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昆曲传习所何处吹来闲庭院

 风雅苏州 2014-02-05
 
 
 新闻背景:据苏州昆剧院薛主任介绍,昆曲传习所的修建方案几经易稿,最近即将落实动工,届时这里将重现当年传习所的旧时风貌。建筑中第一进为展示,第二进为会友,北侧的后花园则将成为一个小型的昆曲演出场所,而传习所与一街之隔的昆剧院也将以回廊形式连通起来。

  昆曲的路数,总带着一丝孤高的落寞,这个隐于市的传习所,已经多年没有人踏足了。即使划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使今天的昆曲已不再岌岌可危,但依旧无法阻挡她的式微她的孤寂。曲笛幽咽、丝弦婉转,她不再有当年出没高堂的风光旖旎,却更多的成为小资一族附庸风雅的寄托。在流于浮华的形式美感之下,又有几个人能读懂她的暗里缱绻?

  沿人民路往北,从北寺塔边上的小巷左拐至校场桥路,在苏州昆剧院的西侧,一堵高高的围墙内,就是当年的昆曲传习所。明媚的光影映衬着一堵很小的门。打开锈迹斑斑的门锁,四壁空空,杂草横陈,张惶地暴露在天井中,就像一个来不及梳洗的没落贵族,狼狈地惊慌失措。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原来数年不为外界开放的昆曲传习所,是以这样一种隐蔽的方式来标榜着残存的傲气。

  苏州,这曾经是一个最懂昆曲的城市,因着这里的园林,因着这股子风雅。陈从周先生说,“过去士大夫造园必须先建造花厅……花厅、水阁都是兼作顾曲之所,如苏州怡园藕香榭,网师园濯缨水阁等,水殿风来,余音绕梁。虽在溽暑,人们于绿云摇曳的荷花厅前,兴来一曲清歌,真有人间天上之感。”这是园林与昆曲的际会,天衣无缝的美。

  而绵延200年的虎丘中秋曲会,更是一年一度的昆曲华山论剑。中秋月圆夜,苏州人倾城涌至虎丘,外地唱曲家也纷至沓来。明代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写道,“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听者寻入针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 如此的沉醉,如此的痴迷。

  1912年秋,在昆曲由盛而衰濒临绝境之际,上海实业家穆藕初联合江浙曲界名流在桃花坞五亩园成立了“昆曲传习所”--这就是我们今天眼前的斑驳残梦。50个少男少女组成了响当当的“传”字辈,先试学一年,然后签关书,不同于以前的戏台班子,关书里取消“生死由命,学成后要帮师三年”一类的词句,而着重强调学艺不能半途而废。昆曲传习所是纯公益性质,包吃住,而且不收学费,今天想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纯粹是源于对昆曲的拳拳挚爱之心,而没有半点人间烟火气。

  “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在一片空旷的寂寥中怀想当年,愁绪微茫。修葺后的昆曲传习所,弹丝弄板是否依旧婉转,水袖莲步又是否依旧婀娜,我们只有期盼,而无从想象。

  也许就像普鲁斯特所说的那样,唯有失去的乐园,才是真实的乐园。

  新闻链接〉〉〉
  桃花坞文化遗产生态区:

  筹建中的约5000平方米的苏州美术馆新馆、约7500平方米的苏州文化馆新馆、2300多平方米的苏州名人馆、400多平方米的张旭草圣祠、3000多平方米的桃花坞传统工艺一条街,加上昆曲传习所、古琴传习所、木刻年画博物馆、朴园、丝绸博物馆、唐寅纪念馆……毗邻北寺塔的桃花坞一块,未来将成为苏州文化的大本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