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歷史——崇明縣志>>道路橋樑

 還舊樓主. 2014-02-05
 
 
        一、城镇道路及下水道

建国前,本县城、堡两镇街道窄不盈丈,路面用石条铺就,高低不平。解放后,结合整治河沟市镇道路面貌日新。1984年,城桥镇沥青路面马路总长13.56公里,路宽8至10米,两边铺排阶石为人行道。旧时南街、北街与西泯沟相连,现辟为八一路,由南门江边直通桥镇,全长2.2公里。原府东街、府西街现辟为人民路,并延伸至施翘河,全长1.7公里。又先后填平城河、原城内转河,新辟东门路、南门路、北门路、西门路、新崇东路、新崇南路、新崇北路、新崇西路和新崇中路。其中前4条已成为城桥镇交通运输的主要干道。堡镇沥青路面马路总长7.03公里。新建的堡镇路连接堡镇码头和南北堡镇,总长4.5公里,均为沥青路面,宽10.5米,人行道宽5.5米,均铺水泥道块。两镇旧时小街狭弄也多翻建为弹石路或碎石路面。

建国前,本县城、堡两镇排水设施落后,自然降水和各种废水,部分直接入河,部分通过地下淋龙水道排泄。淋龙水道或以砖头砌成,或以石条铺就,水道狭窄,排水不畅,极易堵塞。每逢大潮大雨后,潮水倒灌,污水浸溢,街道积水成河,居民苦不堪言。建国后,两镇结合填河平沟,翻建道路,合理敷设排水管道,建设配套设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排水系统。主要街道基本上雨停路干,无大雨积水之患。1984年,城桥镇地下排水管道总长9.677公里(管径600毫米~1200毫米),南门建有1.4米×1.4米排污箱涵和排涝泵房,东、西门各建有2米×2米小型水闸1座。堡镇镇地下排水管道总长7.5公里(管径600毫米以上),管道多为钢筋水泥预制涵管,管径有30厘米、60厘米、70厘米、120厘米、150厘米等几种。
 
城桥镇部分道路、排水工程一览表
 
 
二、城镇河沟整治
 
建国前,城、堡两镇小河沟浜甚多。城桥镇主要有大桥河,西小港,大西泯沟,小西泯沟,东、西、南、北、中转河和南门港,青龙港;堡镇主要有老港河等。其中大多年久失浚,河道淤塞,河水腐臭,蚊蝇孳生,为市容卫生之大碍。其中城桥镇转河和小港脏臭尤甚,向有臭转河、臭小港之称。镇民亟盼整治而无望,当时报纸徒叹“江水涸,转河清。非夏禹来,谁之为疏导也”。1954年起,两镇人民政府发动群众,积极整治河沟,填没大沟小浜,代之以通衢坦道。
 
解放后城桥镇河沟整治一览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