担心

  故事:有个朋友的妻子,为了方便给楼顶上的花草浇水,她在楼台旁边搭了个五寸多高的小木凳,每天她就站在这个小木凳上浇水。一次,她刚提上水准备上凳子浇花,却发现4岁的女儿早就爬上了凳子玩了,这可吓坏了母亲:“哇,孩子快下来!”

  点评:中国式的教育是家长处处呵护、担心孩子受一点伤,结果使孩子弱不禁风,遇到困难时总是一脸的沮丧,这样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如果你连爬上一张矮凳子这样的主动权都不交给她,那么以后她做什么都是战战兢兢。

  给孩子做说谎的榜样

  故事:吃过晚餐后,许勇坐在电脑前,正在为明天的销售方案该怎么做而发愁,电话响了,刚上幼儿园的女儿按下了免提键:“许勇吗?”“叔叔,我是蓓蓓。”“蓓蓓,你爸爸在家么?我们这三缺一,叫他快点来。”蓓蓓刚想叫爸爸,妻子看到愁眉不展的许勇,回话说:“不好意思呀,许勇这会儿有点事出门了。 ”

  点评:大人经常会无意中说谎,比如和同事通电话的时候,明明正在家里和孩子玩,却告诉对方正在写东西,为的是不让对方打搅……大人的谎言有时是善意的,却没有想到在孩子心里留下了烙印,到他也说谎的时候,大人有什么资格摆出一副“你不能”的姿态

  过分强调“赢”的观念

  故事:星期天上午,徐航和3岁多的儿子一块下跳棋,虽说徐航只是陪着儿子玩,纯粹是消遣,但小孩子的思维哪比得上成人?徐航不经意的一步棋,让胜利已成定局。这时候,儿子可不乐意了,看到小家伙哭丧着脸,徐航才回过神来:“哦哦,我下错了应该是放这里的。”随着他的悔棋,战局马上改观,儿子又重新露出笑容。

  点评:在每次孩子们有比赛时,最激动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他们的爸爸妈妈,他们会参与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比赛,例如帮他们钻空子,帮他们出主意,提醒他们正确答案……事实上,父母对输赢观念的强调,更容易让孩子处在输不得的处境之中,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把成功看得过重,从而让心理变得脆弱。

  害怕孩子向你提出要求

  故事:赵锦华什么都不怕,就怕带着5岁的儿子去逛超市,因为孩子一见琳琅满目的玩具就会乐得手舞足蹈,一会儿看中了一辆汽车,一会儿又想买个天线宝宝。满足不了要求就又哭又闹,让父母束手无策。

  点评:4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会主动跟父母提要求,甚至用各种方法来获得批准。因此,一些父母很怕孩子提要求,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拒绝,或者怎样做才能两全其美。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了,因此当他提出要求的时候,我们不妨听听他们的想法,和他们制定一个规划,如条件符合,就满足他的要求,这样,孩子在愿望满足时会格外珍惜。

  “付酬”家务弊大于利

  故事:今天是婷婷奶奶的生日,一大早家里就忙开了。十点左右,客人陆续来了,妈妈一边忙着倒茶,一边吩咐婷婷给客人洗水果。一贯给父母“长脸”的婷婷这次却没有像以前那么乖巧。直到妈妈说:“快去,洗一个五毛钱。”她才乐呵呵地去了。

  点评:如果一个6岁的孩子主动帮你干家务活,如扫地、擦桌子、浇花等,你应对他的这种表现给予表扬,但切勿说:“你天天这样做,妈妈每星期多给你10元零用钱。”或者用物质引诱的方法:“乖乖,将自己的碗筷端到厨房,我就给你吃一杯冰淇淋!”因为说到底,物质奖励不能帮助孩子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的品德。

  立即满足孩子的愿望

  故事:清晨,妈妈走进房间:“起床了,兵兵。快穿衣服。”说着,妈妈拿起一件绿色的衣服。“不,我要穿那件黄的。”“好,好,穿黄色的。”“兵兵,穿运动鞋。”“我不穿,要那双会发光的。”“好,好,穿发光的鞋子。”“星期天去看爷爷,好吗?”“不,我要去儿童乐园。”“好,好,去儿童乐园。 ”……

  点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更有很多父母通过对孩子察言观色来了解其愿望,并立即给予百分之百的满足。殊不知,这会使孩子从童年时代起就失去渴望和追求感,更不会明白真正的幸福只有通过努力才能争取到。所以,如果对孩子的愿望一流露,甚至还没有流露之前,就千方百计地予以满足,就会使你孩子的童年失去魔力和魅力。

  “主动”帮他分辨是非

  故事:刘君的儿子和一个小弟弟在玩,妻子走出来说,家里只有一个苹果了,给谁吃?按照刘君的意思,小弟弟既是客,又比儿子小,这苹果应该让给小弟弟了。但这是大人的常规思维,也想不到有什么更合适的办法了。可出人意料的是,刘君的儿子却说,把苹果分成两半,我要小半儿的,弟弟要大半的。这真让所有大人大跌眼镜。

  点评:主动帮孩子分辨是非,听起来是件好事。仔细想想,你这么主动地帮助孩子辨别是非,跨过一些挫折的门槛,已经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了,这样,只会束缚他自己的思维。

  不尊重小孩的隐私

  故事:徐蕾和邻居街坊聊天时,妈妈们都说着各自小孩子的乐事趣闻。徐蕾也无意中说道:“我家佳佳呀,都7岁了,前几天还让我们房间‘发大水’了。”这事后来成了小朋友取笑佳佳的把柄,让佳佳好长时间都闷闷不乐。

  点评:如果你与邻居私下谈论你5岁的儿子夜晚睡觉还离不开奶嘴,孩子知道后自尊心就会大受伤害;如果爸爸在熟人面前诉说他8岁的孩子还尿床,这种揭短行为也会使儿子对父亲失去好感和信任。每一个人,即使他还完全是一个小孩子,也需要有他的私人领域,即使是他的父母也不能随意干涉。因此,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孩子某一方面如果牵涉其个人私事或隐私,大人应予以尊重,千万别向外人揭短。

  饭桌上的妥协者

  故事:“开饭喽!”听到妈妈的声音,思思从自己的房间跑了出来,一看是青椒炒肉丝加西红柿蛋汤就噘起了嘴:“又是这套,我不吃。”“那你喝牛奶吧。”“不要,我要稀饭。”“好,好,我这就去帮你买。”

  点评:这个菜不吃,那个菜也不合口味,孩子总对饭菜百般挑剔,可你却百依百顺:嫌鱼肉腥,就改吃红烧肉;青菜不吃,就改吃水果;要吃汉堡包、炸薯条,就去快餐店。久而久之,孩子就摸透你的心理,一不称心如意,就饭碗一推,耍起赖来,餐桌上的闹剧愈演愈烈。孩子正确饮食的基本法则是:给孩子吃什么,何时吃和怎样吃,由父母决定;而孩子是否爱吃和吃多少由孩子自己决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